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活动让西安城墙成为西安文旅产业的靓丽名片(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个“五一”假期,西安文旅IP再次火爆“出圈”,持续释放顶流“西引力”。多家央媒在沉浸式打卡古城独特魅力同时,争相报道西安出圈的“流量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卡西安文旅“名场面”
西安文旅“顶流效应”近来频频刷屏:不仅上榜“五一”热门旅游目的地十大城市,又入选“十大旅游向往之城”。西安各大景区不仅成为广大游客的“心头好”,也是央媒打卡的“必选项”。 央视《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朝闻天下》等多个栏目频频聚焦西安文旅特色IP。
4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各地推出特色活动 欢度多彩假日》报道中聚焦西安,4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特别栏目《今年五一火出圈》首站来到西安,央视记者先后体验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换装打卡、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等新鲜玩法。
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不约而同将镜头定格于西安城墙景区。雄伟壮观的城墙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节日期间,西安城墙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5万人次。”报道说。
5月2日,据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五一”全国最热十大景区出炉,西安大雁塔景区榜上有名。
5月3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在报道《“五一”假期新玩法 折射需求新脉动》中,率先关注西安“国风游”。“在古城西安,游客穿汉服、吃美食,欣赏50多场大型表演之余,还可以沉浸式参与活动中。游客即主演,演员做配角,借助新创意再现,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月4日,西安文旅“名场面”再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揭秘西安“出圈密码”
从春节火到“五一”,西安一直活跃在短视频和朋友圈中,为啥这么红?央媒的文章成为西安实力出圈的独特注脚。
4月2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西安文旅IP出圈 盛唐文化背后有怎样的“流量密码”》, 一语道出西安“长红”的密码——将历史文化资源“活化”。
5月1日,中新网稿件《从沉浸式“唐潮”到“早市打卡”:“参与感”令游客不再“远观”》表示:沉浸式“唐潮”令游客不觉间已成“剧中人”,“早市打卡”亦是游客“沉浸式”体验西安慢生活的一道风景。
5月3日,《经济日报》3版刊文《三千年了,它咋还这么红》,点赞西安文化创意:“‘文’‘旅’出手,‘无中生有’。文化给西安旅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素材,在原有的历史资源、自然禀赋之外,对消费者进行内容种草,乘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风潮,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年轻人。”
5月4日,新华网图片新闻《天空之眼瞰古都西安》,通过33张航拍照片,为读者网友带来一场感官盛宴——西安既有钟楼、城墙等诸多承载历史印记的地标性建筑,又有大唐不夜城等新兴文化景区。“古之传统文化与今之城市风貌融会贯通,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碰撞出夺目的火花。”报道说。
5月7日,新华社客户端以《文韵贯长安——解码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样本》为题,从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等多角度,盛赞西安文化自信。该报道刊发不到24小时,被光明网、中工网、中国网、中华网等104家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达251万次。网友纷纷感叹:“文化底蕴,令人赞叹”“很想去西安打卡旅游” “在西安,文化自信是深入骨髓的”……
“汉服自由”备受关注
这个春天,西安因汉服获得流量,“汉服自由”也成为西安的一张专属城市标签。
新华网报道《西安:赏华服走秀 品千年古韵》向网友展示了一场精彩的“长安上巳节”华服秀。来自西安多家高校社团及华服机构的200余名华服爱好者身着各色传统服饰展示华服之美。
据统计,该报道被央视网、中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57家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98万次。该报道经新华社外文专线发布后,被MSN、共同通讯社、news.livedoor.com、G-search、日经telecom等9家外媒采用。相关文图在新华社官方推特、脸书中文账号发布后,总到达量10367人,总互动量404次。
5月4日,新华社报道《数据看那些被年轻人带出圈的消费新风潮》:“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汉服体验’的搜索量同比2022年增长280%,西安、洛阳、苏州位居搜索热度前三。”
5月6日,中新网稿件《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为何如此之高?》则另辟蹊径,从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等角度,讲述千年古都与华服的超高适配度。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