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正文
香蕉出行“无法下单” 网约导游真是“伪需求”?
来源:新京报作者:洞察网2019-04-17 10:38:39

2017年随着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和共享经济的大潮,“网约导游”迎来爆发。如今两年过去,网约导游平台的生存却并未顺风顺水。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包括小米生态链企业香蕉出行、900游、叮叮出游在内的多家网约导游平台,纷纷转型或无法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游客对乘车的需求也高于对导游讲解服务的需求,致使网约导游纷纷组建车队。共享经济浪潮退去后,网约导游是否是“伪需求”?

香蕉出行“失灵”,曾获雷军、杜海涛投资

近日,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小米生态链企业香蕉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蕉出行”)最初主打的网约导游平台“香蕉导游”,已经无法在线上下单。新京报记者就此向香蕉出行方面求证后得知,目前香蕉导游仅与瘦西湖有合作,游客只能在该景区内扫码预约导游,香蕉导游过去开放式的网约导游服务“相当于没有了”。

2017年前后,随着导游自由执业试点的红利和共享经济的浪潮来袭,“共享导游”的概念一时红遍旅游业内外。各方资本纷纷进军网约导游,试图复制一个旅游圈的“滴滴出行”,而香蕉出行也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作为小米旗下第78家生态链公司,香蕉出行自诞生起便饱受关注。资料显示,香蕉出行成立于2016年12月,CEO钟雨飞等团队成员均出身于小米。创立之初,香蕉出行也获得了小米创始人雷军、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等人的天使投资。

另一方面,香蕉出行主打的App香蕉导游也表现不俗。据介绍,游客可通过下载香蕉导游App或在景区扫描二维码,便能进入平台预约导游,并在行程结束后对导游进行评价。2017年7月,香蕉出行宣布香蕉导游在内测60天后,便收获了10万名以上的用户、100万以上的营收,并与国内约30家4A和5A景区达成了合作。

然而两年过去,香蕉导游却“不见”当年风光。目前在香蕉出行的官方网站上,一个翻译机产品占据了网站首页的位置,只有拉到最下,才有一行“香蕉智慧出行”的小字链接通向网约导游平台“香蕉导游”。

根据官网提示,游客需要在香蕉导游微信公众号上下单。新京报记者在香蕉导游公众号上,仅找到瘦西湖景区、15名北京导游和4名扬州导游的信息。这15名北京导游在下单时均被提示“make order error”,无法下单;4名扬州导游则没有下单选项,瘦西湖的相关旅游产品也全部预订失败。

另外,在苹果App store中搜索香蕉导游和香蕉出行关键词后,只出现了一个名为“香蕉讲解员”的App。在该App的介绍中,仍可看见“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匹配导游”,“已开通北京十三陵、扬州瘦西湖、武汉黄鹤楼、婺源江湾等知名景区”等描述,但在安装后无法注册,只能登录。

多家网约导游平台关闭主要服务

新京报就此向香蕉出行方面求证。香蕉出行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香蕉导游只与瘦西湖有合作。而对于瘦西湖相关产品下单失败的问题,该工作人员则表示游客需要在景区内扫码。另有工作人员表示,线上预约服务应该是关闭了。而对于无法线上预约导游的原因,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政策收紧了”。

事实上,网约导游遇挫的平台不止香蕉出行一家,另一网约导游平台900游也在谋求转型。新京报记者下载900游App后发现,在“找导游”功能里,不仅无法定位北京,显示的导游也只有一名。若要继续下滑页面,也始终保持着“载入”状态,无法向下查看更多内容。

新京报记者询问后得知,目前900游更多在做旅游网约车,转型做“司机兼导游”,而北京的网约车牌照尚未获得。对于为何不做网约导游服务,900游方面表示“导游做得少了,还是回去跟旅行社业务”。

此外,同样于2017年正式上线的默趣全民向导,目前在其预订渠道微信小程序上,所推荐的热门城市中,没有任何导游信息显示。新京报记者联系客服询问,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2019年1月,深圳市滴滴导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而公司旗下产品为叮叮出游App。新京报记者试图在该App上下单寻找导游,但截至发稿仍未有导游接单。而新京报记者在拨打叮叮出游客服电话后发现,该号码已停止使用。

■ 市场现状

游客重“车”不重“导”,哪家便宜用哪家

相较于新兴网约导游平台,旅游圈巨头的日子显然要好过很多。数据显示,自2016年底携程向导平台上线以来,近三年时间内,平台上的向导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和1000多个目的地,并有超过1万人注册。2019年第一季度,该向导平台总体服务51万余人,其中海外占比42%。

不过,游客真正对导游服务需求有多少?网约导游从业者李明(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预订导游服务的游客,主要需求还是在于用车。

据了解,李明所在的网约导游团队已从业3年,手握几十辆车以应对游客需求。平时游客下单,往往都是乘车服务,真正预订导游随行讲解的反倒是少数。“排行的前三名,每个人下边都养着不少车。”李明表示,“游客出行,还是用车的需求多。”

这一点也被其他从业者所认证。据品橙旅游报道,阳光车导CEO吴天斌曾表示,从自身的运营经验来看,单纯做导游的话,市场没有那么大。在阳光车导平台上,“导”方面的业务只占20%,而“车”的业务占到了80%。

另外,网约导游之间的“压价”情况也时有发生。据了解,小明进驻的平台是以游客评价和接单量等因素进行的综合排名,小明团队在平台上长期位于前列,但用车服务的价格却一直保持着同行中的最低水平,3年不曾涨价。小明表示,现在的价格已是极限,团队订单量大,尚能支撑这样的价格。在扣除平台和团队上级抽成后,司机接一个订单,可以获得该订单价格一半左右的收入。

不过,“压价”也是网约导游不得已的选择。有游客直言,出去旅游,交通成本当然是能少就少,乘车服务哪家便宜用哪家。

导游自由执业属小众市场,缺追责保障

一方面是网约导游小平台发展遇阻,另一方面是大平台上游客重“车”不重“导”。对国内游客来说,网约导游是否是“伪需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网约导游发展是趋势,但市场仍需培育。

“导游自由执业应该说是一个趋势,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很诚信的社会环境。旅行社出了问题可以找旅行社,自由导游服务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谁来追责?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保证。所以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还很难真正把这样的制度推广开。”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

这也是小平台与大平台发展网约导游的差异所在。分析指出,在大平台本身已具备相当品牌、售后和流量的支持下,消费者在其上选择自由导游服务,实际上是有整个平台的信誉做背书,而这一点是新兴平台很难具备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当前的网约导游仍属于小众市场,培育仍需时间。“现在的网络很方便,手机拿在手里,谁都可以查得到景点的资料,甚至游客自己租车。网约导游市场是有的,但是现在还不是一个大众市场,网约导游的需求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王兴斌表示,“但是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

另一方面,对导游自身而言,网约导游的吸引力也仍然存在,并出现了“改良”的形式。一位不愿具名的导游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每周会有固定的景点讲解服务,例如固定在某天某个时间段,针对一个景点展开深度讲解,游客可以在OTA上购买后前来参与。“不过还是借助旅行社的渠道,没有网约导游那样自由。”该导游表示。

[责任编辑:linli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