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张欣 记者 唐琪)“‘双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终极使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指出,“双减”要想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对于“双减”工作,秦和建议:一是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课后服务上多下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学校以多种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让课后服务时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二是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全国范围开展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加强教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能力培训、加强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广大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着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懂。
“考试评价是指挥棒”,秦和特别指出,要着力深化考试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双减”要想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一方面,要推进分类考试。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人才的规格、标准、能力、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中考、高考应体现这种差异,不应简单地用统一的考试、同样的试卷考核所有的学生。另一方面,要提高考试命题水平。不应过度强化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的考查,应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避免学生陷入大量低效重复的练习中。
此外,秦和建议,还要着力推动形成育人合力,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提升家庭的育人能力,统筹好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