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打破了各国正常发展节奏,引起全球经济的急剧衰退和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日前在“亚洲和中国经济展望: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复苏”研讨会上说,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亚洲是个亮点,能在疫情比较早的阶段进行很好地控制,虽然后来还有一些余波,但总体来说疫情规模和确诊率都维持较低水平。
朱民介绍说,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调动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人员集结湖北,中国用一个多月时间将疫情控制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管控政策迅速到位,而且民众公共卫生意识比较强,对政策能够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亚洲多数国家在控制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科技手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为控制疫情较为迅速,亚洲经济受损伤的程度相对欧美等国家较小,经济的反弹也比较快。”朱民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显示,2020 年全球经济衰退为4.9%,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衰退仅为0.8%,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在今年保持积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为1.0%,在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时稳住了增长趋势。
IMF亚太部主任李昌镛也认为,亚洲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表现好于《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较早地稳定下来。在疫情不出现第二轮暴发并且各国实施空前刺激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的情况下,预计亚洲经济增速在2021年将强劲反弹至6.6%。但是,即使经济活动快速回升,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产出损失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更为疲弱,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防控措施将持续很长时间。部分亚洲国家的隔离政策从5月才开始,所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可能从二季度开始凸显,特别是在消费领域。”李昌镛说道,由于采取了保持物理距离和减少病毒传播的措施,导致个人行为发生了变化。因此即使疫情结束后完全解除了封锁措施,经济活动也不太可能立即回到充分运转水平。IMF近期研究显示,封锁措施可能导致经济活动每月收缩约12%,防控措施完全取消仅能使经济活动增加7%左右。
李昌镛分析,亚洲严重依赖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在全球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亚洲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由于外部需求减弱,亚洲贸易预计将显著收缩,日本、印度和菲律宾的贸易总额今年预计将下降20%左右。亚洲增长模式从高度依赖出口转向倚重国内需求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展望未来,亚洲疫情结束后经济发展仍非常乐观,亚洲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互助、亚洲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坚持等都将推动本地区在疫情后经济能较好发展。”朱民认为,首先,亚洲拥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可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和技术,但这些国家都面临严重老龄化,需要和外部合作。其次,中国是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经过测算,2025年中国的商品消费市场等同于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大量的需求对经济可起到拉动作用。再次,东盟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板块,投资贸易都非常活跃;最后,印度等南亚中亚国家也不能忽视,南亚和中亚的18亿人口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并且和非洲南部一样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结构。“这四大板块在亚洲具有互补优势,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下,不同资源的合作整合使得亚洲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谈到产业链,朱民认为,由于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全球产业链正在塑造和重造中,通过对亚洲产业链因素分析发现,亚洲的经济关联度是最强的,因此亚洲在全球产业链重塑时拥有很好的机会,形成一个以亚洲为中心的区域更扩大、更包容的产业链,这对于亚洲的发展甚至对于全球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好处,亚洲疫情结束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会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