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坚持“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人才发展关乎自贸未来”的思想,着眼于新时代自贸片区发展需要,以精准实施的人才政策、周到暖心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来边城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让“金凤”归乡还巢
今年4月,由绥芬河市人社局承办的“金凤还巢”工程考试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358名绥芬河籍学子参与角逐。绥芬河市将集聚优秀绥芬河籍人才返乡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针对百姓期盼的解决促进就业、夫妻异地、赡养父母和照顾子女等问题,将实施“金凤还巢”工程纳入全市“十大篇章100件利民实事”中,作为全市重点工作高位统筹推进,面向全国的绥芬河籍学子发布了“招回令”:拿出100个事业编制拟引进100名绥芬河籍大学生。
“金凤还巢”招聘考试在“拴心引人”上下足功夫,打破学历、资历、年龄等条框限制,将招聘对象主要针对绥芬河籍或者父母、配偶在绥芬河工作,以及高考生源地为绥芬河的高校毕业生,学历放宽至全日制大专以上,并在专业、年龄上适当放宽标准,以最大的诚意吸引“金凤”归乡还巢。
参加“金凤还巢”考试的王宇被绥芬河保税区电商局录用。毕业于沈阳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在北京一家通讯公司工作多年。谈起从首都北京回到家乡,王宇坦言,“绥芬河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才待遇很好。”王宇说,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他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很多专业人才,相信在这里发展未来大有可为。
6月5日,绥芬河市2021年“雪城优才”招聘面试圆满结束。绥芬河市再次拿出100个事业编制,共吸引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千余人报名,专业涵盖金融、法律、会计、电子商务、建筑、外语等众多领域。
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今年,绥芬河市着眼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前瞻性、开创性地奏响人才强市最强音,全面做好人才“引”“留”“用”文章。
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室职员李建宏说,今年3月得知“金凤还巢”工程人才招聘,我第一时间报名考试,最终从1358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培训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全程跟班,对我们进行跟踪考核和动态评价,全面了解掌握各项表现。在考虑单位职能、岗位需求、学历经验、专业特长等因素后,将我们分配到最适宜发挥才智的岗位。此外,还成立了“金凤还巢”人才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场馆等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党史知识,教育引导我们锤炼鲜明政治品格,让我们“心里话有人听、发愁事有人管、发展路有人领”,在提升我们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中也增强了感召力和认同感。
市人才服务局副局长姜丽丽介绍,今年绥芬河市已招聘258名专业人才,招聘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时,全市也出台完善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等待遇,积极营造温心、舒心、暖心的人才服务氛围。目前,共为急需紧缺人才发放生活补贴167.99万元、发放安家费48万元,100余人免费入住人才公寓。
来自哈尔滨的硕士研究生伊蕾,参加招聘考试时是第一次来绥芬河,让她惊喜的是,考试前一晚不仅有免费住宿,还有专车接站。绥芬河对人才的温情服务着实让她暖心。经过面试被录取的她,入住到了人才公寓。公寓里设施齐全,完全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政府每个月给她发放700元生活补贴,她还享受5万元的安家费。这些人才惠举让伊蕾切实感受到了绥芬河对人才的重视。她说,绥芬河作为边境口岸充满生机、发展前景好,在这里生活工作舒适惬意,自己已经把绥芬河当成了第二故乡。在这座城市,她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找到了相爱的人。
用好“周转池”破解供需矛盾
绥芬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柴桂荣介绍,“金凤还巢”工程建立了灵活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打破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瓶颈,将100名人才编制全部纳入市委组织部引进人才储备中心“周转池”,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破解用人单位编制刚性约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据了解, 接下来绥芬河市将紧紧围绕重点部门、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精准引才,深化校地合作,组织哈商大、东北林大等高校学生来绥芬河市实习实训。强化政策保障,从安居、补贴、奖励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