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辽河流域位于辽河上游,介于40°05′N~45°13′N、116°16′E~123°35′E,土地面积约为13.6万平方公里,占辽河流域的43%。
2、流域内涉及的行政区划包括通辽市、赤峰市、朝阳市、沈阳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四平市、白城市、松原市和承德市共10个盟市,27个旗县区。
3、西辽河平原位于西辽河流域东部,松辽平原西部,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基本位于通辽市境内,还包括赤峰市、兴安盟、四平市、白城市、松原市和沈阳市部分区域。
【资料图】
4、 河流整个流向是由西向东,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广泛分布着山丘草原和黄土丘陵地貌,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
5、由于在大地构造上西辽河是出于松辽凹陷的下降区,自第四纪以来,因长期的下沉,加之河流的搬运,堆积了很厚的沉积层。
6、西辽河最大的特点是主流摆动不定,流向多变,主流来回滚动。
7、流域内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库90多座,设计总库容41。
8、2亿立方米。
9、其中红山水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 。
10、西辽河流域位于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递降的斜坡地带,其北侧为霍林河南侧分水岭,南侧为燕山c。
11、la脉东段(七老图山、医巫闾山和努鲁儿虎山),东部为西辽河平原,西部为大兴安岭南段。
12、山区海拔高度580~1500m,面积约为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1.8%;平原海拔高度110580m,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2%。
13、西辽河平原自西、西南、西北向东、东南、东北缓慢倾斜,地面坡降在1/10001/2000,呈波状起伏。
14、西北缘为大兴安岭山前冲洪积台地,海拔般为500~800m,向东南方向倾斜;东北部为松辽平原与松嫩平原的分水岭,海拔为170~300m;西南为燕山山地,海拔为300~1000m。
15、西辽河平原主要地貌类型为微起伏平地、河漫滩、阶地、沙丘、沙地。
16、平原区除主要河流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外,大部为风积沙覆盖,沙垄间分布有垄间低地,可作为天然牧场。
17、平原区主要地貌一单元为剥蚀堆积地形与堆积地形,近山地段存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向东为第四系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18、东部为典型的冲湖积平原,具体表现为大兴安岭东部、燕山山地北部斜坡冲洪积台地、洪积高平原及冲湖积、冲积低平原。
19、 根据全国土种志采用的分类系统,西辽河流域土壤总计56种,种类繁多。
20、主要有草原风沙土、栗钙土、栗钙土性土、黑钙土、暗栗钙土等。
21、上述主要土壤占流域面积达到60%。
22、其中草原风沙土、潮土和栗钙土性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山区。
23、草原风沙土面积最大,为2.92万平方公里,占西辽河流域总面积的21%,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其次为栗钙土,面积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区。
24、西辽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区,属草原沙地农牧生态区。
25、流域生态植被主要是典型草原植被、乔木、灌木半灌木草原植被和草甸植被。
26、根据2005年遥感数据,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共有23种,主要包括旱地(含耕地、未利用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
27、旱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辽河流域总面积的27%;草地6.7万平方公里,约占52%:林地1.8万平方公里,约占13%;建设用地共0.31万平方公里,约占20%。
28、在西辽河平原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草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旱地面积迅速增加。
29、根据遥感资料显示,自1995年至2010年,西辽河平原有大约4834.87平方公里草地转化为旱地,草地面积减少25%,旱地面积增加41%。
30、1995年,草地是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平原区面积的44%,旱地占34%;2010年旱地己成为平原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平原区面积的47%,草地减少至32%。
31、草地面积的减少反映了平原区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32、 西辽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3、年平均气温5。
34、00℃~6。
35、50℃,年均日照时数2800~3100h,相对湿度45%~58%,年均降雨量300---400mm,蒸发量1199~2200mm 。
36、西辽河平原主体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表现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严寒少雪。
37、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时间上80%的降水出现在6~9月。
38、多年平均蒸发量由西北向东南减少,年最大蒸发量2713.9mm,最小1323.1mm。
39、多年平均风速2.7~4.0m/s。
40、 2009年西辽河流域总人口7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4.96万人,农村人口469.04万人,城镇化率39.40%,人口密度57.25人/平方公里,集中于通辽市和赤峰市。
41、流域总耕地面积3301.9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397.55万亩 。
42、2009年西辽河平原区总人口472.29万人,耕地面积2052.15万亩,占平原区的19.47%,有效灌溉面积1522.2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35亩/人,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1.5亩/人),与世界平均水平(4.6亩/人)相当。
43、 西辽河流域产业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逐步发展为以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工、农、林、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
44、西辽河平原区地区生产总值380.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048.36元。
45、第一产业产值145.0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19.9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31.14亿元。
46、一、二、三产业比为1.2:1:1,第一产业主导平原经济。
47、西辽河平原区土质肥沃,素有“北方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48、平原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为葵花籽、蓖麻、甜菜等。
49、粮食产量达119.8亿斤。
50、科尔沁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和“中国马王之乡”。
51、西辽河平原畜牧业集中于科尔沁草原,现有牲畜480.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232.8万头,小牲畜247.4万只。
52、平原区工业主要集中于科尔沁区,工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为骨干,具有一定基础、规模与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