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正文
门头沟推动优质均衡教育,首批10余名老师跨校授课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洞察网2018-02-14 09:07:13

深山校有了“共享教师”

植物的气孔长什么样?生物课上,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斋堂中学初二一班的孩子,简直炸开了锅。“它们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就像一张张厚厚的嘴唇!”孩子们的生动描述把生物老师曹学慧给逗乐了。

这天是星期四,斋堂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上生物课的日子。授课老师曹学慧从10公里外的清水中学赶来。这样的跨校授课她已经坚持了近半年时间。斋堂中学也因此弥补了一直没有专业生物老师的空白。

地处深山的斋堂中学,是门头沟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之一。因为师资匮乏,生物课这样的非主要课程,一直是其它科目老师代教。而且往往是照本宣科,提不起孩子们兴趣。

在门头沟山区,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由于大部分中小学都集中在城区,优质教师资源也在城区扎堆儿。山区学校教生物、历史等小众课程的教师非常稀缺。为此门头沟区2017年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制度,区域内公办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可以校际间共享,实现跨校教学。

曹学慧就是一名跨校教学的“共享教师”。这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已在清水中学教了几年的生物课,教学经验丰富。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她每周四到斋堂中学,给初一初二的孩子上四节生物课。

不同于代课老师的照本宣科,曹学慧有整套的教学计划,还带着上生物课的全套教具,包括实验器材。这一天,她事先准备的教具是一盆绿植,其中一片叶子被塑料袋包住,外面缠了胶带。

“大家看看,塑料袋里有什么?”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聚集在讲台四周,认真观察起来。他们很快发现,塑料袋的袋壁上,挂满了细密的水珠。“这是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的。”曹学慧解释,这盆绿植已经在太阳下晒了两三个小时,塑料袋上的水珠,就是包裹其中的叶片蒸发出来的。

从蒸腾作用说到植物的气孔,“气孔就像人的口鼻一样,气体和水蒸气都由此通过。”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她带着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表皮上的气孔。第一次看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很多孩子激动地叫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斋堂中学的一位负责人分外感慨。“像这样的实验课,在城里的学校很平常,但对于我们山区中学来说,实在太难得了。”过去,因为没有机会做实验,山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城区孩子比普遍较差。现在这块“心病”终于可以放下了。

近半年来,斋堂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普遍提高。“我很喜欢曹老师,上她的课特别有意思。”初二学生杨雨欣说。每周四的生物课已经是她最盼望的课程之一。就在不久前,她还在课间休息时,特地找曹老师询问关于糖尿病人尿液为什么会有葡萄糖的问题。

目前,门头沟区的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制度还在试行阶段,有10余名教师已经流动起来,涉及历史、生物、数学等课程。优秀教师深山支教两年以上的,可以优先评定职称,学校负责支教老师的食宿和交通补贴。

下一步,门头沟区将全面启动这一改革举措,让更多优秀教师流动起来,实现区域内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真正转变,尤其是向深山区的学校进行政策倾斜。通过城区优秀教师向山区流动,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秀教育资源供给。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门头沟 余名 老师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