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小杰分别站在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道路ABCD的顶点D、C处,他们开始各以每秒1米和每秒米的速度沿正方形道路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行走。[参见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数学》六年级 第二学期(试用本)]
问题:
(1)经过多少秒,小明第一次(初始位置除外)到达点D处,且小杰第一次到达点C处?
【资料图】
(2)经过多少秒,小明第二次到回到D处,且同时小杰第二次到达点C处?有什么规律?
(3)经过多少秒,小明和小杰第一次都同时处在正方形的顶点处? 这时他们分别处在哪两个字母表示的顶点处?
(4)经过多少秒,小明和小杰第一次都同时处在正方形的同一个顶点处? 这个顶点的字母是什么?
(5)小明和小杰能同时出现在顶点D处吗? 为什么?
(6)可能出现小明带D点而小杰能在顶点B处吗? 为什么?
题目1)思路和过程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设正方形的周长为L,正方形边长为W,小明走的路程为S1,小杰走的路程为S2。据题意小明和小杰同时回到各自的出发点D,所以他们走过的路程是正方形周长的整数倍,其中
则小明走的路程S1为正方形的周长L的整数倍
当然小杰走的路程为正方形的周长L的整数倍
可以知道小明和小杰走过的路程的差值∆S肯定也是正方形周长L的整数倍【小明、小杰花费的时间T当然是相同的】,其中
解答:据以上分析,我们分析可列出式子
我们知道最小的正整数1,即n=1时经过T=240秒时,小明第一次同时小明回到D点,小杰同时也回到C点。
题目2)思路和过程分析:
解答:从1)解答可知,当秒时,此时小明回到D点,同时小杰第二次回到C点。
题目3)思路和过程分析:
应意识到这题和第1)题不同之处:
a) 本题是问何时小明和小杰各自同时处于正方形的某个顶点(A,B,C,D都有可能),意思是他们的路程差只需要是正方形边长(W=12米)的整数倍即可;
b) 而第1)题隐含的意思是各自回到各自的出发点(小明回到D点,小杰到C点),所以他们的路程差∆S=S2-S1是正方形周长(L=48米)的整数倍(设为n);
解答:按a)的分析,我们可以列出式子
n为整数,因此当T=60秒时小明小杰同时在正方形的某个顶点,用如下办法找出这个顶点:
小明走的路程S1=1*T=60米,则S1/W=60/12=5,即小明走了5个边长,数一数知小明此时处于C点;
小杰走的路程S1=*T=72米,则S2/W=72/12=6,即小杰走了6个边长,数一数知小杰此时处于A点。
题目4)思路和过程分析:
据题小明和小杰相遇在同一顶点,又已知最初小明和小杰之间距离只差1个正方形边长W,如果要在某个时刻相遇(即经过一段时间行走后消除了这个差距),那么他们走过的路程的差值∆S=S2-S1肯定是满足正方形周长的整数倍减去1个边长W。
解答:小杰和小明走过的路程差
同时路程差∆S也满足关系
据分析可得如下等式
n必须取整数,可能取值为n=0,1,2,3,….,所以T的可能取值为
n=0不符题意,我们取n=1,则T=180秒时小明、小杰为第一次处于同一顶点,可验证这顶点为A点。
验证方法:小明走的路程S1=1*T=180米,而180/12=15,即小明走了15个边长,所以小明处于A点;小杰走的路程S1=*T=216米米,而216/12=18,即小杰走了18个边长,则此时小杰也是处于A点。
题目5)思路和过程分析:
解答:小明和小杰同时处于D点,考虑相同时间 各自走过的路程
a) 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方形周长的整数倍(设为n),即
b) 小杰出走过的路程S2正方形周长的整数倍(设为)加3个边长W,其中W=1/4*L,则可得
可以列出比例关系,从而消去L和T
为便于观察,我们把这个表达式进行变换,可把m表为n的表达式
4n+5是不可能被20整除的,因此小明和小杰是不可能同时处于D点的。
备注:很容易看出,无论取何整数值,4n+5永远是奇数,而20是偶数,所以4n+5是不可能被20整除的,因此m不可能取整数,即不可能找到一对正整数m、n使上述关系成立。
题目6)思路和过程分析:
解答:采用和5)题类似的方法:相同时间T,考虑相同时间各自走过的路程
a) 小明处于D点(回到出发点),意味着其走过的路程S1是正方形周长的整数倍(设为n),即
b) 小杰位于B点,意味着其走过的路程S2是正方形周长整数倍(设为m)加1个边长,即
可以列出如下比例关系消去L和T
因此小明在D点、小杰在B点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
备注:可以看出,无论取何值4n-5总是奇数,而20是偶数,所以4n-5不能被20整除,则m不可能取整数。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