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发财了,深圳到香港的地铁上一车鲍师傅”“从深圳往香港去的地铁上含鲍量极高!”
近来一段时间,有民众发现往香港方向的深圳地铁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不少乘客手提两大袋子的“鲍师傅”点心,或者手拎几杯“网红”饮品……
深圳民众或许不会想到,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首先爆红的不是前往香港购买药妆或奢侈品,而是从深圳往香港的美食“反向购物”。
(资料图片)
图为深圳地铁上“反向购物”的人群。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小红书”
“反向购物”热潮从何而起?
观察大多数“反向购物”者,他们多为工作、生活等原因需要经常往返于深港两地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初衷也大同小异:最开始只是帮家人或朋友在深圳买一些糕点、饮品带入香港。
或许有读者会问,香港不是有奶茶等饮品吗?为何还要大老远从深圳购买?这一疑问或许可以从早期相关留言中见端倪。
3月初内地社交媒体“小红书”的一条帖子下方就有网友发出“香港没有珍珠奶茶吗?”的询问。得到的回复是:许多内地连锁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在香港门店较少或没有,香港本地饮品价格相对偏高。而在内地,不同品牌的饮品店“遍地开花”,品类多样,选择也更加丰富。
图为从香港往深圳的“反向购物”。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小红书”
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的张棋时也告诉记者:“香港的饮品比较贵,而且品牌不算多,而像一点点等品牌在深圳的价格多在十几元人民币左右,比香港更便宜。而类似于肉松小贝这类点心在香港很难买到。”
“疫情前大家周末会去深圳吃个椰子鸡、买些点心什么的,有时朋友间也会相互帮带。疫情期间很多人没有机会去内地,深圳的这些美食已经许久没有吃到过。”在香港大学就读的王同学对记者说。
在王同学看来,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如今两地恢复全面通关后,“反向购物”的兴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反向购物”背后是港深两地日益密切的融合
在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看来,“反向购物”可以被看作深圳与香港“同城化”趋势的一种别样体现。
梁海明表示,香港与内地的饮食文化本就同根同源,许多香港人的祖籍都在内地,因此在恢复全面“通关”后专门跑到内地品尝美食,也说明了香港人对内地的感情。“在思乡情结的推动下,这种感情第一步就寄托到饮食方面。”
图为“反向购物”中备受欢迎的点心肉松小贝。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小红书”
“很多香港人都是早上去深圳上班,晚上回香港的家,跨城通勤,其实深港两地早已结为一体。”梁海明相信,在“反向购物”的热潮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内地产品进入香港市场,而且产品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广,不再局限于食品与日用品,一些家居产品或科技产品也会越来越受到港人的欢迎。
对于“反向购物”,您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中国新闻社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