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秦岭大熊猫——国宝中的萌“美人”
来源:陕西日报作者:洞察网2022-11-01 09:34:25

2020年出生的秦岭大熊猫秦美。

提起国宝大熊猫,大家都会想到四川大熊猫,但秦岭里的大熊猫——秦岭亚种,也是当“萌”不让。


(资料图)

不同于别的大熊猫,秦岭大熊猫更像猫,脸比较圆,体态比较丰腴,跑起来特别萌,憨态可掬,所以有一个别称——国宝中的“美人”。

双胞胎、龙凤胎接连出生;第一只全人工育幼长大的大熊猫秦秦在8月喜获龙凤胎,母子平安;定居在佛坪的“老祖宗”雪雪健康长寿,不时来一场“吃播”;已成为“大明星”的棕色大熊猫七仔正式参与繁育;人工繁育的楼生如今已经当上祖母,却还是当年的老样子,如同一位思想家一样托着下巴,跷着二郎腿看小辈们打闹……秦岭大熊猫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

破解难题 人工繁育37只

2003年8月2日,大熊猫宝宝楼生在楼观台出生,它的出生标志着陕西大熊猫人工繁育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已繁育31胎37仔,成为继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后的世界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

多次采精,几度授精,反复配种……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2003年8月2日,在秦岭北麓楼观台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现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雪雪生产了,这一胎是两只仔,很可惜的是,其中一只没有存活,另一只大熊猫宝宝因为诞生在楼观台,被亲切地起名为楼生。

楼生的出生实现了陕西大熊猫人工繁育“零”的突破。它在妈妈的肚子里安安稳稳地待了152天,出生时体重187克,体温36.8摄氏度。2009年、2014年、2017年、2019年、2021年,楼生共生产了7只熊猫幼仔。2020年8月,楼生的女儿大熊猫永永,成功诞下一只雌性幼仔。“英雄母亲”楼生当上了祖母 。

楼生出生那会儿,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还是空白,几乎零积累。“不仅发情时间难以确定,很多事情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管理部部长赵鹏鹏告诉记者,“因为缺乏经验,一开始,楼生的性别甚至被鉴定为雄性,直到它成年发情,才被发现是‘女孩子’。”

在经验匮乏的情况下,配种是大熊猫繁育工作的第一个“拦路虎”。每年4月至5月是大熊猫繁育的高峰期,也是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间。

生殖激素检测技术是大熊猫人工繁育的核心技术。圈养条件下,大熊猫一年只发情一次,多在冬春两季,每次约持续1周到2周,而最佳配种时间往往只有一天。“雪雪发情那一周,我们全员24小时轮班,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当时参与配种工作的赵鹏鹏说,“我们必须抓住每一次时间窗口,早半天把它们放在一起都会打架。这种季节性发情和独居的生活习惯给大熊猫繁育配种带来很大的困难。”

2017年底,生殖激素检测技术被攻克,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人工配种工作更加科学,繁育效率明显提高,逐渐解决了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发情难、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难”问题,建立了成熟的人工饲养繁育技术体系。目前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已繁育31胎37仔,成为继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后的世界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

大熊猫丫丫。

人工育幼 从200克到100公斤

2013年,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开始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秦秦,获得了成功,在人工哺育大熊猫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8月23日,楼观台第一只全人工育幼长大的大熊猫秦秦顺利地产下一对龙凤胎,母子平安。

在整个繁育和圈养流程中,最艰难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大熊猫全人工育幼工作。

2013年的一天,大熊猫欣欣顺利迎来第二次生产。所有技术人员欣喜地围在产房外,按照预先的接产方案各就各位。下午3时,体重约200克的幼仔顺产出生。

生产过程的顺利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在叼仔的时候,缺乏经验的欣欣一口咬住了幼仔的颈部。两位保育员果断靠近欣欣,诱导它张开嘴巴,迅速将幼仔“抢救”了出来。

由于欣欣缺乏育幼经验,威胁到幼仔的生命安全,工作人员决定实行全人工育幼。

第一个难题是挤母乳。

大熊猫虽然吃素,但也是100公斤左右、力大无比的动物。特别是在哺乳期的大熊猫,脾气暴躁易怒,取奶要冒很大风险。为了待哺的幼仔,保育员杨创学冒着风险靠近欣欣。好在欣欣产后比较虚弱,体力不支的它没有反抗,这让第一次母乳收集工作顺利完成。

取奶难,喂奶也不简单。第一次喂奶,两个保育员围在育婴箱旁边,配合幼仔的呼吸不断调整哺乳姿势。刚出生的幼仔体型极小,两人喂喂停停,累得汗流浃背,但幼仔吸的乳汁只有小小一滴。半个小时后,幼仔仅仅吃了0.5克乳汁。

“不要小看这0.5克乳汁,这对于一只幼仔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徐光岚说,“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大熊猫的母乳有多珍贵。有时候,1毫升的初乳就能保证一只大熊猫幼仔的成活。”

控制育婴箱温湿度、监测身体状况……大熊猫全人工育幼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和风险。育幼人员24小时值班,昼夜守护在幼仔身边,每2小时哺乳一次,每小时刺激排便一次,随时监测幼仔状况,调整育幼办法。

“半年中,我们平均每天挤奶160毫升,共收集乳汁近3万毫升。在欣欣身上收集的乳汁,后来养育了很多幼仔。”赵鹏鹏告诉记者,这样的全人工育幼在大熊猫育幼工作中非常少见,为大熊猫全人工育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只被全人工育幼长大的大熊猫就是秦秦。它是楼观台第一只没有母亲抚养、靠吃保育员收集的母乳长大的大熊猫。今年8月23日,秦秦在楼观台顺利地产下一对龙凤胎,母子平安。

“英雄母亲”楼生。

不断探索 人工种群持续壮大

目前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饲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41只。下一步,该中心将向着病毒与遗传病预防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向继续努力,让大熊猫种群数量更快增长。

这几天,来自福建省的网友“白水煮馒头”守着微博,刷新着秦岭大熊猫园园和秦酷儿的新一轮“吃播”。视频里,园园和秦酷儿直奔竹竿,“手脚”并用,又啃又咬,吃得干脆利落,吸引众多网友观看。

“园园和秦酷儿是2019年出生的两只大熊猫,目前已经满3岁。它们牙口好,食欲旺盛,每天能吃掉好几十斤竹子。”徐光岚说。前一阵子,保育员还给它们做了特别的“冰糖葫芦”——将橘子掏空,里面装上它们喜欢的熊猫窝头和胡萝卜,为它们健体开胃、增加营养。

经过多年探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饲养经验越发丰富、管理越发成熟。

难产、产后抑郁、丢仔、生病、母熊猫不带仔……在大熊猫繁育和饲养的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新的问题。从第一次全人工育幼的“步步惊心”开始,近10年来,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积攒了无数成功的经验。

用涂上大熊猫粪便的方式为幼仔寻找奶妈,解决双胞胎的育幼难题;推出“月子套餐”,并根据每只大熊猫妈妈的身体情况作出调整,极大地增加大熊猫妈妈的泌乳量;用适当运动和陪伴帮助哺乳期大熊猫走出产后抑郁……“目前,发情、受孕、幼仔成活等难题逐渐解决,以前一些让人手忙脚乱的麻烦,也都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赵鹏鹏说,“大熊猫的天性是只愿意带一个幼仔,因此双胞胎的带仔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对今年在中心出生的两对双胞胎,我们通过调整喂食时间和饮食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它们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看护下健康成长。”

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不仅是“接生婆”“月嫂”“保育员”,更是“保姆”和“铲屎官”,将一代代“新生儿”抚养长大,让秦岭大熊猫家族“绵延子嗣”。有了工作人员精心的照顾,一只只“熊孩子”从粉粉嫩嫩的“小老鼠”模样长成黑白分明的“大团子”,秦岭大熊猫家族越发壮大。“今年大熊猫添丁不断,目前研究中心人工饲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41只。”赵鹏鹏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向着病毒与遗传病预防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向继续努力,让大熊猫种群数量更快增长。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