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读书好莱坞殿堂级导演屏息一刻:《东方快车谋杀案》如何“一条过”
来源:人民资讯作者:洞察网2022-03-31 10:46:05

本文转自:文汇报

《导演》

[波] 西德尼·吕美特 著

张文思 译

后浪|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什么样的故事值得拍成电影?怎样做方能让演员演过无数次后依然情感真挚?要在纽约市中心拍一场枪战,动用上百名群演,数车相撞,究竟如何才能办到?导演如何在重重压力下,让全剧组上下齐心……

大导演吕美特带我们走进片场,“一镜到底”,记录从第一次排练到杀青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部回忆录,其间有艺术家对创作生活的坦诚分享,有与好莱坞大明星(从凯瑟琳·赫本、保罗·纽曼、马龙·白兰度到阿尔·帕西诺)一起奋战片场的故事;这更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导演成长指南,不仅提供了清晰高效且可传承的工作方法,更实在道出面对突发状况时来自“老江湖”的经验智慧。

>>书摘

拍片时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当你得知这个镜头只能“一条过”的时候。这种事在拍《东方快车谋杀案》时就发生过。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们在巴黎郊外铁路调车场一间格外宽敞的列车棚里。车棚里有一辆摇摇晃晃、喷着蒸汽的六厢火车。一整列火车啊!都是我的!不是玩具!是真的火车!这些车厢是从不同地区收集装配起来的:布鲁塞尔的卧车公司保存了旧车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蓬塔利耶的法国国家铁路公司保留着它的旧发动机。我们已经在伦敦建造了一整套的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并把这套布景运到巴黎,在法国车站的一间列车棚中搭建起来,这样那间车棚便成了东方快车的终点站伊斯坦布尔了。有三百位群众演员聚集在这个“火车站台”和“候车室”里。该镜头如下:摄影机摆放在一架耐克摄影车上,那是一部最高16英尺的电动移动摄影车。它被放在较低的位置。随着火车向我们缓缓驶来,摄影机也随之滑动起来,并且同时抬升到火车高度一半的位置,也就是大约六英尺。火车加速朝我们驶来,我们的摄影机也加速朝火车迎过去。当第四节车厢的中部正好到达我们这里时,镜头中正好呈现出Wagon-Lits卧车公司标志的大特写。这个商标非常美,金字蓝底,正好填满整个画面。当它从摄影机跟前经过时,我们横摇镜头一直跟着这个标志,直到将摄影机镜头调转了180度并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才停止运动。我们现在已经将机位提升到摄影车上的摇臂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16英尺,并拍摄了火车离我们远去的镜头,看着它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我们只看到最后一节车厢后面的两个小红点,火车消失在夜色当中。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那位优秀的英国摄影师杰弗里·昂斯沃斯为了给这个宏大的场景布光已经花了六个小时。我们的四位演员——英格丽·褒曼、瓦妮莎·雷德格雷夫、阿尔伯特·芬尼和约翰·吉尔古德——都要在伦敦演话剧。他们完成周六的演出后要在周日一早飞去巴黎,然后再飞回伦敦参加周一的演出。而这个镜头必须要在晚上拍摄,因为要是火车在白天离站,就少了一份神秘感和独特的魅力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在周一早晨八点之前为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把列车棚空出来。我们甚至都不能在拍摄前排演哪怕一遍,因为杰弗里需要先让火车在月台就位,然后才能为场景打光。而且火车穿过车棚最终段时,也就进到铁路调车场外面了,它后面全是一派现代巴黎的景象,这也是我们没法在白天拍摄的另一个原因。

彼得·麦克唐纳是我合作过的最棒的掌机。掌机是实际操作摄影机并使其朝任何方向调转的人。还有跟焦员,显然他的工作就是要让镜头对焦。仅仅让摄影机朝一个方向运动尚且不易,何况还要拍摄一辆火车从对面驶来,而且还要在横摇的时候准确地拍到那个标志的字母“Wagon-Lit”,此处如果焦点未能完美地对准,便很容易看出来。他用的是F2.8大光圈的镜头,这就让对焦更是难上加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操纵摄影车让它冲着物体(火车)移动,而我们都不知道火车会以多快的速度驶向我们,还有一个器械操作员(grip,片场工作人员)把持着悬臂(tongue,这个加配重的大摇臂上有摄影机、掌机、杰弗里?昂斯沃斯,还坐着我)。这个悬臂能让摄影机进行升降。摄影师、掌机、跟焦员、悬臂操作员这四个人的通力合作一定得天衣无缝才行。彼得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排演,但是他也只能是猜着来,因为在杰弗里给火车布光期间火车是没法移动的。

最终,到了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紧张起来。杰弗里在拼命地工作,照明电工在快速跑动,每个人都在尽其最大努力。4:30,杰弗里已经准备好了。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现在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把它拍出来,因为5:10天就开始亮起来了。我们没法做到在40分钟内让火车退回到车棚,准确地停在那个标记出来的位置,重新布置重来一次。除此之外,很多常规班次的火车也即将开始运行,所以届时将无法为我们提供必要的轨道切换。除了放手一搏,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群众演员就位,发动机如同呼吸一般喷着气,大家的心怦怦直跳,我们启动了摄影机。我喊道:“给火车发信号。”会双语的法国助手给火车司机发出信号。于是火车向我们开动。我们开始朝着迎面而来的火车开动。移动摄影车的悬臂启动,将摄影机提升。跟焦员已经开始调焦,对准运动着的第四节车厢上的“Wagon-Lit”徽标。它在我们面前运动得那么快,我们甚至很难用肉眼跟上它,更何况是摄影机了。彼得摇摄影机的速度太快了,令我庆幸的是之前他坚持让我扣上座椅的安全带。火车轰鸣着冲出了车棚,消失在夜色之中。彼得看着我,微笑着,朝上伸出了大拇指。杰弗里看着我,也微笑着。我向下望去,用很轻的声音对场记说了一句:“过。”

本文转自:文汇报

《导演》

[波] 西德尼·吕美特 著

张文思 译

后浪|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什么样的故事值得拍成电影?怎样做方能让演员演过无数次后依然情感真挚?要在纽约市中心拍一场枪战,动用上百名群演,数车相撞,究竟如何才能办到?导演如何在重重压力下,让全剧组上下齐心……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东方快车谋杀案 铁路公司 过无数次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