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聚焦 > 正文
焦点日报:「西湖副刊 · 石头记」“三元坊”石额不在坊上,在亭下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洞察网2023-04-28 08:00:01

明代第一学霸商辂,曾连中三元(即乡试、 会试、 殿试的第一名)。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中,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

明永乐十二年(1414),商辂生于淳安。父亲商瑭(字仲瑄),任严州府吏典史,执掌文书公事。六岁起,他得母亲授课,自小勤奋好学,熟读经史。


【资料图】

明宣德七年(1432),商辂十九岁,他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住在城中的凌椒巷(今中山中路三元坊巷),乡试未中举。而后,他到杭州府学(今孔庙)读书。明宣德十年(1435),商辂二十二岁,再次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翌年,明正统元年(1436),二十三岁的商辂到京城参加会试,落第。明正统六年(1441),已经二十八岁的商辂再次参加会试,再次落第。明正统十年(1445),商辂三十岁,又经寒窗苦读,第三次参加京城春闱,获第一名,为“会元”。接着,在同年三月十三日举行的殿试中,商辂以一篇切中时政的策对,受到英宗的青睐,亲擢第一甲第一名。从二十二岁获“解元”到三十二岁获“会元”“状元”,商辂是明朝历史唯一获“三元及第”的人才。

商辂一生,历经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民间称他为“三朝宰相”。退休后,他回到淳安故里。商辂七十岁生日时,明宪宗赏赐红灯笼一百只。

商辂七十三岁(1486)辞世,宪宗下旨在商辂家乡淳安、府治严州和在省城杭州参加乡试时住过的凌椒巷口立“三元坊”。

严州府的“三元坊”大部毁于抗战期间。2019年春,梅城复建“三元坊”古牌坊

岁月流逝,城市发展。1929年,杭州的“三元坊”,因所处地段道路拓建,将其拆除。当时住在元福巷84号的吴乃明先生,看到“三元坊”石额即将被毁损,心痛不已,于是出钱,将“三元坊”石额买回家,铺在天井里。

1966年春,78岁的吴乃明老先生临终前,特意关照儿孙,要把“三元坊”石额保管下去。一晃四十年过去了。2006年6月,上城区元福巷一带要进行改造。吴乃明的亲戚沈邦宏,是我的学弟,他忧心忡忡地找到我,“三元坊”石额该怎样保护下去?

于是,我与上城区文保科的方家淦同志取得联系,方家淦和历史街区管委会拆迁办的许同志、杭州碑林文保所的陈进所长一起到实地看“三元坊”石额,并当场测量。“三元坊”石额长4.5米,宽65厘米,厚10厘米,石质为严州青。“三元坊”三字刻的是镂空连筋字体。陈进说,这样长的整块坊额是难得一见的!陈进还带来了宣纸,将“三元坊”三字制成拓片。方同志看到这块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三元坊”石额,感慨地说:杭州真是座古城,散落在民间的宝贝真不少!

2006年国庆节后,元福巷84号拆建工程动工。10月10日我路过时,看了看“三元坊”,还完好无损。两天后,我又路过此处,看见断砖瓦砾将大门封堵了,顿时担心起“三元坊”石额来。一位邻居告诉我:“三元坊”石额断了!

我心里一怔!即刻与方家淦联系,方同志说他已调动工作了,但对“三元坊”石额他是有感情的,当听到“断了”两字,他立即约拆迁办的同志到现场去。

“三元坊”石额真的断成两截,但幸好不是断在“三元坊”字上。但这毕竟是一块承载着杭州历史文化积淀的石额,我心痛不已,责怪自己为啥不早一天去看,这样也许就能避免石额遭损了!

方家淦同志当即做出决定:要动迁办和拆房队的民工,立马将“三元坊”石额保护起来。而后,当这里新建筑完成后,“三元坊”石额仍旧回归原处。

前些年,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先生,发了一张“三元坊”石额的照片给我,并告知“三元坊”石额如今嵌在元福里一座亭子的下面(见下图)。我来到元福里,见到了这座亭子,亭子周围植以花木,“三元坊”石额的断裂处已作了修补。石额虽然嵌落在亭子底下,但也是默无声息的一种存在。

面对此情此景,不免令人感慨:

“昔日才学动九宸,‘三元及第’唯一人。

誉满乡梓立坊石,五百年后落地生。”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