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大早,省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娟便忙碌起来。“带演员练功、参加文艺演出、录制专辑,这是我近期的主要工作。能够为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幸福。”李娟说。
(相关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发展的红利,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李娟参与并见证了陕西戏曲的繁荣发展,也在履职尽责过程中收获颇丰。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从自己深耕的领域入手,提出更多专业可行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职尽责?这是2012年当选省政协委员以来,李娟一直思考的问题。
《推动秦腔艺术进校园》《关于秦腔“音配像”文化工程,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提案》《建议搞好秦腔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建议恢复市、县直属秦腔艺术团体的公益属性》……细数她的提案,始终围绕“促进秦腔艺术传承发展”这个主题。
传统艺术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在李娟看来,秦腔的经典剧目不胜枚举,很多戏曲角色都是积极向上的历史人物,可以通过影视化手段展示,让更多年轻人能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李娟提交《关于弘扬和发展传统秦腔戏曲文化的提案》,从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秦腔进校园、扶持和发展民营秦腔文艺团体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很快,该提案便得到重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提案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共聚一堂,就该提案办理情况交换意见、民主协商。
随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案承办部门先后起草制定了《关于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等文件,从加强剧本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戏曲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保护秦腔艺术品牌、优化整合秦腔资源等12个方面出台措施,用实际行动推动秦腔艺术保护。
秦腔的传承保护发展,陕西一直在行动。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2022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秦腔等戏曲剧种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从立法层面解决其保护传承发展的困境,开了省级立法保护地方戏曲的先河。
如今,陕西各地、各院团正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秦腔、爱上秦腔。宝鸡市、县两级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开展百场优秀剧目巡演、送戏下乡;商洛非遗文化小剧场,周周和群众见面;“秦腔+摇滚”“秦腔+动漫”“秦腔+电影”等形式,探索出传统戏曲现代传播的更多可能性……这让李娟很是兴奋。“以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让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未来,我们有信心将秦腔艺术传承好。”她表示。
带领团队下乡义演、用影视化手段展示秦腔、教授年轻演员学习秦腔、演唱秦腔《胜利歌声遍城乡》助力抗疫……履职多年,李娟在调研中思考,在工作中提升,发现秦腔艺术保护传承中的问题和短板后,再不断研究论证,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真正把工作和履职融为了一体。
“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秦腔演员、一名政协委员,我会积极扛起自己的责任担当,不断挖掘整理秦腔艺术经典曲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示,力争做到出人出戏、守正创新,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陕西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娟说。(记者 刘枫)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