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慢阻肺知晓及治疗不足 早防早治是关键
来源:新华网作者:洞察网2018-11-23 16:27:40

11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慢阻肺:早防早治,始终不晚”。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大众对其知晓率低且漏诊率较高,现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为推动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提升各级卫生医疗机构慢阻肺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水平,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以下简称“幸福呼吸”项目)暨2019年二期启动会于“世界慢阻肺日”当日在京召开。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我国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及基层诊疗水平均落后于高血压、糖尿病,成为‘四大慢病’防控的突出短板,亟需政府、卫生界及公众大力提高对慢阻肺防控的重视。‘幸福呼吸’项目借助政府支持,由权威专家牵头,与专业学协会和业内领军企业多方合作,致力于广泛普及慢阻肺疾病知识,提升各级卫生医疗机构慢阻肺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水平,促进慢阻肺早诊早治,改善中国慢阻肺疾病现状。”

慢阻肺知晓及治疗不足 早防早治是关键

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为9990万,然而超过80%的患者没有得到规范化诊疗,且经由肺功能诊断的慢阻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不足3%。对慢阻肺的认知不足导致诊治滞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曹洁表示,实际就诊过程中,慢阻肺病人在初诊时已有80%处于中末期,中末期病人合并症多,治疗的费用高且死亡率高,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早筛查早治疗是防控慢阻肺的关键。“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从医药卫生资源角度分析,早期发现对疾病的控制效果最好,通过早期的药物干预,我们能够减缓疾病的进展,避免其发展到中末期。”曹洁说。

对于可能得不到及时诊治,生活在基层的慢阻肺患者,曹洁表示,可以通过分级诊疗模式对其进行管理。“第一是基层医生,省级医院专家要给予基层医生更多慢阻肺知识的传授;第二是线上教育,通过建立会诊平台,逐步完善基层慢阻肺的治疗体系;最后,在基层解决不了的病人,可送至上级医院就诊,帮助其恢复健康。”曹洁说。

据了解,2018年“幸福呼吸”项目一期共涉及1800多家医疗机构,覆盖了8个慢阻肺分级诊疗示范区,帮助超过20万人进行了慢阻肺筛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泽民表示,“幸福呼吸”项目在加强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提高慢阻肺规范化诊疗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据悉,“幸福呼吸”项目二期计划在全国新增11个示范区(包含浙江全省),覆盖约1500家医疗机构,惠及更多患者。

加强基层医师培训 防控慢阻肺须多方合作

当前,以县域地区为主的基层医院医生经验不足,医疗资源无法下沉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表示,“幸福呼吸”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方式,助力慢阻肺在基层的治疗与防控,“项目一期启动以来,依托于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在全国多地建立了慢阻肺分级诊疗示范区,探索慢阻肺呼吸诊疗的实施路径。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专业的网络进行医生在线培训,邀请了全国慢阻肺知名专家录制课程,同时在8个地市举办了45期线下培训。”

据了解,为提高呼吸疾病知晓率、提高慢阻肺常见呼吸相关疾病诊疗水平,“幸福呼吸”项目在各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活动。截至目前,项目已通过网络远程直播开展慢阻肺培训共计199期,总学习人次累计超过12万,180余位呼吸学科专家参与授课。

创新举措促发展 治疗慢阻肺也有“新花样”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医药发展的重头戏,互联网+给慢阻肺的治疗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未来该如何发展?

杨汀表示,心血管目前有很多便携式的居家设备对患者自我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但和心脑血管疾病相比,呼吸专科此类的产品相对较少,但对于科技创新产品的应用仍是今后治疗慢阻肺的趋势。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居家的肺功能检测仪,病人可以通过在家吹气将数据上传至主管医生,医生可以根据蓝牙数据对病人的反馈结果进行实时监控。此外,不少社区医院也引进了呼吸系统的检测仪,以便更好地对居民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检测。

“幸福呼吸”项目支持方,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处方药及疫苗部总经理魏廉昇表示,GSK致力于用最为简便的方法提高慢阻肺治疗的能力和结果,未来我们会将更多创新技术纳入到新产品,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疗体系。“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记录患者的每次用药情况,医生可根据反馈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此外,数据还能够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随时掌握病情,进而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是一个长远方向,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魏廉昇说。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