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罗小黑战记】何处寻求乌托邦?[影评]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6-06 13:44:50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西游记》

《罗小黑战记》居然已经连载11年了。

高中时好友使用的表情包入坑,结果一入便是年更。

列文虎克看镜头里全是“催更者死”,木头你没有心!

好了,吐槽结束。

这部《罗小黑战记》大电影于2019年上映,赶上当年《哪吒·魔童降世》大火,正好借了“国漫又双叒叕崛起”的东风,于是,除了我们这等卑微到不敢催更的老观众之外,一批新观众也悄然入了坑【欢迎啊(。

电影一如既往继承了TV版童话般的画风,流畅的打斗与分镜、个性鲜明的人设、令人捧腹的吐槽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这些种种结合起来,足以让部影片火到海外——而它也确实火到海外去了。

深究起来,其实这部影片与《哪吒》这种家庭商业电影相比,还是有一定观看门槛的。

这个门槛,不仅是影片更接近“二次元”的叙事手法;还是其以“人与自然”“环保”为外壳,包裹着的对“心中乌托邦的寻求”的内核。

——何处寻求乌托邦?

故乡

无论是小黑,还是风息等妖,都曾有一个乌托邦式的故乡:那里绿意葱茏,灵气充沛,是个适宜动物与妖精生存的好地方。

但由于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张,他们都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小黑和风息的相遇几乎是必然的——他年龄尚小,也不曾接触过人类世界,亦不懂人类社会的运转规则,在城市中的“生活”只能是流浪;而风息则建立起了与会馆对抗的组织,栖身于一座非常接近故乡“乌托邦”的小岛上;风息偶然遇到小黑,被小黑的能力吸引,而小黑也正好在寻求一个能够容纳他的类似故乡的地方。

“一拍即合”的两妖精,在寄身的小岛上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而这种归处,虽然是小黑想要寻找的“乌托邦”,却终究要幻灭的——

风息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与会馆对抗,想要反抗人类,想要夺回曾经的故乡。

小岛上的森林不过只是一个“临时宿舍”罢了,他才不会沉迷于这种“过家家”般的日常之中无法自拔,对他来说,故乡那更广阔的天地才是他心目中的“乌托邦”

要夺回故乡,风息必然会召集妖精,在人类社会作祟;有妖精危害人类安全,作为“执行者”的无限也必然会出面平息,抓捕作祟者;既然要抓捕风息等妖精,那个虚假的“乌托邦”小岛,也早晚会被无限发现;而一旦被无限发现了藏身之处,风息等也必然会放弃那个临时住所

不可避免的崩塌,难以逃避的幻灭。

名为“故乡”的“乌托邦”,究竟是不可得、不可留的。

灵质空间

遇到无限后,一人一猫开始了回到陆地的海上旅行。

经过被单方面殴打小黑与无限渐渐熟络起来,无限也为了试探小黑的记忆进而抓捕风息,让小黑进入了自己的灵质空间中。

“灵质空间”的概念,早已在TV版被哥哥阿根提及,而电影版对该设定进行了补充。

这个设定本身非常有意思,其实大可进行深挖:

无论有没有“能力”,每个生命体都拥有自己的灵质空间。它是储存“灵”的地方,是“一切生命和能力的基础”,如果灵质空间衰竭溃散,生命体就会死亡;而如果空间强大者突然死亡,灵质空间又没有溃散,那这个空间会变成无主空间[1];

灵质空间会随着生命体的变化而变化。普通人的灵质空间大概仅有篮球大小,修行会让灵质空间产生不同属性的变化(例如阿根的灵质空间就是极寒地狱),而空间大小也会决定能力强弱,能力强弱亦会反过来影响空间大小[2];

灵质空间中,可以自由装饰摆设。不过只能放入现有的东西。就目前的设定来讲,是无法在空间中创造现实空间中没有的东西的;

灵质空间的主人就是神。一旦踏足其中,就会任由空间主人摆布,连意志都可以被空间主人控制。

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拥有的、决定了人的能力、人的能力又反过来影响它、主人就是“神”的空间,简直就是属于个人理想“乌托邦”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水平的加速,使得社会生产力也随之加速了。

人们不再如过去那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而是转为以不同专业领域为单位进行合作生产,这就改变了生产关系,随之也改变了社会结构,这种改变即所谓的社会变迁

科技发展会带来新的职业、新的领域、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使人的自我认知也不断更新。技发展愈强盛,新的东西就愈发多,社会结构的变迁就愈剧烈,于是产生了社会变迁的加速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生活在群体之中;社会结构的变动,也必然会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改变。

人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在名为“当下”现在中活着,并且依靠经验去预测未来;而在过去从未见过的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背景之下,人过去的经验失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当下”随时可能会发生改变,未来又无法预测,于是,就造成了所谓“当下时态的萎缩”

这种当下时态的萎缩,不知不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步调。人们会为了减少同一赛道的竞争压力,更快地适应新事物的诞生节奏——只要抓住了“风口”,最先占领时代机遇,就能乘风起飞。

所有人都在奔跑的世界,让人们不得喘息,必须要跟随社会变迁的加速,去使生活步调加速

与此同时,科技加速让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的速度也提升了,于是,在生活更加便利、处理事务的速度更快捷之外,人们工作的任务量也随之增加了——

在古代,哪怕是快马加鞭传递消息到全国各地,至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而现在,仅需动动手指,几秒钟就能将消息传递给世界另一端的人。但同时,古代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慢,“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的生活,让消息的时效性也能保留得更加长久;而现在,十分钟之前的新闻可能就会变成“旧闻”,时效性非常短暂。在单位时间内,我们处理事物的效率虽然比以前高了很多,但事物变化的速度却比处理事物的速度更快。不断增加的任务量,让我们苦不堪言。

就是这样,科技加速愈强,任务处理的效率越强的同时,消息传递的速度也越快,任务量也随之愈大,人们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越积越多的任务量生活步调也越来越快

生活步调的加快,同时又会要求更高的效率,产生新的需求,而导致科技继续加速——于个人,要追赶更多的新潮、节约更多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于公司,希望推陈出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更久地存活下去。

就这样,科技加速导致了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导致了个人生活步调的加速生活步调的加速又反过来推动了科技加速,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3],让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在城市的高楼之中,人如同沙丁鱼罐头一般拥挤在各种空间——公交,学校,办公室,出租屋……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似乎没有哪一个空间能够真正属于自己

正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台词说的:偌大的一个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4]。

人们越来越希望找到一个空间,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相对静止的、没有竞争压力的空间,来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喘息。

——这大概,就是个人“乌托邦”般存在的灵质空间

为什么罗小黑战记的世界中拥有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美好的设定

艺术作品是寄托我们灵魂的地方,尤其是偏向娱乐的作品,是饱含与寄托了人类美好梦想的产物

在工作愈发挤占我们日常生活、竞争压力愈发强大、人们的焦虑也愈发浓重的今天,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能让我们成为“神”,让我们真正掌握“自我的主体性”

在这个空间之中,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入自己喜欢的事物,丢弃自己厌恶的事物;可以让喜欢的人们踏入,永远不让讨厌的人们涉足;可以自由自在地操控一切,别人也不会置喙也不能置喙,我们也任何来自他人的凝视都完全不存在;空间存在,我们就存在,空间不存在,我们也随之死亡了,这个空间是物质的,是几乎恒定不变的,也是真正属于“我”的“我”就是空间

这是作者的向往,是艺术的向往,是人类的向往。

但这样“乌托邦”式的空间,只能在艺术作品之中存在,而现实之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领域

领域,在罗小黑的世界之中,其实就是灵质空间的外放

在领域之中,领域的所有者就是神,一切生命体和事物都需要听令于领域主人。领域主人想让城市变成森林,就可以抹消所有高楼大厦;想让妖精成为主宰,就可以禁止人类踏入;想让灵气充沛,就可以聚灵,并移除一切现代科技的产物。

这对风息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乌托邦”,是他可以回归故乡的途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萨特曾说过“他人即地狱”[5],一般是指,每个人在自我的角度上来讲,都是主体,而其他人或物则是客体;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主体,会将他人“客体化”;而每个人都不愿意将自己客体化,同时都在尝试将别人客体化,这样就造成了主体的争夺,最终产生“地狱”

最常见的“地狱”,就是来自他人的凝视——他人会不自觉地将自我物化标签化

在工作上,老板会凝视员工,看他们是不是符合预期的“劳动力价值”;在学校里,大人会凝视孩子,看他们有没有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在生活中,人们会互相凝视,看他人是不是面容姣好、身材匀称、举止文明,是不是符合内心的某种“标准”。

身处现代社会,无论是“上下同心”流水线般的分工合作,还是沙丁鱼罐头一般拥挤的生存空间,都让人们在生活、工作上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而这样的紧密,会让人不得不随时活在“他人的凝视”之下,不得喘息。

于是,我们越发注重“生活的边界感”,不希望别人过多涉足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而“领域”,无异于是打碎了这种边界感,在给妖精们提供更加自由的生存空间的基础上,也增设了来自“神”的凝视——所有妖精都会在“神”的监视下生活,哪怕“神”并没有在监视,这种被窥视的感觉也不会减少或消失。

争夺“领域”,即可外放的灵质空间时,结合上述分析过的“空间是生命活动基础”的属性,我们可以认为,风息与小黑争夺的,实际上是“自我的主体”

到电影的后期,风息的“自我主体”外放得太大了,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边界感,开始不择手段了——为了对抗会馆,夺回故乡,他开始袭击自己的同类;到最后,明知夺去空间系妖精的“空间”能力,该妖精可能会死(失去“自我主体”),他也毫不迟疑地动手了。

如果不是小黑是主角拥有双空间,那《罗小黑战记》TV版的剧情就可以说是不存在了。

退一步讲,如果小黑没有遇见无限,不知道人类其实是友善的,而被风息带动去仇恨人类,那小黑帮助风息完成了建立领域、“恢复”家乡之后,会做些什么?

他会不会像人类当初夺去妖精生存之地那样,夺去人类的生存之地?

会不会因为仇恨而伤害和虐杀人类?

会不会接受风息这种没有边界感无限制外放自我主体的思想,用领域能力干涉其他妖精的自我主体

而生活在“领域”之中的妖精们,会不会因为某些“不当行为”惹怒风息或小黑,而降下“神罚”

这哪里是什么“妖精的乐园”,简直就是“傀儡的存在空间”。

这哪里是什么“乌托邦”,简直就是反乌托邦

如果领域真的建成了,风息会不会有倾向成为掌控一切的“神”呢?

——不好说,拥有绝对力量的个体,由于没有任何能与之抗衡的制约,一旦尝到了“控制一切”的甜头,可能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到最后,小黑放弃了自己“领域”的能力,其实也就是放弃了打碎边界感放弃了掠夺他人的自我主体

风息是坏人么?

其实也未必。

他只是固执地想要寻找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乌托邦”,而将“乌托邦”简单化了,认为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就是“乌托邦”——因为生活在故乡很开心、很安逸,所以“乌托邦”就是故乡;失去了故乡,就失去了“乌托邦”;而要找到“乌托邦”,就需要夺回故乡

这种“A拥有B的属性,那么B即是A”的思维,正是人们在逻辑学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AB两者之间可能并不互为充要条件,所以两者并不能划等号。

故乡拥有“乌托邦”的属性;我们可以说,没有“乌托邦”属性的地方,就不是故乡;但我们不能说,不是故乡的地方,就不是“乌托邦”。

其实,风息早已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了——那个遥远的小海岛,完全就可以成为他新的“故乡”。而他太沉浸于过去的失去,未能看到眼前的拥有。

而风息追求的“领域”,并不能成为任何人的“乌托邦”,它可能会带来更多未知的枷锁

属于大家的“乌托邦”不该是建立在个人意愿之上的“领域”,而应该是在妖精与妖精、妖精与人、人与人之间找到的各个自我主体的平衡点

妖精会馆,抑或……

在人类社会之中,妖精建立了属于自己生存的一隅——妖精会馆。

故事最后,小黑一行人来到了这个如梦似幻的地方,无限即将与小黑分离,小黑似乎也该留在这个属于妖精的会馆里。

这是妖精们在人类社会的“归宿”,是小黑一直寻找的“家”。

明明是如此美丽的会馆,看起来就是一个最为理想的“乌托邦”,为何小黑仍会选择放弃在这里生活?

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无限与小黑之间的相处。

一人一猫一开始的敌对关系,在无限渐渐教会小黑驾驭金属之后,渐渐缓和

到最后,小黑对无限说出了“你也不是坏人”,并开始质疑风息对他的“温柔”。

而无限,则怀揣着小黑的黑咻,进入了他从不会进入的“属于别人的空间”,去阻止风息。

无限是个活了几百年的人类,早已知道该怎样与他人保持合适的关系,但同时,也很久未能体会到他人“纯粹而无所求的依赖”了。

小黑则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还停留在对他人的体温十分眷恋的阶段,他对别人的情感非常纯粹,只要谁对他好、给他东西吃、给他地方住,他就认为那人“是个好人”,想要和那人“一直在一起”。

这样的组合,正好互相填补了对方心灵的空缺,互相成为了对方真正的“乌托邦”,其名为——

“家”。

尾声

《罗小黑战记》是横跨十年的产物,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但无论是TV版中,小白带着小黑从城市前往乡村居住;还是大电影中,小黑不断寻找住处;亦或是漫画版中,李清凝进入老君为逃避战乱的人所建造的“蓝溪镇”;《罗小黑战记》的主要基调,似乎都没有变化,那就是——寻找“乌托邦”

人们自古就在找寻“乌托邦”。

陶渊明幻想中的“桃花源”,托马斯·莫尔空想出的“乌托邦”,《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国”,都是因人们对“乌托邦”美好幻想而生的艺术作品。

梭罗曾离群索居,在瓦尔登湖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乌托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但独自一人的生活,虽悠然却也寂寞。

人类终究是社会性动物,总离不开他人而独自存活。可一旦与他人共处同一个空间,就总或多或少地会因为“自我主体的争夺”而产生“地狱”——这便是《EVA》中贯彻始终的“豪猪两难说”

我们所寻求的乌托邦可能是个过程

不是某个特定地点,不是某些特定的人,亦不是某种特殊的关系。

地点会因为搬迁而被破坏,人终究有生老病死,而关系也无法永远稳定长久地让我们愉悦——世上哪有永远不吵架的夫妻、永远不拌嘴的朋友、永远不打架的兄弟姐妹呢。

但我们确确实实能够在独处或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乌托邦”般的美好。

不必去强求某个恒定不变的“乌托邦”。

去感受吧。

愿我们都不再流浪。

参考资料:

[1]《罗小黑战记·蓝溪镇》069 仙人

[2]《罗小黑战记》TV13 灵质力

[3]【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1

[4]原句拥有更深刻的内涵,在这里某谰只取了其表面意思

[5]【法】让-保罗·萨特,《禁闭》,1945

如果对文章中提到的《新异化的诞生》这本书中的社会加速理论感兴趣,欢迎阅读某谰对此书的书评:

另外的“乌托邦”系列:

名为“废墟”的乌托邦——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格列佛游记 罗小黑战记 贯彻始终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