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过的普遍的说法是:它原本是乙女向游戏,后来是女性向游戏,最后变成卡牌策略类游戏。依据是传说中官方游戏标签的改变。
首先先辨析这三个标签的定义,我个人认为前两者是从情感需求和目标受众角度分类时使用的标签,和男性向、儿童向等区分开来;而末者是从玩法角度对游戏进行分类时使用的标签,和塔防游戏、经营类游戏、益智类游戏等区分开来。
(资料图)
2.1女性向>乙女向(女性向=乙女向+其他)
然后,我认为这三个标签都可以打在《代号:鸢》上。乙女向,广义上是指玩家和游戏人物进行虚拟的恋爱体验。就是说,这个游戏给了你纸片男,让你俩互动,而且还是恋爱式的互动,那这妥妥的乙女。狭义上,根据国内现有的乙女手游,可将乙女类游戏的标准大致概括为:以抽卡+视觉小说为主要玩法,满足玩家和主角的恋爱体验需求的女性向游戏。是的是的,乙女游戏一定是女性向游戏,女性向游戏不一定是乙女游戏,这两者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很明确。
2.2《鸢》是女性向
而显而易见《代号:鸢》的目标受众是女性。尽管确实有男性玩家,但它确实是女性向,就像有些乙女游戏也有男性玩家,但不可否认游戏的目标受众人群是女性。
2.3《鸢》有乙女向
《代号:鸢》是不是乙游,这是目前争论声最大的一个问题。根据国内“传统乙游”的游玩模式,《代号:鸢》满足视觉小说的玩法和玩家对乙游的情感需求。游戏中的主线剧情、鸢记、红鸾花笺等等,以多种方式营造生动的情景,带给玩家沉浸式的恋爱体验,从这个方面可以认为《代号:鸢》的乙女游戏部分是完善的。
2.4卡牌和乙女分庭抗礼
但是《代号:鸢》的抽卡系统却和主角分裂开来,卡面不是五位男主的形象,卡牌角色(游戏内称作“密探”)有自己的故事,基本都算是比较丰富立体的角色。而传统乙游中主角之外的其他角色起到的最大作用是丰富游戏世界观。比如主角的父母、朋友、同事、同学等,这些人物是为了让游戏内的世界更生动,更贴近现实,间接增强了玩家的恋爱体验。《代号:鸢》中的密探不属于乙女部分,且在游戏中有独特的作用,和乙女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给密探送礼解锁的是密探语音,了解的是密探的故事,而和主角的情感进展也不会影响到密探的数值,这是两者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获取主角互动道具需要搭配密探通过关卡,而部分密探的故事中也会有主角的出场,(例如孙尚香的故事中有大量男主之一孙策的戏份)这是两者相互依存的部分。所以说,《代号:鸢》有乙女,不是乙女。
3.1乙游性质和主角腐向同人的冲突
百度百科上《鸢》是卡牌游戏,卡牌游戏的二创没有广为人知的不成文规定。网络文章对《鸢》测评时地位为女性向,腐向同人是女性向二创作品的一大特色。B站上《鸢》的游戏视频中,大部分玩家的自定义是乙游,而乙游中出现主角的腐向作品往往会招致骂战。《鸢》目前的状况是大家对颜良文丑的cp接受良好,但是对于tag里出现的策瑜cp会有争论。因为颜良文丑是密探系统的,原本就不负责给玩家提供恋爱体验,而孙策是主角之一,有非常明显的对主控的箭头(指向性喜欢)。喜欢孙策的玩家已经默认自己在游戏中和孙策的虚拟恋爱关系,对于出现的拆散自己和另一个NPC组建关系的行为会感到不爽也无可厚非。
3.2不同需求之间的冲突
就像女性向游戏不是只准女生玩,也有男生来玩一样,游戏中设置的乙女部分,玩家就非得和他们谈恋爱吗?我和他们当兄弟可不可以?我玩这个游戏是为了看密探之间的故事和羁绊可不可以?我纯粹来打牌的可不可以?游戏的预设是一回事,具体到每一个玩家肯定有不同的玩法,游戏的预设是满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这部分玩家是游戏厂商的目标消费者。但是不论怎么玩,在广义上都是《鸢》的玩家,就算是一小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她们按照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和需求,创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于是和那些对主角有恋爱需求的大部分玩家产生了冲突。
3.3以人为本,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诚然,同人女想在《鸢》里搞cp,不是简单的“不准”就可以抑制的,人的想法无法控制,有想法有能力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以线条和色彩、以文字和语言,而这种表达的权利既不触犯法律,也不会造成社会危害,那大部分玩家站在什么立场禁止呢?
其实乙女男主出现腐向作品的例子并不是初见,之前我就看过有将同一个游戏中的两位男主进行配对的,那更是炸裂啊,玩家一下失去两个男朋友。如果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否说明这种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是否需要尊重她们的情感表达?游戏的预设就成为一纸空谈了吗?那些奔着恋爱来的玩家又何去何从,有一种被背刺的感觉。
(半夜脑子不清醒,先写到这里,醒了再拿电脑改改)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