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正文
一致性评价提速 千家注射剂药企面临大洗牌 药企两极分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洞察网2019-10-18 11:18:43
10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业界看来,这标志着期待已久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正式启动。

根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注射剂用药规模达7577亿元,化学药注射剂占72%的份额,年销售额在5455亿元左右;另据此前GMP认证时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有1000多家企业生产注射剂。因此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被业内认为是“将影响医药产业结构”、“颠覆医药行业”的重磅政策。

10月17日,博思雅管理咨询CEO王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表示,仿制药固体制剂和注射剂占到了公立医院市场的80%以上,其中注射剂占2/3左右,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告一段落,针剂的就会重点关注。“在4+7城市带量采购等政策叠加下,目前仿制药企业对一致性评价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要么积极参与,拿门票拼价格抢市场;要么放弃一致性评价,评估企业情况和产品情况,寻求转型。”他说。

在鼎臣医药管理咨询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国家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做一致性评价,提升药品质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与药品一样,现在成本都在800-1000万元以上,而且原本BE试验资源就紧张,预计在此轮一致性评价过后以及国家药品集采大背景下将剩20%-30%的企业生产注射剂。”

史立臣认为,在国家集采、药品降价大势所趋之下,企业做完一致性评价是拿到门票,但最终化学药品注射剂最终核心的仍是原料药,多家大型药企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相关观点。但在近一周,很多原料药企业负责人都婉拒了相关采访要求,甚至都不希望匿名发表任何观点。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提速

2017年2月27日,原CFDA领导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启动注射剂再评价以来,有关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文件也相继发布了一些,但始终没有具体细则。

有媒体用“沉寂”来形容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动。

为指导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而推出的参比制剂目录中出现注射剂,这被外界视为官方要启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前兆。自2019年3月药审中心发布第21批参比制剂以来,注射剂品种开始集中出现。截至第24批,药审中心总计公布了628个注射剂参比制剂。

在业界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正式启动标志。与2017版相比内容略有改动,对国内企业涉及注射剂的原料药、辅料、包材、灌装等工艺以及改规格、改基团品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启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目的就为了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性问题。10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到60%以上。

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实际上是弥补历史遗留问题,从简单的“仿标准”到对技术、研发水平要求更高的“仿品种”阶段,很多临床安全性差、没有有效性优势等产品将被淘汰,也可以为医保基金腾挪空间。

药企两极分化

而对于一致性评价,王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中一部分企业是积极参与一致性评价。虽然自2017年底,CDE公布已上市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征求意见稿后,彼时虽迟迟未见正式稿件,但是已有56家企业递交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

截至9月底,CDE承办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受理号有445个,涉及品种123个;CDE承办的按新注册分类(仿制3类、4类及进口5.2类)申报上市的注射剂受理号有481个,涉及品种192个。

另据统计,科伦药业目前已提交了76个,涉及46个品种,齐鲁药业有55个受理号32个品种。

“另外一个方向,则是有很多企业已经放弃一致性评价,在做转型的操作。包括寻求院外药房市场,这是传统的仿制药企业现在比较快速的市场出路;或者走OTC和大健康市场方向;另一类转型方向则是高端医疗市场和民营医院市场,这个市场受政策影响小。”王颖指出。

王颖分析称,以往药企得到的信息更多的是,过完一致性评价可以和原研药品同质同价,但是国家直接通过4+7把原研药都降到地板价,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不好生产成本的企业,花大力气做完一致性,也不一定能采购中标,为此便会寻求其他出路。

原料药仍是竞争核心

“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与固体制剂一样,一个品种成本也在800-1000万元以上,而且原本此前化学药品在做一致性评价时BE试验资源就比较紧张,加上注射剂这个部分,相关资源将更为紧张。”史立臣指出,很多企业考虑成本等问题会放弃相关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这将自然淘汰一批企业。

而且,结合国家卫健委提出的“能肌注不口服、能肌注不静脉注射”合理用药理念,注射剂使用也在逐步受到限制,包括 “限抗令”、叫停三甲医院门诊输液、重点监控目录对中药注射剂等注射剂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

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史立臣指出一大批注射剂相关企业会被淘汰。“此前GMP无菌认证时有1000多家企业生产注射剂,通过此轮一致性评价后,预计业界只能剩下20%-30%相关生产企业。”

如上所述,很多企业面临转型。但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公立医院采购份额依旧会占比较大,而无论是固体制剂还是注射剂生产企业,在国家集采、医保控费背景下,“得原料药得市场”。

此前,在4+7城市带量采购竞标中,多家药企药品直接扑向地板价,其中最大的底气就是能够掌控原料药。科伦药业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最大的一个优势便是原料制剂一体化。哈药集团总经理徐海瑛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虽然哈药集团目前过一致性评价药物品种不多,但是因为原料制剂一体化,未来在竞争中仍将有重要的优势。

不过,受制于国家原料药生产审批制度,很多企业并不能掌握原料药,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而且经常受累于原料药垄断,成本不断提高。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国内一家龙头企业因为原料药价格不断提价导致成本不断飙升,正在与相关企业打官司。

原料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家大型药企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相关观点。

“现在企业都很敏感,但原料药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仍是需要国家调整原料药的相关政策,将生产许可制度改为备案制,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这可以防止原料药垄断,降低药企成本从而达到药品降价的最终目的,药品短缺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原料药价格居高不下,导致药品成本不断上升,而此根源在于原料药的供给少于需求,由于原料药生产厂家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生产,而批准生产的厂家数量少,一旦生产厂家暗地形成联盟或经销商形成联盟,控制市场上原料药供给,就会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

此前,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行业会议上,重庆天圣制药董事长刘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原料药垄断需要放开原料药的批文,原料药不纳入药品管理,原料药就是化学药,就是化工产品,不纳入药品管理。

山东辰欣药业董事长杜振新则建议原料药实行DMF备案制。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原料药都实行DMF备案制,即审批制是事前管理,DMF是属于事中及事后管理。DMF机制强化了制剂企业使用原料的责任感,对需要的原料他们是真正的责任主体。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注射剂 药企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