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早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大数据精准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与成效。
孙早介绍,精准认定方面,学校搭建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全采集。学校搭建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全面打通学工、教学、招生、就业等16个部门业务系统,同步数据近6亿条,构建学生多维度全生命周期成长档案,为学生精准画像,实现学生学业发展、理论学习、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科技创新、项目竞赛、综合实践全程追踪、详细记录及科学评价。同时做好前置调研,实现目标群体早锁定。坚持开展新生入学调研,入学前完成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就业意愿、交流意愿等方面信息收集,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发现低保、特困救助供养、边缘易致贫户等家庭以及有应急保障需求的学生,尽早锁定重点关注目标人群。实施立体评价,实现困难认定无遗漏。围绕各类教育大数据,开发和建立学习指数模型、生活行为习惯指数模型、社交关系模型等精确算法,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费、作息、社交等行为特征,在评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识别,降低误判、漏判的概率,提升困难认定精准度,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精准资助方面,学校挖掘大数据内涵,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实现对时机、额度的最优解决方案。根据生源地、性别、专业等维度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群体分析,实时比对长短期作息、行为曲线、消费位置参数和“贫困度”指数等26项指标,结合教育成本预期、实际花销情况以及与相应群体特征比对,为判断不同经济困难学生所需补助金额提供支撑,确保资助标准与受助需求相适应。
精准帮扶方面,精准预警,实现突发情况早应对。开展“知心工程”,通过学生数据的动态跟踪、分类管理和长期研究,实现经济困难学生消费、生活、学习情况突变预警。科学研判,实现个性需求高匹配。每年开展资助工作满意度及发展性需求调研,对学生能力提升、社交关系、求学深造、就业推荐等需求开展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实施覆盖全体、贯穿全程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在第一第二课堂融入消费观、感恩及励志教育,点对点进行社会实践、跨文化交流、就业创业等发展型资助项目推送等。
此外,学校还实行动态补助,实现补贴发放不逾期。采用助学金与临时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在满足学生基本消费需求基础上,考虑季节、年级等导致需求变化的因素进行动态补助。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