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汤汤,万里奔腾。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陕西也是个缺水的省份。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对陕西水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平衡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陕西向节约用水要空间,向集约用水要发展,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方面发力,通过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治水等途径,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全力做好节水这道“必答题”。202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25.7%、32%。
调整产业结构,“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今年,靖边县菜农叶红虎把原本要种蔬菜的20亩地改种红薯。10月15日,叶红虎把收获的红薯卖给客商,赚了6万元。一算账,叶红虎笑了:“去年我种了50亩蔬菜,今年把其中20亩改种红薯。今年菜和红薯一共收入15万元,并不比去年少,可红薯用水量是蔬菜用水量的十分之一、玉米用水量的六分之一,今年比去年节约用水5050立方米。节水这笔账,我是算对了。”
近年来,蔬菜产业在靖边县异军突起,截至2020年已经发展到16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可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成为这一问题的最优解。“我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县上还对207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区制定了近期治理措施和远期治理规划。”靖边县水利局局长杨耀说。
叶红虎所在的宁条梁镇庙畔村就在靖边县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内。今年,该村在400亩地里,把以往辣椒、萝卜等高耗水蔬菜改种成红薯。庙畔村党支部书记吴生贵表示,明年产业调整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严格控制取用水,是陕西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体现,也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2020年,我省推进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省全年用水总量90.56亿立方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做好“精准”文章,节水“新花样”层出不穷
“以前小麦亩均用水110立方米左右,实行小畦节水灌溉后,亩均用水80立方米以下,成本降了。”10月21日,在位于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的合阳县黑池镇富礼坊村,准备种小麦的种植大户车峰说。
车峰种了400亩小麦,去冬今春灌浇节水2.4万立方米,减少支出1100多元,同时减少了土壤肥料渗漏流失,亩均增产85公斤,实现增收近8万元。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来,我省实行了水价综合改革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目前,全省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6,高于0.565的全国平均水平。
位于西安市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陕西)有限公司,同样有节水“妙招”。“我们将最高级别洁净水用于饮料制造,自来水用于餐厅和员工洗澡,冲瓶水回收用于设备冷却及地面冲洗,中水用于绿化、洗车等。水资源分级使用,减少了浪费。”公司生产部生产主任雷磊说。
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该公司的综合水利用率从2018年的每升饮料耗水1.6升降为2020年的每升饮料耗水1.55升。2020年节水1.2万余吨,节约水费7万余元,节省污水处理费4万余元。
打造“海绵校园”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节水特色。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的“屋顶花园”、室外草坪和经过改造的路面让校园变成一块可以吸收雨水的“超级大海绵”,其余雨水则通过管网流入校园里的两个人工湖。
近年来,随着我省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重点行动,全省用水效率明显提升。
创新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
节约下的大量水权卖掉换钱,成为三原县嵯峨镇冯村一项新的收入。冯村有3眼机井,实施节水灌溉后,每年节水3万立方米以上。三原县清惠渠管理局在供应城乡生活用水时,水源相对紧缺,尤其是缺乏低成本浅层地下水源,需要流转调入水量。
2019年,在当地水利局指导下,双方达成水权交易协议,每年由冯村向清惠渠管理局供水3万立方米,交易期限为3年。这样就在严控增量的前提下,盘活了水资源存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2017年出台《陕西省水权改革试点方案》《陕西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和《陕西省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目前,白水县、三原县、洛川县和榆林市榆阳区水权试点改革通过评估验收,4个试点县(区)完成了水资源分配和确权登记工作,开发了水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搭建了水权交易平台,能够满足在线交易需求。
水资源税改革也是创新调节机制的重要方面。2017年,国家印发《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陕西等9省(区、市)被纳入试点。2020年,全省水资源税入库14.47亿元。
水权市场化交易、水资源税改革、完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机制不断创新,各行各业节水主动性被有效激发。陕西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