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为何我这样为爱痴狂?|“恋爱脑”的心理成因-全球快资讯
来源:简单心理Uni作者:洞察网2023-05-08 05:53:26

本文字数27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资料图】

坠入爱河是有道理的, 爱始于一种失控, 一种无法抑制的坠落, 开始于主体放弃主体地位的那一刻。 我们不是靠意志和决定而爱上一个人的。 ——《死刑判决》莫里斯·布朗肖

图/《怦然心动》

当有人拼命跳进爱情海而不顾自己死活的时候,你或许也会好奇是什么造就了他们为爱情赴汤蹈火?“恋爱脑”真的无药可救了么?

什么是“恋爱脑”

常说的”恋爱脑”, 其实就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

那些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会被叫作“恋爱脑”(深恋感、狂热的求偶心态)。

“ 恋爱脑 ”可能有以下三个特征:

1.认为恋人是完美的

心理学教授Tennov用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的400对情侣作样本,询问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并布置了“写恋爱日记”的任务,而后对他们的日记进行分析 。

其中,学生Chaucer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因为(恋人)Mary的到来,我的世界都发生了颠覆。”

一个人的恋人可能是以前的熟人,也可能是完全的陌生人。 但在陷入恋爱后,对方就脱离了原本的身份,被情人捧上了神坛。 但是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恋人其实没有那么神吗?

实际上,这些学生能列举出自己恋人的缺点, 但他 们却选择拒绝接受这些缺点,力图在心中打造出一个完美爱人。

图/《恋恋笔记本》

2.侵入性思维

像有强迫症的人一样,那些“恋爱脑”的人可能会经历重复和侵入性的想法, 感觉对方无时无刻不侵占着你的大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恋爱脑们却巴不得每刻都和对方在一起,像个连体婴一样不分开。

数据表明,他们消耗了85%-100%的时间在思考恋人的事情上,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他们不能好好地工作、学习,因为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图/《恋恋笔记本》

3.过度依赖对方

“恋爱脑”的爱情是强迫性或依赖性的爱恋,类似于一种行为成瘾。

他们一旦能和恋人建立联系,就像抓住救命稻草,和恋人在一起时会体验到强烈的快感、满足感和欣快感。

但他们患得患失,渴望亲密和陪伴又敏感多疑。独处时会感到焦虑、无助、沮丧,极度害怕被抛弃, 甚至丧失独处能力,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

图/《恋恋笔记本》

为什么会成为 “恋爱脑” ?

如果你觉得上述这些特质都与自己如此相似,甚至像是在照镜子,那么也许你成为了“恋爱脑”而不自知。

以下几个原因,可能导致你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恋爱脑”危机。

1.内心的缺失

盲目的爱源于内心的缺失。 或许,幼年时我们曾向父母公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但得到的回应却总是他们表示不同意的摇头。

如果父母只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或是有各种外部压力,他们可能 无法提供我们所迫切需要的陪伴、关注和爱。

如果我们不能确信父母会在你身边守护着你, 就 很难感受到自己真的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甚至被人喜爱的。

图/《爱在黎明破晓前》

2.自恋的防御:理想化

我们对父母有期待,拒绝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对恋人有期待,任何瑕疵都不愿承认。

理想化 (过高评价某个人) 是否认现实、避免失望、 维持自尊 的防御机制。

当父母无法让我们理想化时,我们就会转向其他人,这时父母就将成为“坏人”。

这个新的理想化对象成为新的“好人”,直到TA让我们失望,我们再转向新的人。 周而复始,希望频频升起,失望更是不断累积 。

图/《本杰明·巴顿奇事》

3.焦虑型依恋

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风格与养育者的照顾质量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成年, 幼年时期形成的依恋风格会对我们的爱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 忽冷忽热,时好时坏。 当照顾者无法给予孩子持续稳定的关注和照料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导致焦虑型依恋的产生。

焦虑型依恋也可能是由“侵入性 ” 或“冲击性”的教养方式造成的,采取这种教养方式的 父母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需求 而非孩子的需求。

因此,“恋爱脑”的个体对伴侣感受到的并不是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 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或是使他们变得更“完整”。

图/《恋恋笔记本》

“恋爱脑”自救指南

1.看见自己的需要

必须认识到,那些防御性的、自我保护性的反应,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帮助过你, 使你不被恐惧的、感到羞耻的或被拒绝的经历所淹没。

这确实可能是避免再次经历痛苦的有效方式。 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甚至否认自己拥有这些需求,是一种“适应性”的行为。

但生命中需要更多的“被看见”—— 看见我们曾经压抑的感受与情绪,由此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坚实的自我身份和价值感。

图/《暮光之城》

2.“ 重新编码 ”

有意义的个人改变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能完成: 为了适应你所面对的现实情况,过去的生存机制可以被抛弃(de-programmed)、然后“重新编码” (re-programmed)。

当然,你不可能改变在你身上实际发生过的事情。 当年你不得不把所接收到的关于自己的(或许是假定的)负面信息当作权威,而现在你可以重新评估它们的合理性, 改变你对先前可能发生过的事情最初的理解或解释。

图/《扪心问诊》

3.设定关系的边界

对一个“恋爱脑”来说,爱人对自己往往太过重要,甚至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命。

但在TA可以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同时,TA唯独不会做一件事:考虑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边界。

设定并坚持边界可以给你一种结构感和能动性,在面对爱时保持理性与原则。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 太快和太慢一样无法让爱维持, 爱得适度才能爱得长久。

图/《本杰明·巴顿奇事》

4.养育内在小孩

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 你需要重新赋予自己“爱自己”的能力。

这通常意味着说服居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TA可以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以一种更为赞许和宽容的方式。

图/《恋恋笔记本》

如果你实在难以走出“恋爱脑”的状态,或许可以考虑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

透过心理咨询你将学会 如何更喜欢自己、更尊重自己。

拒绝 “恋爱脑” 绝不是拒绝爱,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去爱。

封面图源:《12夜》

编辑:蛋白青年

责编: Aurora, Alwaysfifi

What Is Love Addiction?Arash Emamzadeh,2019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finding-new-home/201902/what-is-love-addictionCan You be Addicted to Love? Or Have ‘Romance Addiction’?

Dr. Sheri Jacobson,February14,2023

https://www.harleytherapy.co.uk/counselling/addicted-to-love.htm

工商注册、咨询协议、工作室筹建……一文讲透如何搭建「个人心理咨询工作室」

我们究竟为什么工作?| 10位心理学家对工作的思考

APA 4月最新资讯:近50%患有精神健康障碍的人会在10年内确诊另一种心理疾病......

从《灌篮高手》看愤怒、哀伤与自我接纳

戳 爱己亦爱人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