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林正英, 肝癌去世, 随后, 香港僵尸片, 也死了
来源:莫子潇聊体育作者:洞察网2022-04-21 11:49:03

你有多久没看过僵尸片了?

我说的是那种院线级别的僵尸片。

九年了,最近一次僵尸片在院线上映,

那还在2013年,麦浚龙执导的香港电影《僵尸》。但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香港僵尸片,《僵尸》的制片人和监制人是日本的著名恐怖片大师清水崇。

他的加入给这部产自香港的电影,

带来了许多经典日式灵异片的风格。

2013年的《僵尸》也只能算是一部含有僵尸元素的日式恐怖片,跟林正英相差甚远。

好奇的是——

社会在进步,电影技术在发展。

可为何,中国香港僵尸片消失了?

为什么林正英去世后,僵尸片就再无人继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僵尸片消失之谜。

出生

香港僵尸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香港南粤影片公司出品的《午夜僵尸》是香港第一部鬼怪电影,也是第一部僵尸片。

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得到太大追捧。

上世纪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香港沦陷,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电影停摆。

鬼怪电影,自然无人追捧。

即便到了60年代。战争结束,市井文化欣欣向荣,鬼怪片也没有得到发展。

它是与主流意识相悖的非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和压制。

更何况,那是硝烟四起的年代。

僵尸片,这种直面死亡,给人恐惧感的电影,并不合适整个香港社会的范围,所以你甚至能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80年代以前,香港僵尸片,都是反迷信反鬼怪的。

直到,僵尸片有了林正英。

林正英17岁进的电影行业,但实际上半道出家。在拍僵尸片前,林正英是片场武师。

1969年,17岁就去了邵氏电影公司。

做了两年替身,随后做了武术指导。

李小龙喜欢他,两人是片场上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与《精武门》的武术指导,请的都是他林正英。

直至1973年7月20日,32岁的李小龙,在香港意外去世,林正英也随后去了洪家班。

在洪家班的日子里,林正英步入了巅峰。

1982年和1983年,林正英连续两届拿下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败家仔》里的咏春,至今看来,仍是经典。

但真正让林正英大火的,

是1985年的《僵尸先生》,一部《僵尸先生》,林正英横扫香港金像奖各大奖项,

同年排名第七的高票。高额的商业利润,让各大制作公司争相创作此类题材的电影。根据资料显示,仅仅1986年就有10多部,远高于80年代前所拍摄的数量。

那些年香港有个段子:夜晚走在山上,要是看到有光,别怕,那肯定是在拍恐怖片...

只是,拍的是挺多的,但没创新。

对于僵尸片的规律,

林正英早在1《僵尸先生》里就摸索完了。

1,右手桃木剑,左手八卦镜。

2,黄纸墨斗木剑、搞笑道士师徒

3,活人被僵尸所杀,尸毒入心,被杀者也变成了僵尸,他们大多有着重大的冤屈。

4,僵尸需要靠跳跃行进,靠听觉捕猎。但在后期由于大量吸血,眼睛能够视物。

5,手眼身法步。武术动作,融合进了收妖步法,画符捉鬼的动作,一气呵成。...

虽然林正英并非第一个拍僵尸片的人人,

但从类型研究和创新上来看,林正英毫无疑问是僵尸片的鼻祖,僵尸片也只有了林正英,才从襁褓中逐渐走向成熟的,

而林正英对于香港电影的贡献也不仅仅只是僵尸片,他所创造的驱魔动作和服装道具,许多其他的灵幻电影或都市悬疑电影都有借鉴,他撑起了80年代香港灵幻电影。

但遗憾的是。

1993年,新武侠电影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开始崛起,林正英的僵尸电影火了没几年,观众就转变了喜爱。

随着,林正英在1997年,

因肝癌去世,香港僵尸片彻底走向了创作低迷期,最后更是低头,径直走向了死亡。

为什么林正英去世了,僵尸片就衰落了?

这跟僵尸片的生产机制的问题有关。

曾经的香港僵尸片的所有元素,成规则大多数都已经出现在林正英的僵尸片里了。

说简单点,是林正英的创新定义了什么叫“僵尸片”,好的僵尸片,应该是怎么样的。

从林正英的第一部灵幻片《僵尸先生》开始,他便已经奠定了僵尸片这一恐怖类型片的所有的程式。久而之,这种模式开始形成一定的定式,它们开始出现在一切的僵尸里,后面的所有的僵尸片,拍得再多,也只是改了故事情节,元素还是林正英的。

观众就是再爱林正英,

可是看来看去还是林正英,还是各种林正英僵尸片的影子,难免产生审美疲劳。

没有新元素的加入,僵尸片就不可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它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只是时间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僵尸片的类型元素的用尽,才是僵尸片走向末路的一个真正原因。

如果说僵尸片的类型成规已经用完是导致僵尸片衰落并无法复兴的内部原因的话,

资本运作下的大片时代,则是压倒僵尸片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利伯曼说的:“跨文化跟传播本身无关,它跟风俗习惯有关。”

大片时代里,吸引人眼球的是《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钢铁侠》《蝙蝠侠》等一系列大片,这些大片都是全新题材全新类型。一方面,它不设计风俗习惯,可以有更多的了解更多人去看,一方面,资本运作下的大投资电影,有着超前的视觉体验。

这些是僵尸片无法比拟的。

一方面,僵尸片具有地方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当一种文化脱离它所生长的环境时,它可能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失效。

僵尸片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恐怖片,人们喜欢看也好,觉得惊悚也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受到道教以及阴阳术数等思想的影响,但你要拍给其他人,他们看不懂。

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电影畅销整个亚洲的年代,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僵尸片并不符合观众的期待,或者说其他的国家或地区的关注,压根就看不懂僵尸片,没有市场,也没有人投资者愿意花钱去拍僵尸片。

一方面,僵尸片的元素用尽了,无论是从动作元素上,还是从鬼怪设计上都走了头。

当然,消磨殆尽是一种自然现象。

跟僵尸片一同消失的,也有后来的“赌片”,《赌神》《赌圣》《赌侠》仅仅三步,就把整个“赌王”的系列的类型元素都给挖光了。

你“赌王”再多也只是模仿。

虽然大家都想过创新,事实上,2001年的《赶尸先生》取材自湘西赶尸的传说,集巫术、茅山、下蛊等民俗怪谈于一身,连男女角色的服饰都取自湘西少数民族;。

同年《僵尸大时代》保留了僵尸片的清末背景和师徒逗趣、深宅斗法、尸变、师徒合力斗僵尸等情节,并在表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方面有一定突破,但遗憾的是——

还是那句话,创新太少。

你有多久没看过僵尸片了?

我说的是那种院线级别的僵尸片。

九年了,最近一次僵尸片在院线上映,

那还在2013年,麦浚龙执导的香港电影《僵尸》。但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香港僵尸片,《僵尸》的制片人和监制人是日本的著名恐怖片大师清水崇。

他的加入给这部产自香港的电影,

带来了许多经典日式灵异片的风格。

2013年的《僵尸》也只能算是一部含有僵尸元素的日式恐怖片,跟林正英相差甚远。

好奇的是——

社会在进步,电影技术在发展。

可为何,中国香港僵尸片消失了?

为什么林正英去世后,僵尸片就再无人继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僵尸片消失之谜。

僵尸鬼怪的攻击力升级了,从身体僵硬,力大无穷,变成了身体灵活、飞天隐身、无所不能,同时在现代网剧的加成下,消灭僵尸的道具也出现了炸药,电击,加特林...

可,变来变去,还是《僵尸先生》的影子。观众早就对以僵尸为噱头,情节相似和叙事松散的僵尸电影厌倦了,所以未造成任何影响。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改变。

为什么类型用完了?因为僵尸片本身就是短期的类型片,它诞生于特定的阶段和社会环境,随着时间流去,它注定走向衰落。

这是类型电影的宿命。

它的模式是一致的,但人们的期待不同。

类型电影有两类生理周期。

一类是长期的主流类型电影:犯罪电影,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战争电影,动作电影。

虽然它可能会在特殊的阶段消沉,但是它并不会消失,只是创作阶段有起伏而已。

一类是短期的亚主流类型电影:像内地样板戏,香港赌片,美国的西部片,美国血腥片...

这些类型电影都曾流行过,但是他们没有走到最后,他们只存在那个特殊的历史与社会。

僵尸片属于短期类型的电影。

它要保持生命的创造力,需要自我翻新,也需要跟时代契合,但遗憾是,僵尸片做不到。

僵尸片本来就属于亚类型电影,它的次级类型电影,恐怖电影就直接包括了僵尸电影。

恐怖片就包括了僵尸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僵尸片也并不符合现代人们的期待与审美。僵尸片不再贴近生活,观众思想代入的难度太大,这个难度在于,资讯爆炸的时代,僵尸不再恐怖,只是幼稚,生活处处都是僵尸,远超于电影的视觉感官上的刺激性,当然广电禁令也有关。

只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僵尸片,它的时代过去了,生命完结了,就像人从婴儿走向坟墓,这是自然现象。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僵尸先生 喜剧电影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