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晶体管“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成功将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并将其截止频率由兆赫兹(MHz)提升至吉赫兹(GHz)领域,未来将有望在太赫兹(THz)领域的高速器件中应用。该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1947年,第一个双极结型晶体管(BJT)诞生于贝尔实验室,引领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过去的几十年里,提高BJT的工作频率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HBT)和热电子晶体管(HET)等高速器件相继被研究报道。然而,当需要进一步提高频率时,这些器件便遭遇到瓶颈:HBT的截止频率最终被基区渡越时间所限制,而HET则受限于无孔、低阻的超薄金属基区的制备难题。
近年来,石墨烯作为性能优异的二维材料备受关注,人们提出将石墨烯作为基区材料制备晶体管,其原子级厚度将消除基区渡越时间的限制,同时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低阻基区。
“目前已报道的石墨烯基区晶体管普遍采用隧穿发射结,然而隧穿发射结的势垒高度严重限制了该晶体管作为高速电子器件的发展前景。”该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半导体薄膜和石墨烯转移工艺,首次制备出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
该研究人员表示,与已报道的隧穿发射结相比,硅—石墨烯肖特基结表现出目前最大的开态电流和最小的发射结电容,从而得到最短的发射结充电时间,使器件总延迟时间缩短了1000倍以上,器件的截止频率由约1.0MHz提升至1.2GHz。
据悉,我国科研人员同时对器件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验数据建模发现了该器件具有工作于太赫兹领域的潜力,这将极大提升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性能,为未来最终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linlin]
宿州市埇桥区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安徽合肥电网最大负荷达864.1万千瓦打破纪录 全力确保整体电网
安徽宣城努力打造安徽美食文化特色“名片” 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
安徽萧县多举措落实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动 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安徽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夏种粮食播种 重点作物全面落实
安徽出台9条措施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筑梦江淮 引导加大人才招聘
前5个月安徽新材料产业规上产值同比增长14.1%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
5月份安徽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08.66亿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黑龙江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 加大承保折扣力度
黑龙江哈尔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四大经济发展” 强化核心共性技
安徽六安今年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推行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
安徽铜陵设置共计103个社区临时蔬菜供应点 方便群众就近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