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王宜振教童诗】第七期
来源:三门峡诗教联盟作者:洞察网2023-02-25 11:32:18

学语文,从读童诗开始


(相关资料图)

“王宜振教童诗”栏目以推荐中国现当代适合儿童阅读的较新的诗歌文本并对之加以品读为主,以此推动全国诗教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平台还开辟“孩子的诗”“诗教课堂”“诗歌后面的故事”“好书推荐”等栏目,欢迎全国诗教工作者、诗人参与互动,共育诗歌教育的花园。  

王宜振荐童诗

我耐心地等自己变老

童子

因为我现在

还是个小孩

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意见不重要

我的梦想不重要

我认为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没人觉得重要

好吧,我耐心地

等自己变老

变成个慈祥又威严的老头儿

可是,万一到那时候

事情又变得颠倒

老头儿的意见和梦想

没有小孩子的重要? 

朗诵: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中心小学  张鸽

黑女品读

人人都想被别人重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定的位置,孩子也是一样。当他观察到,老人的话大家都听,老年人的意见比较重要时,就想赶快变成个老头儿!可是,万一到时候事情又发生变化了呢?这种担心并不多余,透露出对成人世界的怀疑。

这首充满童趣的诗告诉孩子:有意思的小心思就是诗;告诉大人们: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孩子的诗

01    声音

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   张雨轩

声音走了

就是耳朵的黑夜

声音来了

就像耳朵的黎明

品评:我们生活中有万物,万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捕捉到这些关系,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诗意就产生了。万物有光,就有了希望,否则就陷在黑暗之中,耳朵有了声音就像黑夜变成黎明。一个看似简单的比喻,却再次唤起了我们对声音的思考。(黑女) 

02  一篮子的春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  聂书立

翠鸟停在桅杆

打了一个盹

拾到

一篮子的春 

品评:我们通常会说“一个春天”,可是小诗人却说“一篮子的春”,一篮子春是什么样的?诗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那只翠鸟:它停在桅杆上,打了一个盹。打盹的时间有多长?很短,可是当它再次睁开眼,世界变了:春天就是这么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到来的,来得那么迅捷,那么漂亮!

短短四句,却令人惊叹。小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正像春天。(黑女)

03   手电筒

安徽省萧县实验小学   梁誉丹

夜晚

小花和小草都睡了

只有月亮还举着手电筒

在检查还有哪颗星星没乖乖睡觉

品评:写月亮和星星的诗太多了,思想的天空如果不能扩展开去,就很容易落入俗套。可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总能于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新奇和惊喜。梁誉丹同学的这首小诗,就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拟人笔法用得好,想象独特又不乏浓浓的生活气息。

夜深了,小花和小草是些规矩的孩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可一些星星还在眨着调皮的眼睛,迟迟不肯入睡。这让我想起了校园里教师夜巡学生宿舍的场景,我眼前浮现出可爱的孩子们,还有一位不知疲倦,爱心、责任心都如月亮般明亮恒远的好老师。

小诗很小,小诗不小。(韩志亮)  

04  省略号

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黄豆逗

六个小孩子

躺在两个田字格摇篮里

让自己变成了

很长很长的话

品评:原来省略号的六个小黑点是六个小孩子啊;原来田字格是他们小小的摇篮啊;原来他们在一起,世界就大了,故事就多了,要说的话,就变得很长很长了!

这首诗,有人说是小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和独特的想象给省略号做了一个形象的注解,而我看到的,则是小诗人为我们呈现的孩子们的世界。他们聚在一起,是趣味,是奇妙,是希望,是无限!

豆逗的诗总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候我会想:是孩子的奇思异想给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还是诗歌的神奇让孩子们在曼妙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或者,二者兼有吧,相得益彰。(韩志亮) 

05  摇马

上海市七宝实验中学  张宜诺

妈妈扶着外公

坐上了摇马

悄悄告诉我

他也是个宝宝

品评:诗,未必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一定非得刻意地铺陈修辞。有时候,诗越平实寻常就越有味道,越能直击人心。这首小诗就是这样:妈妈的一句“他也是个宝宝”将暖暖的感情都包含在里面。

曾经,妈妈就是这样对待宝宝的,现在,又像对待宝宝那样对待外公了。真是一个好妈妈!这样的妈妈教给孩子的,一定很多很多。(韩志亮)

“孩子的诗”选自中国诗歌学会“李渔杯”少儿微童诗大赛获奖作品  

诗教课堂

郁旭峰老师课堂实录

发现和表达,让课堂充满跳跃的音符

——浅评郁旭峰老师诗教课《美妙的音符》

薛仙芳

细雨悄然落下,一颗颗种子开始萌发。向着光亮,挤出脑袋,好奇的眼睛叽叽喳喳。轻风柔柔,阳光暖暖,数不清的音符在天地间蹦蹦跳跳。听完郁旭峰老师的诗教课《美妙的音符》之后,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的画面。

郁老师是诗人,自有诗人的敏感和浪漫。当诗人变身老师走进课堂,周围的一切都变成诗意的模样。郁老师从自己的家乡聊起,宁波话竟然可以“变身”为一串串音符,在学生的惊叹声中,“音符”这个话题自然诞生,奇妙的探索之旅随即开启——“音符从哪里来?它要到哪里去?它为什么这么快乐?”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寻找和发现。他们从身边事物找答案,“花朵是绽放的音符,小溪是跳跃的音符”;从阅读中找答案,《一串快乐的音符》给流泪的老奶奶带来了欢乐,他们也很快乐;从图片视频中找答案,“蒲公英是飞翔的音符,柳条是摇摆的音符,萤火虫是闪烁的音符,冰凌是凝固的音符……”原来,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越来越多奇特的发现。

王宜振老师说:“我们要发现诗、看见诗,就必须用第三只眼睛。”郁老师的课堂从孩子们熟悉的“音符”入手,慢慢地不断生发开来,一步步引导学生用“第三只眼睛”发现更大更奇妙的世界。随着“音符”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们的眼中就有无数个美妙的音符在跳跃。

发现美、认识美是前提,表达美、传递美是关键。郁老师说:“把自己奇特的发现诗意的表达出来,就是一首好诗。”学生们读着《绿色的音符娃娃》和《家》,两首诗立意不同、内容无关,但它们诗意的表达让平凡的事物闪闪发光,诗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让人爱不释手。此时此刻,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表达的欲望呼之欲出。最懂孩子的郁老师适时出示了一组小诗范例:《蜗牛》《蜜蜂》《刺猬》《蘑菇》等,给迫不及待想表达的孩子提供了工具和台阶。就这样,精品激发表达欲望,案例教会表达技巧,学生就这样“踩着台阶,向着目标”开始动笔。

评诗改诗是童诗教学的难点,郁老师的处理方法质朴中透着智慧。首先,挑选展示作品时有代表性,有梯度,让学生明白评价标准;其次,直面问题,在研讨中提出修改建议,教学生学会改诗;再次,强化“好诗”的标准是独特想象和诗意表达,对于有创意的作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夸学生是“天生的诗人”。评改难是因为学生作品千人千面,问题五花八门,讲评耗时费力效果差。但恰恰评改环节是学生创作水平提升空间最大的阶段,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

郁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风趣,和学生交流自然流畅,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灵动。“这首诗是谁写的?哈哈,我写的。”“我的朋友写的!”“下面这首诗是谁写的?对了,是你写的!”一时间,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信心倍增。不知不觉间,学生经历了由“赏”到“仿”再到“创”的诗歌学习过程,最后,每个学生都变成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广袤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跳跃、欢唱……课有尽而意无穷,相信经历过这节课的孩子在生活中必定会更善于观察、乐于表达,更有诗情诗心。这,不是我们每个诗教老师的心愿么?

好书推荐

主 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诗歌教育委员会三门峡诗教联盟  

主 编:黑女  

副主编:马肖克  黄彦民  

编 辑:席亚娟  张赞东  刘海霞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王宜振教童诗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