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黄埔万亿制造”计划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当日上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冲刺万亿制造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推动该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面加速升维,从“制造大区”转向“制造强区”。
两个多月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召开了“万亿制造和科技创新大会”,宣示了冲刺“万亿制造”的决心和方略,吹响“黄埔万亿制造”冲锋号。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则对“万亿制造”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责任分工进行了细化。到2025年,该区将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突破8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推动全区合力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
“万亿级制造”
冲刺万亿,底气何在?
其实,谋划制定冲刺万亿计划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蓄势待发。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丹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形成了汽车、电子、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
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长期依赖和固守某个产业,必将落后于时代。求变是“改革闯将”不变的追求。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在产业布局上求变,持续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值超全市50%。
前不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黄埔刚获得了全省“唯一”。国务院办公厅对2020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黄埔区是全省唯一获得两个领域督查激励的区县,两项激励中的一项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今年初,作为广州“工业一哥”的黄埔更是制定了奔向“万亿制造”的目标。随后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推动全区合力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
值得注意的是,“万亿制造”不是“一万亿制造”,而是“万亿级制造”。
这样的“级”限思维,谋求的是更多突破。
规模量级要突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超80家,其中,新增1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带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
“级”限思维有大空间来“力撑”。
在空间品级上,建设集群式空间,打造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安全、新材料5大产业园;建设规模化空间,打造1000万平方米的特色产业园,推进36个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
“级”限思维的基底是“大创新”。
在创新能级上,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建成1个创新基础设施集群、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新增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25个。
“级”限思维强调“数”与“智”。
在数智化层级上,该区将推动1000个以上的数字化改造项目,打造100个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25%。
不难看出,“万亿制造”并非孤立的制造业增长,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要做的不是普通制造,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背后是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一旦如愿,黄埔的产业基础和动力,无疑将有一次跃升。
“四梁八柱”
撑起“万亿制造”行动计划的是“四梁八柱”。
“八柱”即主要围绕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3个2000亿级和5个1000亿级先进制造集群。
三大2000亿级产业目标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一是以视源股份为链主企业,打造世界新型显示之都;
二是以广汽本田为链主企业,小鹏、宝能、文远知行为重点企业,打造中国智能汽车之城;
三是以广纳院为链主企业,打造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地。
而五大1000亿级则包括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区、国际绿色能源集聚区、世界生物安全之谷、中国高端装备示范区和全国美妆大健康重镇。
“新能源产业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未来的核心工作之一。”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邱焕逵表示,“将主要围绕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运营、节能改造等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固构建新能源、绿色能源支柱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是这“八柱”能否立得稳的关键一招。对黄埔区而言,有这样的“关键落子”,就可能迎来更大层面的“满盘皆活”。
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伟坚表示,将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的招商4.0新模式,坚持项目为王,以承接全球高端制造集群落户为重点进行“强链”、以稳外资为重点开展“稳链”、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集中“补链”,不断打造高端产业链、供应链。
“八柱”之外还有“四梁”工程,即依托城市改造升级、创新要素集聚、数字融合赋能、黄埔制造品牌构筑起来的空间资源、创新引领、数字转型、品牌质量之梁。
该区严守101.48平方公里工业产业区块,强化工业产业区块内的用地管理及优化监督,加快推进36个村级工业园转型,保障工业制造业用地及发展。引进一流高端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灯塔工厂、无人工厂、智慧车间,全力支持企业加大质量投入,产出一批全国行业标准“领跑者”。
“万亿制造行动计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副书记季思表示,该区将建设“1+1+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为万亿制造提供源头支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万亿制造提供技术引领;引育全球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其高端项目,为“万亿制造”积蓄势能。
“链主”引领
产业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就像一条项链串起明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可以将大大小小的企业“串”在一起。
当然,仅仅“串”在一起并不够,还要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实现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本土化、创新链自主化,万亿级产业才有最强“集聚力”。
该区通过创建黄埔“双链制”,即区领导担任的产业链长负责统筹全区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龙头企业挂帅的产业链主负责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实行“双链”互动、“双链”驱动,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筑牢“万亿制造”的“顶梁柱”。
可以说,“双链制”以最大力度全方位支持产业链的发展完善。
在这之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打造八大支柱产业的过程中,多家“链主企业”负责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联动制定产业链工作计划。
对此,为让企业更好地在更大舞台上“展露拳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副局长褚更新介绍,将专门为重点项目提供“一项目一专班”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筹建服务,利用“企业筹建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和“企业筹建APP”,对全区筹建项目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万亿制造’计划是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大力支持,将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十分正向的影响。”视源电子总经办总监钟志强表示,作为新型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万亿制造”计划的加持下,要竭尽全力走好自己的赛道。
未来,视源电子一方面将持续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借助产业链升级补足短板,拉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据钟志强介绍,视源电子在教育市场占有率达48%左右,液晶显控主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超过30%。
“我们希望打造供应链的融通平台,以期能拉动我们整个链条当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一起快速的成长。”钟志强说。
粤芯半导体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
“除了自身芯片制造所带来的产值外,粤芯半导体能够以1:10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该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说。
自2017年成立以来,粤芯半导体得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大力扶持,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填补了区域产业空缺,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圈的构建。李海明认为,这也是粤芯半导体能够在“万亿制造”行动计划中被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
“希望粤芯半导体未来三期、四期都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落户。”李海明表示,在今后“万亿制造”的进程中,粤芯半导体将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速发展的东风,寻求高质量的跨产业合作。
[责任编辑:linlin]
湖南浏阳市推出退役军人金融服务驿站 开设业务绿色通道
湖南岳阳市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系列公益主题活动 发布10条红色文旅
湖南怀化今年新登记4万余户市场主体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娄底市娄星区保障农村道路运输安全有序 实现农村公路整体升级
去年以来安徽累计打掉涉黑组织21个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合肥发布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业发展政策 符合条件可延续免收房屋
安徽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确保政策红利落地
安徽出台七项医保措施解决群众医疗后顾之忧 推进“一站式”窗口
安徽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 突出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
安徽宿松县政务服务聚力“一改两为”排忧解难 从时间空间上延伸
广东三地合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 延伸公益诉讼触
广东中山主动打造出租车行业“优选”诚信体系 推进新旧业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