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项佳楚 董鲁皖龙)“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
倪闽景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二是政策性岗位经过几年释放,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受国内外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学生出国留学受阻,部分专业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四是部分大学生存在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倾向;五是疫情导致线下招聘大量转到线上,赴用人单位实习见习经常受限;六是供需专业不匹配,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差。
对此,倪闽景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着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据统计,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大学毕业生909万。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实习见习、就业统计核查和就业质量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统筹调整人社和教育部门就业工作人员结构,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力量十分必要。”倪闽景说。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中小企业或基层就业,对此倪闽景表示:“高质量就业绝对不是初次就业的高薪水,而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要引导大学生以到国家建设一线和基层最前沿工作,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骄傲。”
他还建议,保障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贫困家庭、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部门要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率提出刚性要求,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建档立卡”、人盯人等方式,确保这些大学生实现较高质量就业。同时,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人才中介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想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