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每日资讯:让「他」做主角,院线国产片还是头一回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6-22 06:45:34

暑假将至,电影院也终于迎来一丝生机。

许多之前撤档的国产片也在陆陆续续宣布改档日期,而原先定档清明的《人生大事》率先抢占暑期档,定于本周五在影院上映。


(资料图片)

说《人生大事》备受期待并不为过。

猫眼电影里有34.9万用户标记了“想看”,这个数字显然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目前已定档的待映影片。

观众期待它的原因也显而易见——

预告片中已然“剧透”,朱一龙在本片中将呈现颠覆性造型,寸头、花衬衫、大金链,活活一个“社会我三哥”,从前阳光偶像的气质全然不见。

他的表演究竟怎样,观众心里已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本片的题材对国产片来说也十分少见,讲的是发生在殡葬行业的故事。

中国人最忌讳的“死亡”,《人生大事》偏偏要摊开来讲,还要把殡葬从业者如何处理后事一五一十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对许久不见新鲜话题的观众来说,这也是一次愿闻其详的“冒犯”。

夸张点说,小十已经不记得上次在电影院看一部拉满期待的国产片是什么时候了,所以趁着上周点映赶紧去看了这部电影。

没想到,《人生大事》无论从表演还是整体效果上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它不仅扎实回应了观众的期待,还带来了一些新东西,比如殡葬行业的本土化处理,充满人情味的中国小城风貌,以及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死观的讨论。

可以说,《人生大事》更热闹,更“江湖”,更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情感教育”

01“哪吒”VS“孙悟空”在看本片之前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一部讲“死亡”的电影,看完竟然有“骗人生女儿”的效果。

没错,本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朱一龙和小演员杨恩又的对手戏。

两人在预告片里的针尖对麦芒就默契十足。

一个是娘不疼的“小哪吒”,一个爹不爱的“孙悟空”,在成长的过程中浑身长满了刺。初次相遇,两只“刺猬”拿刺扎向对方。谁能想到,他们身上的刺竟然像齿轮般咬合在一起,让他们彼此紧密相连。

这是电影最动情的地方,它通过一大一小两个“天涯沦落人”彼此救赎的故事,对那些饱受偏见、忽视的非主流人群袒露出国产片罕见的关怀。

此话怎讲呢?

电影其实是围绕一群“边缘人”展开的。

三哥刚刚刑满释放,三十多岁,没工作,没老婆,没前途。

老爸念旧情,准备把老房子过户给他,希望他能子承父业,重新振兴“家族事业”——其实就是丧葬一条龙服务。

沙发是五指山三哥在火葬场长大,打小跟着父亲学手艺,学着给死人办后事。

但他心里其实瞧不上这行当。

中国人几乎都是“谈死色变”,殡葬行业在中国从来都是最晦气的职业。

片中,三哥的车停在别人店面门口都要被嫌弃,若是有小孩碰了花圈,更是被大人呵斥“快去洗手”。

谁都觉得干这行没出息,躲都躲不及。连三哥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一心想把老爷子的房本骗到手后就溜之大吉。

这里插一句,朱一龙为三哥的“颓”和“痞”做了不少功课。

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开场为死者整理仪容的戏,家属污蔑他偷了戒指,他二话不说把身上衣服扒了个精光,一步一步逼近家属,吓得对方落荒而逃。

除此之外,吐痰、爆粗、打架,还有拿给死人烧的纸点烟……这个三哥是真的混。

整天跟三哥混在一起的两个朋友也都不是啥“正经人”。

年过三十,和三哥一样,没成家也没事业,日子混一天是一天。

其中一个女孩的职业片中有过一闪而过的交代,她在传统戏曲团工作,后来可能是剧团不景气,只好出来摆摊。

你看,都是一群遭人嫌弃,前途无望,不被主流社会承认的年轻人。

而小文呢?

妈妈是失足少女,生父不知道是谁,只能跟着外婆生活。外婆死了,舅舅一家连老人手上的金戒指都不想放过,却没人在乎过她的感受。

片中对小文有一个动作设计。每当小文感到被抛弃时,就会躲进桌下,无论大人怎么哄怎么吓,她都死死蜷缩在角落里,像一只充满恐惧和防备的小动物,随时准备着对所有入侵的人类狠狠咬上一口。

没人跟小文解释外婆去哪儿了,只有三哥想尽一切办法帮她恢复外婆的语音,教她不许咬人,不要吃掉下去的饭。后来,小文终于不再到处闯祸,不再张口咬人,她的刺正在渐渐被三哥软化。然而三哥一旦受到威胁,小文又会变成浑身炸毛的“小哪吒”,拿着红缨枪挡在三哥面前。就是这样一群人,窝在一间小小的殡葬店里,做着旁人不理解的工作,但好在他们拥有彼此。那些嘲笑殡葬店阴森晦气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这里是多么温暖的乌托邦。

02上天堂,人生除死无大事片中,三哥的殡葬店名叫“上天堂”。

这个小小的设计让影片多了一丝诙谐的气氛。

人死了要上天堂,想上天堂,首先得“上天堂”整理好遗容,穿好寿衣,体体面面地上路。

而这种诙谐的气氛至始至终贯穿全片,这是最让我惊喜的地方。

小十聊过很多国产影视剧,发现我们的创作者在讲严肃话题的时候总是缺乏幽默感,大多数情况下,大悲的故事同样也会用大悲的口吻去讲述。

错是没错,但有时也会让观众感到疲惫。

当那些驻扎在热搜头条上的矛盾冲突赤裸裸地呈现在大小荧幕时,我们难免会觉得,生活已经这么苦了,看个电影还得把这苦重新挨一边,实在累觉不爱。

但《人生大事》恰恰反其道而行。

它聊的是“死”,电影里也接连不断有人离世,但创作者和片中主角对“死”的态度却并非只有沉痛。

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一直试图用“死”搭起一座桥梁。

它的对岸自然是“生”,但这“生”有很多种解释。“生”,可以是生存。

三哥和他的祖辈做的殡葬业,通俗一点讲就是“做死人生意”。他们不受人待见也能理解,毕竟,这个职业要求你得在人刚离世时就赶快和他们的家属谈生意。

但,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常年直面死亡,他们中的老手,比如三哥的父亲老莫,早就锻炼出一身处变不惊的胆量。

无论面对再惨不忍睹的画面,哪怕是一副不成形的残躯,他们都要保持镇定,替死者一块一块把身体拼完整,

这是他们作为殡葬人的职业素养,亦是他们生存立世之本。

“生”,也可以是生活。

生活由各种鸡毛蒜皮的点滴汇聚而成,偶尔有意外,但大多是必然。

小文外婆的死亡让小文和三哥相遇,这是意外。

但两个孤独不合群的灵魂拥抱了彼此,这是必然。

死亡对外婆而言,似乎是生命的终点,但它又开启了小文全新的生活。

生活就是悲伤有时,吵闹有时,平静有时,温馨有时。

小文跟三哥和他的朋友们生活之后,看似平凡的日子也变得“险象环生”。

小文大闹火葬场,三哥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小文误食玩具,三哥每天守在小文的大便旁找排泄物;小文在幼儿园表演出殡,把家长们吓个半死,也是三哥来帮她“擦屁股”。

而你也可以想象,从前小文与外婆的日子,也曾经这样热闹过。

死去的人离开了,活着的人用另一种方式,带着他们的记忆,将他们曾经的热闹延续下去。

所以,“生”,更可以是生机,是生龙活虎,是生生不息。

当小文终于把玩具排泄出来后,众人拿着沾着屎的筷子发自内心地笑了。

这就是生活的苦粹炼出的快乐,是国产片里难得一见的生活气息。

片中还有更幽默的隐喻。

小文在三哥的殡葬店住下,半夜不敢上厕所,因为厕所摆着一男一女两个面色“诡异”的纸扎娃娃。

三哥为了安抚小文,拿起两个娃娃,当即给他们取了名字,“一个叫黄瓜,一个叫茄子”。

言下之意,给死人用的祭祀品有什么可怕呢?

只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折射在它们身上了而已。

大人们避讳“死亡”,不敢谈论“死亡”,导致没有人跟小文解释外婆究竟去哪儿了。

小文对“死”懵懵懂懂,只能觉得茫茫无所依,从而对未知的“死”产生了天然的恐惧。

只有三哥告诉了她真相,不仅跟她解释外婆去了天上,还会不厌其烦地陪伴她,帮助她逐渐接受外婆再也不会回来的事实。

生活重新开始。

后来,这两个娃娃出现在小文的床头。

小文不仅不再怕它们,还把它们当成了玩伴,而旁边放着的,正是外婆给她做的布老虎“豆角”。

茄子、黄瓜、豆角。

世界上最常见最普通的蔬菜,也是人们生存果腹摄取营养的必需品之一。

就像死亡其实也是生命的伴侣。

我们也许都是小文,一手抱着象征爱与追忆的布老虎“豆角”,一手牵着象征死亡的纸娃娃“黄瓜”和“茄子”,一点点长大,直到旅程的终点。

试着去直面死亡,接受生命有始就有终,像接受新鲜蔬菜那样,让它们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也许这样,我们反而能与离世的爱人好好道别。

03最重要的小事

人生除死无大事。

可是《人生大事》真正想讲的,偏偏是小事。影片其实是在借“死亡”来讲人生在世的纠结。旧情人劈腿,老父亲蛮横,邻居总是冷嘲热讽,最要命的是,自己丧失了生活的动力。这一桩桩烦心事,哪一件都没有死严重,可活着的人摊上其中任何一件,哪一件又不是“天大的事”呢?

正如前面所说,“死亡”是贯穿全片的大主题,小文经历了外婆的死,三哥也不得不接受父亲的死讯。

面对亲友的离世,每个人都必须挣扎一番,脱一层皮,方能蜕变重生。

有时,死亡伴随着生前的种种羁绊,让生者的解脱变得十分困难。

譬如三哥和父亲老莫的关系,中间就隔着死去的二哥。

在他出生前,老莫有一个二儿子,十分听话懂事,是老莫的得力助手,却因意外离世。

后来老莫生了三哥,觉得他处处不如二儿子。

父子俩因此结了“仇”。

二哥的死亡,成了三哥这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因为无论他怎么做,都不可能再比过父亲心里那个永远听话、永远孝顺、永远勇敢的二儿子。

但巧就巧在,当你觉得这对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真的很难相互理解时,小文出现了。

她以一种无比童真的方式,为这对父子创造了和解的桥梁。

而小文的动机非常简单,她爱三哥这个“新爸爸”,她想为他做点什么。同时,小文又是个孩子,没有顾忌,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面子”要死撑。

大人们嘴上说着“人生除死无大事”,可是办起事来,却各个矜持得要命,多“小”的事都能变成“天大”的事。《人生大事》巧妙地运用了儿童的天真,把大人们之间那些本不该成为“大事”,却碍于种种最终化为心结的事儿通通化解,让它们还原成原本的样子——

父子间长时间缺乏有效沟通,其实有时一次主动的问候就能打破僵局;

旧情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如今已随风消散,远不如体面地送人最后一程重要;

和街坊邻居相处,有时也就是互相让一让,退一步好说话的地步。

而这些矛盾的化解,在片中都是通过小文这个几岁的小朋友才得以完成。

小朋友虽然误打误撞,但似乎又比大人更加懂得什么叫做“人生除死无大事”。

因为他们心中的偏见,要比大人少得多。

所以才能因为好玩,就跟着学大人出殡、哭丧、砸碗。

在他们眼中,这是游戏,是没有什么值得避讳的“小事”。

也只有怀着这份坦然,小文才能说出爸爸是“种星星的人”这样的话。

越是童言无忌,越能接近爱的本质——

没有偏见,有的只是两颗坦诚相对的心。

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

仿佛死去的人真的就是天上一颗星星。

它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悲伤那么大,但如果我选择相信你,那它就会飞向遥远的太空。

悲伤变成星星。

大事,也变成了小事。-END-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旅程的终点 累觉不爱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