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千里黄河滩区: 家家麦饭美 处处菱歌长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洞察网2023-07-27 18:43:46

黄河浩浩汤汤,在菏泽市东明县入鲁,在东营市垦利区入海。曾几何时,黄河在造福流域的同时,也让两地滩区群众苦不堪言。

黄河滩区是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地带,这里是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更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生存的地方。


(相关资料图)

“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黄河滩区居民艰苦生活的写照,道出了滩区群众的苦楚——黄河沙大,水退沙不退,滩面越淤越高。为防水淹,滩区群众不得不垫起几米高的避水房台,一辈子不停地“拉土垫台、拆房建房”。

“淹没—重建—淹没”的轮回何时休?

2017年,山东省全面启动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2021年迁建任务全面完成,60万山东黄河滩区群众喜迁新居。

搬得出、稳得住,圆安居梦。

7月25日,在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的迁建记忆馆里,48岁的居民崔四站在老照片前入神地观看,老物件、老照片讲述着八号村台的故事、关于滩区迁建的故事。

现今,在迁建记忆馆对面,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楼房鳞次栉比。村内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内道路全部硬化。

“建设新农村,路通业旺田园美施行好政策,家富人和岁月甜”崔四家门口的对联,是兴东新村居民生活的写照。

走进崔四的家,两层小楼窗明几净,屋内装潢、陈设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现在这里环境好,房屋质量也好,终于不用再忙活垫台了。”崔四说。

“产业兴生活富,土房换新楼。乡村振兴大路宽,前方好奔头。寒来暑往四十载,幸福握在手……”一首《南展颂》道出了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的心声。歌曲主创人员程永锋就是杨庙人。“原来滩区土房连片,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狭窄的胡同仅能通过一辆板车。”家人对居住环境改善的希冀,从程永锋的乳名——“新房”可见一斑。

如今,在程永锋的居住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通到了村庄中。

临近中午,杨庙社区老年餐厅逐渐热闹起来。75岁的胡玉德几乎每天到社区老年餐厅吃午饭,“我就喜欢每天来这里跟大伙儿说说话。每天能来就是幸福!”67岁的张永富笑呵呵地说:“自从老年餐厅开办以来,我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饭,有荤有素。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下棋,过得很愉快。卫生室就在附近,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的,医生很快就过来了。”

能发展、可致富,圆乐业梦。

随着群众全面迁新居,兴业的考量接踵而至。一项少不得,一步慢不得。

长兴集乡八号村台几公里外,夏日的暖风吹过万亩虎杖。滩区群众迁建后,东明县长兴集乡从当地日照时间长、水源充沛、土质半沙半淤的特点出发,确定了虎杖这一中药材种植项目。目前,虎杖种植基地已形成1.4万余亩的规模。

“虎杖这种传统中药材易种植、销路好。”虎杖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文全介绍,虎杖种植基地为流转土地的村民提供劳务岗位,如虎杖种植、除草、采摘等,整个流程至少能够带动3500余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

走进杨庙社区合作社的大棚里,小西红柿和网纹瓜均已进入成熟期。

村民变居民后,家门口的生计成了杨庙社区建设的重心。“社区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由党支部领办6家合作社,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种植收入为主拓展为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杨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麦荣说。

据了解,杨庙社区改造扩建设施种植基地180多亩,吸纳40名社区群众务工,年人均增收4万余元,每年可带动社区集体增收30多万元。

好生活,还有新盼头。

兴东新村村主任郭艳平说,村里下一步会充分利用预留商铺的二楼、三楼,做好招商,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虎杖种植基地将做好虎杖医用、药用等新领域的探索。

张麦荣说,社区将继续瞄准盐碱地综合利用、种业科技等方向,与中国科学院、黄三角农高区、杨凌农高区合作,持续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千里黄河,澎湃如昨;千里滩区,换了人间。

记者黄小异 冯帆 赵秋丽

责任编辑:黄璐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