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保险 > 正文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七险企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专家称承接跨境分入业务 建议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来源:金融界作者:洞察网2023-08-14 21:29:12

财联社8月14日讯(记者 夏淑媛)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批复文件,同意7家保险公司—平安产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中华财险、紫金财险、国任保险、安盛天平、阳光财险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并准予开业。

在业内保险专家看来,壮大再保险市场就是在夯实原保险市场的运作基石,有利于促进保险机构全面融入全球分保市场,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随着新兴风险不断产生,保险公司还需要加强对全球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避免分入了“坏业务”,而攫取“人才红利”将成为险企未来制胜市场的关键。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平安产险、中华财险等七险企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相关资料图)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批复文件,同意7家保险公司—平安产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中华财险、紫金财险、国任保险、安盛天平财险、阳光财险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并准予开业。

据悉,这7家再保险机构的经营区域均为全国,营业地址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水芸北路9弄,即上海临港新片区内的滴水湖科创金融中心。

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原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交易市场。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透露,目前已经有近百家境内外保险、再保险和经纪机构前来咨询参与途径。

某再保险公司人士介绍,目前这一市场正在火热建设中。其中,在硬件方面,上海已在临港新片区金融湾园区选定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办公场址,并根据预计入驻机构情况,另安排附近一栋楼宇随时备用。

在软件方面,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一期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可实现再保险交易信息标准化实时交互、交易确认、合同存证、账单签署、交易电子档案集中存证管理等交易管理必要功能。

承接跨境分入业务,专家建议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再保险作为国际性最强的“保险的保险”,在加深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的联系、形成统一高效的国内保险市场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纵观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发达的保险、再保险市场,而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一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专家朱少杰表示,我国原保险市场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地位跟原保险市场远不匹配,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市场成长为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短板。

朱少杰表示,再保险对于保险行业的稳定经营、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壮大再保险市场就是在夯实原保险市场的运作基石,有助于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外,还将有利于促进保险机构全面融入全球分保市场,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上海成长为国际保险风险分散中心、国际保费的再分配中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麦肯锡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商险公司正面临持续的长期挑战,诸如高通胀、利率波动、净零转型、不断演变的风险性质、持续收紧的承保能力以及收缩的劳动力市场。其中,很多也正是当下中国财产险行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郭振华看来,在进行跨境分入业务时,国内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全球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例如,海外的巨灾风险往往导致更高的保险赔付,同时海外的通货膨胀风险也可能引起今后赔付责任的增加,保险公司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避免过高的海外风险暴露对业务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在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境外保费的过程中,国内的财产险公司也要在专业上继续修炼内功。尤其目前我国再保险人才严重短缺,攫取“人才红利”将成为险企制胜未来的关键,在进军国际分入业务时,险企需重视引进在某些特殊领域有专长的再保险人才或专业团队。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