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各地的小麦即将从南至北依次开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通知,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为1.15元/斤,较去年下跌0.03元。
除了临储小麦交易底价下调以外,今年,受不利天气影响,新小麦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严重考验,市场对新麦生产形势的担忧持续增加。那么,新小麦上市后价格将会如何?
本月开始,2018年新产小麦将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收割上市期。在小麦主产区河南省,目前,豫南的小麦即将收割,而豫北的小麦却还处在灌浆期。河南郑州粮食市场分析师申洪源表示,一三四月份的倒春寒和近期的强对流天气,会对个别地块的小麦产量造成影响。但总体来看,河南今年的小麦产量依旧是丰收,年景与产量预计在3500万吨左右。
申洪源:综合前期各类发布的信息,河南2017到2018年度的小麦种植面积约在8200万亩左右,基本和上年持平。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40万亩。生产情况从目前来看表现良好。
河南小麦产量预计继续丰收,但从全国情况来看,今年小麦产量预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卓创分析师王文凤表示,后期新麦收割工作将由南向北逐渐推进,收割期的天气成为影响新麦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王文凤:产区冬小麦在生长时期经历了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的影响,局部地区受灾明显,因此整体产量将有所减少,我们预计减少幅度在4%-5%。目前湖北地区新小麦逐渐上市,据卓创资讯现场调研情况来看,当地主产区亩产下降50-100斤,加上赤霉病等影响,该省产量预计减少在1成左右。
除了天气情况以外,今年新麦收割期,连续下调的临储小麦交易底价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进入2018年,国家先后在1月份和4月份两次下调临储小麦的交易底价,累计调低110元每吨,降幅达到4.5%。此举对于小麦现货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分析师申洪源:从4月份的河南市场小麦价格走势能够明显看得出来,下调临储小麦交易底价对于农民来说影响有限。但对于企业来说影响较大。例如对于贸易商和仓储企业,市场价格下跌意味着贸易收入减少。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小麦价格下跌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导致小麦加工量扩大,面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润受损。
分析师申洪源表示,目前,市场上贸易商和仓储企业都抱有新麦上市,就尽快入手收购的心态,以抢占价格较低的优势,但新麦上市时期,水分杂质也相对较多,也许并不占明显优势。根据小麦成熟收割由南至北的惯例,河南各地的新小麦价格也将有所差异。
申洪源:综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果新麦大面积上市时期不出现气候灾害,预计豫南开秤价格会在1.02元到1.05元每斤之间,豫东部、中部地区的开秤价格在1.05元到1.08元每斤之间。豫北地区的开秤价格或在1.1元到1.15元每斤。托市启动概率较大,一旦启动市场价格将逐步向1.15元每斤靠拢。收购中期和后期的价格,将参考国家的托市收购进展和全社会的收购量情况看。
除了河南地区,今年,全国各地的新麦价格也将有所差异。但比较去年同期都将有所下降。卓创分析师王文凤:
王文凤:目前湖北地区新小麦上车价格在1.03-1.05元/斤,水分14%-15%,容重750-760g/L,与去年同期相比低0.04-0.05元/斤。预计华北主产区新季小麦开秤收购价在1.10元/斤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话,低0.04-0.06元/斤的水平。主要是一方面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下调0.03元/斤,执行1.15元/斤(三等)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国储小麦销售底价下调,也对后期小麦涨势受到牵制,因此粮商或底价开收为主。
虽然距离新麦开镰已不剩几天,但大家仍需关注新麦产量的情况,如果收割期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产量大幅下降的话,预计开秤价格还将提高。王文凤建议农户,不要集中上市,可以选择储存货源,过几个月再出售。后期,小麦价格还会有上涨空间。
王文凤:今年新麦上市后,如果减产明显的话,预计小麦上涨的步伐较快,但是产量稳定的情况下,小麦上涨会相对缓和。建议农户阶段性售粮为主,不要在上市后集中出售。部分不具备存储能力的农户,可待粮库开收后售粮,部分可以存储的农户,可以在9月中旬及元旦前后的时间出售。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空间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设置697处西瓜销售点 瓜农可免费进入销售点位
安徽开展夏季酒驾醉驾集中整治百日行动 严防酒驾醉驾肇事肇祸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领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严打食品违法行为
安徽出台2022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 共计划省级一类赛27项
安徽发出倡议书倡导共同做好节约用电工作 商业场所合理用电
安徽安庆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安徽淮北积极落实2022年电网防汛度汛措施 加强防汛专项应急演练
安徽全椒县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资源助企用工 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宿州市埇桥区柔性引进博士推进乡村振兴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安徽印发出台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 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入选项目 推动提高艺术创作组
淮北相山区持续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群发展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