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开学一月有余,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张成胤已经在浙江亚通焊材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忙开了,这次他们是在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做材料的微观表征实验,主要是为了解决陶瓷覆铜基板连接的困难。
据悉,这是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的一部分。自2005年以来,学院持续探索并形成区域先进制造集群深度互动、校地企多方力量大力协同的机械类硕士创新培养新模式,包括与区域产业集群特征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面向区域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的协同创新平台,与区域产业集群深度互动的协同实践平台和相应的评价机制。
目前,学院依托34支研究生纵向团队,借力国际化导师队伍,紧密联系激光与广电、智能设备与轴承等方面的区域产业集群,建设起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同区域产业集群特征相呼应的优质课程体系,建设了国家级多能场智能制造沉浸式培养实践基地。在浙江全域及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建立了8个地方研究院和近百个技术转移、联合研发中心,覆盖浙江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并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通过从产业发展中找技术突破口,学院师生联合针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共同破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过程中也培养出大批学术过硬、技术过关的优秀硕士,给未来技术攻关与制造升级培养了一批后备军。”学院党委书记潘柏松说。
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十余年持续优化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毕业生与区域先进制造业契合度不断提升,为浙江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实施以来,79.8%的毕业生就职于制造业企业单位,毕业5年后担任技术骨干等企业中层以上职务占比超60%。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以浙江省为中心对外辐射扩散,遍布省内外70余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强大的创新创业主力军。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