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心灵奇旅》:在平衡感下,继续定义“商业艺术”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3-14 15:49:35

《心灵奇旅》已经上映很久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可以说,毕竟是2021年的奥斯卡年度长动画奖。在本文当中,我将从一些更广泛的话题来讨论这部电影。一方面,我想谈论什么是艺术,特别是当《心灵奇旅》开始讨论很抽象、很学术的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让这部电影超越科教片和纪录片,成为艺术呢?

另一方面,我想讨论“商业艺术”这个形式,就是老生常谈的影片商业性和艺术性应该怎么去平衡,事实上当人们谈论起皮克斯工作室,甚至谈论起乔布斯,我们都会想到一个词“平衡”,这种平衡感是如何形成的呢?

最后,留下一个小甜点,我觉得《心灵奇旅》和很多年前的《Angel Beats》很像,从这一点我想谈谈东方和西方人是怎么将“outer world”(世外世界)具象的,为什么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想法不同呢?

“艺术是将感性从抽象形式进行具体化的理性活动”

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的活动,以至于很难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它。想到艺术,人们想起男人留长头发,女人不留头发,LSD和各种有毒的颜料。恰恰相反,现代的顶级建筑设计师中的男性都留短发,当代的人们用近乎理性化的形式“制造”艺术感。而《心灵奇旅》的拍摄本身就向我们展示了艺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艺术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它是充分理性的结果,是人们为了展现抽象的内容和心理而进行的建造活动,有迹可循,也可以被复制。而不可复制的,仅仅是我们初次遇见某个艺术时的那种心动和感动罢了,这也是艺术留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吧。

说到《心灵奇旅》,我就想起学术研究,想起怎么进行学术创作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就这部电影而言,它或明或暗的采纳了许多的学术概念,提出和试图解答了很多学术问题,这些概念和问题如果用文字的形式来展现会变得非常抽象(或者说,非常有抽象的乐趣):我们的性格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赋予的?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闪光点的机制是什么?存在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是一回事吗?我们的灵魂是什么?世界上存在高维的智慧体吗?有转世这一回事吗?我们过去在哪里,未来在何方?

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神学……这部影片野心非常宽广,也试图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语境下讨论这些问题,这本身就是富有深度的有价值的行为,相信这些问题抛出之后,也会掀起许多人的思维风暴。但是对于一部影片而言,如何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才是问题被认知和回答的关键:首先要让观众用眼睛看到问题,然后引导他们用眼睛和自身的经验回答问题。非常幸运的是,皮克斯工作室做到了用人们肉眼可见,并且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展示了这些可爱的思想。

皮克斯工作室的思路很简单:比如我们需要讨论人们思维的抽象形式(也就是灵魂),我们不是要讨论灵魂吗,那么灵魂应该是什么模样呢?我们首先搜索全世界最好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对灵魂的看法,抽取出一些重要的共同点,然后把灵魂用我们的方式画出来吧!就算是画不出来没关系,我们用技术的方法渲染出来。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也很像是在做学术研究。比如我们在学生物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示意图,但这些图片并不是说它们就是我们身体里那些生命该有的样子,而是人们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而进行的再创作。这些都是需要想象力的工作,但是我们的思考和创作方法却是非常理性的:提出一个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然后去用理性的方法解决它。

我是怎么样有这样的想法的呢?是我在观影的时候看到了影片在刻画量子态智慧体的时候,采用了类似于毕加索画作里出现的形象,这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抽象派本身就是作画流派中一种非常泛化的形式,但同时它也是很理性的,它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这个借鉴是非常有魔力的,也非常有艺术感,能看出来制作人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发现。

但对于我来说,《心灵奇旅》的另一惊喜之处,在于它对于现实生活的重构和再造。我和朋友观影之后都有一个感觉,“你知道你在看动画电影,但是你却觉得你看到的画面是那么的真实,就好像是在现实世界里拍摄的一样”。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造梦的工作室”。相反的,我们很多时候看到一些故作聪明的作画和CG,明显感觉到制作人的“良苦用心”,却很明显的发现它们和现实生活的撕裂,甚至是“媚俗”。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一段时间,还是想用一句老话来解释,“艺术高于生活,但首先它要源自生活”。当《心灵奇旅》的描绘落回现实生活,精妙之处恰恰来源于制作人理解了生活的本质和细腻。

我甚至没有想到,《心灵奇旅》最后的线索,是一片从天空旋转落下的叶子,它长的样子很奇怪,也没有绚丽的颜色,但是当主角最后掏出这片叶子的时候,人们还是感到非常感动——因为这种细节太可怕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忘记所有的事情,坐在一个露天咖啡店的时候,看着这街道里的景象,然后去体验人生呢?我们可能没有时间,但别忘了,电影院是有这个魔力的,在那两个小时里,生活成为了艺术,当你戴上了3D眼镜之时,琐碎的生活,抽象的问题,全部被重新的视觉化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才会发现这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这或许才是艺术的本质吧。

艺术下的套路:“陪伴套路”可能恰恰是好莱坞影片平衡感的来源

经常看好莱坞“鸡汤”电影的人会发现,电影里往往是两个主角(可能有一个人是次主角),然后两个人会互相影响,最后完成剧情的升华。这套路用得太多了,但是吊诡的是每一次都可以奏效,达到效果。《心灵奇旅》也没有“落俗”,使用了这个套路,但是效果根本不差,因为这部电影的重点根本不是在剧本上的创意,而是故事要讲的足够深刻。我相信好莱坞的剧作家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多次套用即可。到底是什么原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相声,发现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本来就是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讲好故事:相声是一个逗哏一个捧哏,一个人丢出去的包袱需要有个人来接。只要能够讲出一个好故事,两个人就可以形成正向的回环,把故事完成和升华。

事实上,故事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数量不是正比,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增长,按照“组合”来计算,三个人之间有三段关系,四个人就变成6段了——以此类推。所以群戏本身是一种非常难的剧本设计形式,因为想要讲好在短短两个半小时梳理出那么多段关系,形成社会网络是很难的事情,而恰好国内的剧作就喜欢这么做:摆出很多人设,却很少优化人物关系(如果要举个例子,比如《流浪地球》里的妹妹,有人记得她和所有人关系的深度吗?这个角色的一些行为就缺乏了动机),殊不知关系本身就是在电影里塑造人物的关键点。

说实话,作为《心灵奇旅》这类将视觉效果作为亮点的电影,本身不能将剧本的信息量增加,因为人在一段时间内的信息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如果视觉过于华丽,剧情又复杂,就会让人疲劳,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信息。除非拍续作,有戏可做。细细想来,在这样的基础下,使用“陪伴套路”是最安全,也最有效率的办法,况且这个模式已经证明是很好的传递情感的模式了。

但是相反的,如果在其他地方没有亮点,那么剧本必须成为那个亮点,在这个情况下“陪伴套路”是不够用的,需要把剧本或者情节打磨到更复杂,甚至动用更复杂的模式。恰恰相反的,一些影片在简单(甚至简陋)的框架和细节下还是使用“陪伴套路”,那就是真正的沦为套路化了。

《Angel Beats》和《心灵奇旅》:反抗和重现是东西方的差异

讲起《Angel Beats》,是因为我看《心灵奇旅》的时候就觉得剧情的机制很相似,相似到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在《Angel Beats》里,大家需要“反抗” “outer world”里的一切(其实就算是反抗立华奏),才可以不回到现实的世界里继续承受痛苦,而在《心灵奇旅》里,22同样用自己的“反抗”阻止着所有人让自己成为人,从而继续留在这里。而两部影片最后的结局,也非常相似(为了不剧透我还是不说下去了)。写这一段,主要是想考察一下这两部影片的一些设定,从这当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东方剧作者和西方的区别。

我感觉在麻枝准的眼里,“outer world”是一个同时存在内/外部矛盾的地方,外部矛盾是立华奏的追击和“outer world”的无趣,而内部的矛盾是各个角色自身无法完结的过去和即将到来的未来的矛盾。矛盾带来反抗,这造成了麻枝准剧本的一切动机,但也是一个很完备的动机。而在皮克斯工作室眼里,“outer world”似乎不存在这样激烈的内/外矛盾,同样也就没有械斗一样的反抗,因为这里的“outer world”里存在着“神”一样的人物,而主角们没有试图怀疑“outer world”的存在本身,甚至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参透了“神的意思”,仅仅是在这样一个系统里像猫鼠游戏一样“利用规则躲避自己的命运”,却最后反而成全了自己的命运;主角们也更多是面向自我,在“outer world”里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或许暗示了东西方对于“神”和“科学”的看法:至少对于东方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既定的规则,也不该有什么控制一切的神明。这种激烈的矛盾,不是在一部东方的电影里出现,也不是两部电影里出现,而是今后还会有这么“中二”的设定出现在各种创作中。看起来东方人反而很吃这一套,也就是所谓的“先破再立”。可能皮克斯更多的面向大众也面向成年人,这一套并不是那么合适,所以“先立再破”可能合适一些。

最让人奇怪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两个不同的创作团队,居然会想到一起去,真是让人觉得冥冥之中是有天意的。这种“outer world”剧情在创造矛盾的方面看来是很让编剧受用的。

说起来,《心灵奇旅》里还有很多可以考虑,包括爵士文化在其中的渗透,剧中人物是如何完成剧情升华的等等,但是我还是想从我更感兴趣的方面去写作,因为皮克斯的这种兼顾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感让我作为一个商科学生印象非常深刻。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或者再次体验到这样奇妙的作品。

很感谢各位可以看到这里,也希望各位进入电影院亲临《心灵奇旅》,给大家带来非常奇妙又感动的观影体验~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3D眼镜 猫鼠游戏 建筑设计师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