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下雨天适合听哪些歌?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4-18 17:38:40

最近因为疫情闭关在家,本想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多构思几篇专栏,怎料这几天一直下雨,窗外不停的“滴答”声让我根本无法安下心来,思考用什么样的“废话”把眼前一片空白的word文档给塞满。无奈之下,我只能戴上耳机,试图用80分贝的音乐帮自己稍微平复一下烦躁的情绪(有损听力请勿模仿)。当听到《言叶之庭》的主题曲《Rain》时,我不由地浮想起动画中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雨景。突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丝灵感:除了《Rain》,还有哪些歌是为“雨”而写的呢?

从小到大,我们其实听过不少和雨相关的歌曲,苦情如“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古雅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开口跪如“下雨天了怎么办,我好想你”等等。但作为一个日音爱好者,更令我感到好奇的是:11区的音乐人会如何撰写《雨》这篇命题作文?难道都和《言叶之庭》里的一样吗?针对这一问题,我从自己的歌单中找出了几首不错的“范文”,正好分享给大家,一来带大家感受一下不同国家的“表达艺术”,二来以后碰到下雨天你说不定用得上。

※以下涉及歌词部分均用绿色标注。

以我的经验来讲,不管是看的还是听的,很多文艺作品都会用下雨来表现某种悲观、孤独的情境,古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今有“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似乎没有什么比下雨更适合形容“卡纳西”。而提到这种伤感的歌曲,我总能想起一场雨、一个少女、一间咖啡厅和一杯卡布奇诺,这首歌便是ヨルシカ《雨とカプチーノ(雨和卡布奇诺)》

熟悉ヨルシカ的小伙伴都知道,编故事向来是制作人n-buna的拿手好戏。在其代表作《だから僕は音楽を辞めた(所以我放弃了音乐)》中,ヨルシカ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凛然放弃音乐的失意青年。而这首《雨和卡布奇诺》所对应的专辑《エルマ》,其实可以视作《所以我放弃了音乐》的续篇。这个故事说来话长,所以我长话短说:一个名叫Elma的少女来到青年曾经旅居的异国小镇,在一家咖啡厅,她回想起了与青年的相遇,那是一个下雨天,同样是咖啡厅里,两人相隔而坐,她望见他桌上的一杯卡布奇诺,以及他全力写诗的样子。如今只留下Elma一人,她点了又一杯卡布奇诺,提笔写下了这首《雨和卡布奇诺》。

当然,这则故事只是一个影子,并不妨碍你直接欣赏这首歌。坦率地讲,《雨和卡布奇诺》的内核不算特别突出,大体就是一首追忆故人、表达思念的情歌。但作者的高明便在于,他用一种写小说的方式将主人公的情感脉络抽丝剥茧地铺展开来,让听歌的人自然而然地脑补出了画面。为了加深这种画面感,整首歌通篇都没有“情”或“爱”一类的字眼,而是描绘了一连串的景象,包括回忆里的、也包括当下的,如“泛着灰色”“卡布奇诺”“等候着海浪的海岸”“游弋于夏日的纯白花瓣”等等。作者尤其钟爱“雨”“花”两种意象,用极具诗意和象征性的语言将二者勾连到一起,组成了两段韵味无穷的副歌,我觉得非常值得单独拎出来供大家品味。翻遍了网上的所有翻译,终于找到了我认为最恰当的版本:

飘曳不定,随着雨水流逝而去,沉溺于如暴风雨般落在我们身上的花瓣。在你永远不会褪色的回忆中,只希望、只希望,只希望你不会从中漫溢而出。

游弋于夏日的纯白花瓣,初更飘着细雨,沉溺于落雨淋漓的夜色中。将这任何人都不会褪色的一枝花朵,只希望、只希望,只希望插于我的内心深处。

不难看出,作者是把少女的回忆比作“雨”和“花”,凄冷的雨代表回忆中苦涩的部分,而纯白的花则承载了回忆中美好的部分。少女希望把珍贵的美好永远留存,但迷茫与痛苦久久挥之不去,她只求这份爱恨交织的记忆不要再侵蚀自己的内心。最终,少女依旧没能从矛盾中找到答案,她将卡布奇诺一饮而尽,含泪将万千思绪写成了这首歌。作者表面上是少女的代笔人,实则扮演着一个引路者的角色,他用音乐打破了少女与听众之间的“第三面墙”。因此,当面对这一架空的故事,我们的情绪会不自觉地被带入进去,仿佛那个看着雨、喝着卡布奇诺、体味着回忆酸甜的少女就是我自己。通过作者的讲述,“雨和卡布奇诺”不仅仅成了一种寄托哀思的象征,也变成了一对紧密关联的符号;每逢下雨天,我都想来上一杯清香浓郁的卡布奇诺,然后和Elma一起再度走进那个充盈着往事的咖啡厅。

同样是写“雨”,如果说ヨルシカ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叙事文,那么Aimer的《Ref:rain》就更像是创作了一篇感动的抒情散文。这首歌是高分动画《恋如雨止》的ED,与《言叶之庭》类似,《恋如雨止》同样描绘了一个发生在雨中的故事,同样刻画了一段跨越年龄阻隔的“禁断”之爱。“refrain”本身有抑制、克制的含义,暗示了歌曲所表达的是一种无处安存、只能隐隐藏在心底的爱恋,而用冒号将“ref”和“rain”隔开,也表明这段情感只有在雨中才能得到释放。比起《雨和卡布奇诺》的借景传情,《Ref:rain》显然更侧重于直抒胸臆,它记录了一个雨中少女的真情独白,热切地表达着对心上人的爱与渴望。

在我看来,想要准确地把握整首歌曲,关键便在于如何理解副歌的这句话:“What a good thing we lose,What a bad thing we knew.”在又一次翻遍所有资料后,结合上下词的语境,我找到了一条个人认为比较贴切的翻译:“我们错失了怎样的美好,也知晓身处多大的不幸。”在少女眼中,她的恋情就像是一场“不断往复的雨季”,没有闲情逸致,没有你侬我侬,甚至连一句“再见”都难以启齿,她无数次地幻想能够“雨过天晴”,但这点愿望又是如此“虚无缥缈”,她与所爱始终间隔着一段无法企及的距离。然而,这场交织着不幸与遗憾的大雨,也同时承载着少女“刻骨铭心”的思念,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她却依然固执地坠入了爱河,无论对方是否听到,她都想将自己最真挚的心意传递出去,只为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一份“无法忘怀”的记忆。

《恋如雨止》中有一句台词:“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的手,如同雨落雨止。”对于一段注定悲剧的爱情而言,我们所追求的往往不是永恒,而是停留在雨中、那一瞬间的绽放。就像《恋如雨止》中的少女和大叔一样,尽管没有走到一起,但两人在梅雨时节的相遇、以及彼此扶持依偎的那些日子,都化作彼此心照不宣的回忆,激励着他们朝着各自的目标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Ref:rain》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特殊的爱情,也唱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面前的坚强、纯真和勇气,正如其中的另一句歌词所言:“I wanna sleep in your feel,I wanna see you in the deep.”为了爱情,她真的可以义无反顾。我想,这首歌之所以会如此触动人心,除了Aimer唱得好外,还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的大爱,从而感受到了一股逆行生长的力量。

面对下雨,有的人选择沉浸在雨中若有所思,有的人则对着大庭广众放声高喊:“别下那么会看场合的雨啊!”相信我讲到这里,你肯定能猜出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谁了。三年前,22岁的美波用一首名为《カワキヲアメク(声嘶力竭)》的出道曲惊艳了所有人,言语之激烈、风格之叛逆,像是把一桌美味佳肴全部打翻在地,就连“振聋发聩”都不足以概括我听这首歌时的感受。它的出现,让同时期的几乎所有情歌都黯然失色,我甚至敢断定《家有女友》的作者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美波曾坦言自己是一个“绝对不会改变意志的顽固的人”,而这首《声嘶力竭》也确实反映了其与众不同的独立个性。

鲁迅有一句名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与其说《声嘶力竭》不走寻常路,不如说它打破了我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幻想,提醒我们:爱情不都是好的,也有可能充斥着物质、轻浮和虚伪,这样的“爱情”完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这首歌塑造了一个被“爱情”蒙骗的少女:曾经的她还保留着几分“未成熟”的天性,为了迎合他人还愿意做出改变;然而,等自己意识到“失去的无法重新来过”,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玩玩”的时候,此时的她早已出离了悲伤,而是有如大雨侵盆般倾泄着内心的愤怒。作者用极为犀利的言辞如实还原了少女被背叛后的心情,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无比扎心,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下面的这段歌词我很喜欢,也觉得非常有必要转发给大家品一品:

够了!就算这样那样地向你诉说,也只会受到“为什么要爱我”这样的答复。如果只是玩玩一切轻松,若认真交往就乱七八糟。那些不过脑子的轻佻话语,你打算用到什么时候?

反正,不管是期待已久的“交际花”比赛,还是那些被用到烂的词汇,抑或是那种让人心动的话,全都列为禁忌吧!别下那么会看场合的雨啊!

在这种情境下,少女对“雨”的感知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一开始下起雨的时候,少女的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因为她还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失恋”了;等到控诉了一阵子,她开始逐渐接受种种不堪的现实,心想着“请别让雨停下来”;临近尾声,天空又突然放晴,像是命运的玩笑一般,于是她略带自嘲地发出感叹:“别这么应景地让天空放晴啊!”最后,雨天依旧,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少女的情绪也从悲愤变成了“无所谓”,干脆就“收起雨伞,淋着雨回去吧”。从讨厌、到接受、再到释然,在对待下雨这件事上,少女认知方式的变化,我想也正对应着其心理的转变;尽管对“爱情”嗤之以鼻,但当发觉受伤的只有自己时,所有尖锐的话语就都变得苍白无力了,她又会回到了歌曲开头那个“幼稚”“无常”却又“如此美丽”的状态。《声嘶力竭》虽然很有批判性,但它的批判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沉重又无奈的悲剧,外加一场因他人的“暧昧不清”而落给自己的雨。

说完了几首悲情的歌曲,也是时候谈一点高兴的事情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碰上下雨,我和几个同学经常会顶着雨奔跑在回家的路上,不时打闹嬉戏,等到了家才发现自己的书包里躺着把伞。当时并没有感到很羞耻,只觉得大家一起玩很开心,这大概是我关于下雨天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了。不止在现实,在一些影视和动漫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几个角色在雨中尽情享受的画面。那么有没有一首歌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感觉呢?这首由Galileo Galilei创作并演唱的《嵐のあとで(暴风雨之后)》一定会令你眼前一亮。

Galileo Galilei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我一说他们的成名曲你就有印象了,那便是《未闻花名》的OP《青い栞(蓝书签)》Galileo Galilei始终洋溢着一种天真无暇的原始灵性,他们的作品总能让人回想起自由的童真时代,想起那段最简单、也最真挚的友谊。这首《暴风雨之后》是动画短片《台风的诺尔达》的主题曲,整首歌把我们拉入了一段朴实无华的回忆,用不需要理解门槛的语言描述了一件雨落雨停的小故事。

如果只是个小故事,那还不足以成为我推荐《暴风雨之后》的理由;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这个故事能够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有趣的是,这首歌全程没有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连写的是友情还是爱情也分不清楚,但我依旧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画面:漫步在乡间田野,突然下起雨,“浑身湿透”的二人躲到了“破旧的巴士站台”,其中一人“很开心的样子”,另一个想问原因却说不出口,最后雨停了,两人牵起手走向别处。作者对于一些细节的刻画极为传神,尽管保留了一些神秘感,也依旧能在其中感受到年少的稚嫩与纯真。这里选取一段供大家玩味:

深埋在书包里,你我曾许过的约定,本打算重新放在你的面前。脑海陷入一阵混乱,可最后拽出来的却是毛巾,还说什么“你用这个吧”,我到底在做什么啊?

我确信,这一幕要是做成动画,绝对会收到满屏的“真实”。青春就是这样,无数次欲言又止,但彼此早已知根知底,许下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约定,然后照样过着嘻嘻哈哈的日子。等长大了再回首,想起的大都是一个个平凡的日常。《暴风雨之后》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深刻的主题,但它却勾起了我们每个人对过去的留恋,印证了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无言的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

其实,对我来说,雨中的伤痛是未经历时,雨中的打闹是过去时,雨中的卡布奇诺是偶尔会喝时,只有雨中的思考人生才总是进行时。Orangestar《雨き声残響(雨声残响)》就为我们展现了他是如何在下雨天思考人生的。如果要编一本关于IA的历史教科书,那么Orangestar和《雨声残响》都必须入选。不同于前几首歌的旋律多变,《雨声残响》的氛围显得格外安静,作者面对连绵不断的雨,用音乐写下自己有关人生的些许思考。整首歌像是一篇不加修饰的随笔,将作者内心情绪的流动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出来。

作者在思考一些什么呢?首先,自己总是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往往利用别人的卑微来凸显自己的优越,作者试图用自我安慰将其合理化,“向下望就能变得坚强,因为我不过也是人啊”。之后,他想到自己也曾想对抗这个“吵死了”的世界,但他终究还是变成了一个“沉浸在优越感之中”的人。接下来,作者继续慰藉自己,“我们为了存在的证明,每天都拼命过活”,人类就是为了追寻美好的事物而“理所当然”地活着。但他又厌恶这个不敢“哭出来”的自己,最后只能望着眼前的景象感叹一声:“我们依旧是不完美的半成品。”在思考过程中,作者对“雨”进行了颇具美感的描写,如“下起雨的天空,哭声却是透明色”“不止的雨,为夏日的天空绘上鲜明的色彩”等;但同时,他又抱怨淅沥的雨声会将自己的“哭泣声”消抹掉。在作者眼中,“雨”不仅映射出世间的美好,而且是外界喧扰不堪的一个缩影,自己既向往着它的透明纯净,又不想被其浮躁的声音所同化。就这样,作者陷入对自我的怀疑中,且愈发感到无能为力,他将这些感想记录了下来,最终形成了这首萦绕着矛盾感的《雨声残响》。我想,这首歌的精髓不仅仅在于作者的思考,更是因为作者将人生同其所看到的环境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只有在下雨天,他的自言自语才不会被听见;也只有在下雨天,他的一番诉说才变得有意义。

待我快写完这篇文章时,外面的雨看起来也快要停了。到头来,关于音乐里的“雨”,我还是得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有寄托哀愁的,有返璞归真的,还有借喻人生的。不过我觉得,正是借助于音乐的不同表达,我们才有幸见证了“雨”被赋予的不同色彩,才能够听到同一片雨下不同的音乐人会萌生出怎样的情绪,这些都是从视觉上无法获悉的感受。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论下雨还是天晴,都会有一杯苦中回甜的卡布奇诺与你作伴。

当然,写“雨”的歌那么多,我所接触到的恐怕还不及万分之一,还请各位小伙伴帮我拓宽视野,分享更多适合下雨天聆听的歌曲~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雨一直下 卡布奇诺 特殊的爱 历史教科书 直抒胸臆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