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现实题材电影《守岛人》的艺术表达和社会价值所在
来源:小陈讲电影12作者:洞察网2022-04-15 21:40:24

“现实题材电影先天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关照,是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表达和社会价值所在”。在这种希冀与诉求下,现实题材影片的叙事模式与人物塑造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题材的限制,《守岛人》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取材自现实社会沃土的现实改编影片,《守岛人》几乎可以用“你守岛,我守你”这六个字概括其主要表达内容。

主人公王继才26岁上岛,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岛之上度过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最终倒在了岗位上。他的妻子王仕花辞去了教师的工作,选择追随丈夫上岛。二人不仅要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荒岛之上的生计发愁,同时还要承担着无法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自责与愧疚。

这样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形象非常符合红色经典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但影片最大限度上摒弃了刻板化的表达模式和红色影视作品中人物模式化、叙事程式化的固定范式,更为关注个体生命的真实生活体验,在一对平凡夫妇守岛的32年中选取出更富戏剧性、易于影视化呈现的片段加以整合,以此去呈现荡气回肠的“平凡人的史诗”。

美国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认为,“人物塑造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人的素质的综合,一切通过仔细观察便可获知的东西”,其中包括人物外在形象、人物现实困境、人物自身心理状况的转变、人物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情感诉求等。《守岛人》便试图从多维度去塑造王继才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开山岛上没有居民、没有淡水、没有电力,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是靠渔船捎带。

夏日蚊虫叮咬,台风时常来袭,冬季大雪封路,气候恶劣。王继才的扮演者刘烨和王仕花的扮演者宫哲真实地模拟了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下个体的生存状态———黝黑皴裂的皮肤,布满伤痕的臂膀,首先从人物外在形象上最大限度地还原日常生活经历带给人物外貌上的改变,这种直观的呈现也更利于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人物。同时,对于人物的现实困境,影片用了许多生活上的细节加以描述。

王继才夫妇最日常的食物是泡面,他们的美味佳肴是偶尔送上岛的、家人们包的饺子,他们的娱乐是和狗“斗地主”、捡贝壳串成项链,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只凭一台收音机。而他们的日常工作包括在岛上巡逻黑夜里无灯时常摔倒,守护灯塔,冒着狂风暴雨引导渔船以防其触礁或误入禁区,保护航标,气象测绘,记录数据日复一日,对这些细节的刻画真实地还原了岛上的生活点滴。

正如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观众也会如同婴儿一样向影片中的角色寻求认同,把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投射到影片中的人物身上,然后反过来再与人物所体现的动机和价值认同”。在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下,观众自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我,能坚持下来吗?在这样的价值选择的碰撞下,王继才超人的意志力与爱国精神愈加深刻,人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他到底坚守了什么,放弃了什么,从而成就了什么。

“现实题材电影先天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关照,是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表达和社会价值所在”。在这种希冀与诉求下,现实题材影片的叙事模式与人物塑造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题材的限制,《守岛人》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取材自现实社会沃土的现实改编影片,《守岛人》几乎可以用“你守岛,我守你”这六个字概括其主要表达内容。

主人公王继才26岁上岛,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岛之上度过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最终倒在了岗位上。他的妻子王仕花辞去了教师的工作,选择追随丈夫上岛。二人不仅要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荒岛之上的生计发愁,同时还要承担着无法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自责与愧疚。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社会价值 人物形象 自然条件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