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贫困地区,红旗小学是“幸运的”,经过营养干预,学生们的生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身高和体重发育仍相对滞后。
5月8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开兴村,一场持续两天的暴雨刚刚结束。不足两米宽的山路,早已被来往通行的车辆碾成了烂泥。早晨5点45分,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徐向怀(化名)背着书包从家里出发了。尽管本村有小学,他仍要花一个多小时徒步走山路,到相邻的红旗村上小学。
一年前,外出打工的父母听说红旗小学有“爱加餐”项目,便将他从家门口的小学转到现在这所学校。《工人日报》记者在5月6日~9日在贵州威宁县各个乡镇探访发现,在贫困山区,儿童就餐难和营养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鸡蛋是换钱的,哪舍得吃”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学校门口。徐向怀随手捡起校门口的一块小石头,刮掉鞋子上的泥巴,整理一下身上的背包走进了学校。今天轮到他负责搬运班里同学们的早餐——鸡蛋和学生奶。
翻开课本读了一阵书,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铃声。他弹簧一般从凳子上站起,拉上另外一个同学直奔门外。
“这就是爸妈给我转学的原因。”徐向怀告诉记者,在此之前的两年里,他早晚餐都在吃烤土豆。“那时候,我出发前都会从炉膛里拿出两三个烤洋芋(土豆),带着充饥。现在我在学校能吃到早、午餐,感到很幸福。”
徐向怀和另一名同学把装满鸡蛋和牛奶的两个箱子搬到教室后,其他孩子迅速排成两列,等待领取。班里年纪最大的12岁,最小的9岁。记者注意到,这些孩子比一般城市孩子明显瘦小,平均身高在1.2米左右。
“尽管他们体格还是瘦小,但比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有很大改观。”特岗教师张龙江看出了记者的心思,介绍说。3年前他通过招考来到这所学校,进班的第一天发现,班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身高还不及标准小学课桌的高度。“很多孩子就只在学校吃一顿营养午餐,早晚都吃烤土豆。吃饱都成问题,更别提营养了。”
“贵州贫困在毕节,毕节贫困在威宁。”记者了解到,我国2011年启动了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孩子每天有3元的午餐补贴。2014年,财政部进一步将营养餐补助标准提升至每生每天补助4元。但是对于贵州威宁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来说,多数家庭年净收入仅1000元,而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水平更低,仅依靠午餐项目无法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
“在威宁,家里的鸡蛋要拿到街上换钱,哪舍得吃。牛奶更是一年到头都喝不上一盒。”威宁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李红梅说,2012年,县里到云南宣威参加优质课培训,意外发现那里的孩子早餐有捐赠的鸡蛋和牛奶。“通过县里的评估和努力,2013年我们正式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申请了‘爱加餐’项目,成为这个项目在贵州省的首个试点县。”
“直接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全县一共有566所学校,30多万名学生。但是目前惠及到的学校也不过195所,还不到全县的一半。”威宁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李文燕说,“红旗小学算是幸运的,因为条件允许,他们既配备了营养加餐,也配备了爱心厨房设备。”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很多村小存在营养餐加工场所和学生用餐场地受限、食堂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导致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打了折扣。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厨房设备正是配合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一项举措,主要是给贫困地区小学提供标准化的厨房设备,提高营养午餐的卫生、安全和健康程度。
“厨房设备陈旧落后在我们乡并不少见,当年的红旗小学也不例外。不是不管,而是条件差的学校太多,管不过来。”新发布依族乡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明辉说,2012年,红旗小学全面实施改善计划,但因为不是中心小学,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当时的食堂特别简陋,是用学生教室改造的简易食堂。只有一台电冰箱、一只炒菜铁锅和几个桶。做起饭来很费劲,来了好几个厨师都走了。”
“不仅厨师难招,花在燃煤上的费用也很多,每年将近80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听到这话,一旁的红旗小学校长夏嗣兴插话道,当初在申请爱心厨房设备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项目对于厨房结构、面积和电力增容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我们这种贫困县来说,就‘三相电’这三个字都满足不了。” 夏嗣兴说,用电要求最少要达到380v/50kw,还要单独安装安全变压器,栽电线杆,拉电缆线。“这都不是靠我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
眼看费劲申请的项目就要停滞于基础设施短缺上,威宁县教育局和项目负责人着了急,找到分管教育的县长。经过商议,威宁县决定趁着这个契机改善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进行学校周边的水电路改造。目前,改造还在陆续进行中。
夏嗣兴告诉记者,改造之后,学校在燃煤项目上的支出变成了电费支出,一年降低了5000元。“孩子在学校吃好,最直接的影响是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长远来看,是扶贫扶智的一个方面。邻近的开兴村、贵坪村、六盘水乡元村家长都把孩子转学到我们学校。学生从10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244名,多了一倍。”
“贫困地区孩子营养健康仍有缺口”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保证三顿饭,一个月中80%的学生喝不到牛奶。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我国6~17岁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是城市儿童的3倍;6岁以下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是城市儿童的2~3倍,而贫困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又是一般农村儿童的1.5倍。有很多农村地区儿童的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期营养供应重视不足。
“应该看到,这些孩子是我国的未来。重视他们的营养健康,就是重视我国的未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善槐说。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8年启动“爱加餐”项目,旨在通过营养加餐、爱心厨房和营养宣教等方式,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自启动以来,项目累计覆盖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14省44州/市87个偏远山区的县/区,受益学生超过79.2万人次,为学生提供了4480余万份的营养加餐,建立了1445所标准化的爱心厨房。
评估表明,经过营养干预,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身高和体重发育仍然相对滞后。这也表明,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健康仍有缺口。
中国扶贫基金会健康发展部项目人员告诉记者,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伸出援助之手。
[责任编辑:linlin]
安徽合肥今年首批设置697处西瓜销售点 瓜农可免费进入销售点位
安徽开展夏季酒驾醉驾集中整治百日行动 严防酒驾醉驾肇事肇祸
安徽公布11起民生领域案件第四批典型案例 严打食品违法行为
安徽出台2022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 共计划省级一类赛27项
安徽发出倡议书倡导共同做好节约用电工作 商业场所合理用电
安徽安庆市正式成立“老年助餐慈善基金”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安徽淮北积极落实2022年电网防汛度汛措施 加强防汛专项应急演练
安徽全椒县完善拓展人力信息资源助企用工 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宿州市埇桥区柔性引进博士推进乡村振兴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安徽印发出台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 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
安徽公布2022年度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入选项目 推动提高艺术创作组
淮北相山区持续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群发展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