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正文
三喜(人生有三喜是指哪三喜)-世界热门
来源:热点网作者:洞察网2023-03-10 15:41:24

很多小伙伴想了解三喜的相关知识,今天小编专门整理了三喜的内容介绍,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人生有三喜是指哪三喜2、佛教的三喜是什么意思3、古人说人生有三喜?

人生有三喜是指哪三喜

人生有三大喜事:1、金榜题名时,古代考取科举,现在就是指考上大学;2、洞房花烛夜,所谓结婚;3、他乡遇故知。


(资料图)

人生有三大喜事,这个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经常会听到。那么这所谓三喜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人生三大喜事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02

金榜题名时:在古代,许多人寒窗苦读多年,为的就是希望自己前途无量,改变一生命运。所以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是步入仕途获得官职的唯一正当途径。所以金榜题名则是人生的第一大喜事。

03

洞房花烛夜:意味着两个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古代不仅要求门当户对,还要求聘礼、嫁妆,结婚之前还要挑选良辰吉日,结婚时还要举行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人们对此异常重视,便视为人生第二大喜事。

04

他乡遇故知:古代交通极其不便,游子出门在外多年才能回家一次。在他乡偶遇故知,必然激动不已,如同看到家人一般。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因此他乡遇故知也自然被列为人生的第三大喜事。

05

人生有三喜出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意思是:天旱终于碰到天降甘霖;流浪异地,无意中遇见昔日的知心好友;新婚之夜的喜悦。;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功。

佛教的三喜是什么意思

正统佛教没有三喜。

古时三喜;久旱逢甘雨、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扩展资料:

佛教的辩证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发现的仅有两处。

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

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

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

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

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戊申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古人说人生有三喜?

宋代诗人汪洙写的《四喜》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般人生三喜指的就是后面那三项。

拓展资料:

久旱逢甘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u han feng gan yu,指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一般作宾语。

出处

宋·汪洙《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1]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以上就是小编对三喜的相关信息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