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商州监狱将“传帮带”作为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师徒一对一结对子”,做好监狱警察“传帮带”,助力新警察成长成才,大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浓厚氛围。
从“门外汉”到“改造能手”
大学毕业后,郑亮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从事一线监管工作。刚到监区,郑亮就接受了入职的第一次考验,当天,“师父”陈林臻对服刑人员进行队前点评后,让郑亮进行简短发言,面对整整齐齐站着的一百多名服刑人员,郑亮犯了怵。“第一次队前讲话,很紧张。”他坦言。事后,陈林臻鼓励道:“别紧张,小郑,第一次都是这样的,队前讲话就是要多练、多总结、多学习,加油,好好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共事过程中,陈林臻得知郑亮大学所学专业为心理学后,鼓励郑亮在空余时间一定要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并告诉他要不断保持学习,把学到的东西带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随时出现的各类情况。在陈林臻的指导下,郑亮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在服刑人员日常改造中,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解开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心结。“‘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事,‘师父’教给我的是‘1’,后面能添多少个‘0’,还要看我今后的努力。”郑亮说道。
从“书生意气”到“润物无声”
吕道贵穿上藏蓝色警服的那一刻,他非常激动,迫不及待想要到监管一线一展身手。实战过程中,他发现自己虽然在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找不准处理问题的切入点,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这让吕道贵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一次处理服刑人员矛盾谈话中,服刑人员不服从管教,抵触情绪十分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师父”贾志勇来到值班室,通过耐心细致地个别教育和公平公正的处罚,让这名服刑人员心服口服,随即承认错误并表示要好好改造,这让在一旁的吕道贵满是钦佩。贾志勇告诉他,在监管一线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下心来,学清弄懂每一条政策法规、法律条文,做实每一次清点人数、谈话教育,做细每一天工作记录、狱情分析,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天工作,练就好基本功,遇到问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要加强训练,虚心学习,一定要拿得下这份工作。”吕道贵暗暗对自己说。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渐渐地,他掌握了教育改造的方式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引导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走向正轨。最近吕道贵包组罪犯王某因家庭变故情绪异常,消极改造,通过谈心谈话和亲情电话,该犯和家属进行了有效沟通,及时化解了矛盾。“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年的工作中,吕道贵越来越理解了“师父”所说话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从“转业老兵”到“监区顶梁柱”
今年年初,李宁从部队转业到商州监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新的方向,他有些不太适应。监区长看出了他的焦虑,指派监区警察王奎为他的“师父”,帮助他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王奎将服刑人员管理制度汇编、个别谈话教育、来往信件检查、刑满释放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罗列,结合工作实际有重点地向李宁讲解。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李宁掌握了监管业务知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王奎深感“传帮带”的责任重大,将多年管理服刑人员的好经验、好方法毫无保留地讲给李宁。“监狱工作首先要端正态度、亲自动手,服刑人员点名、队列指挥、清点人数、巡查检查……每一件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地完成;其次是多学多记多总结,反复琢磨,归纳经验,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李宁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刑人员的能力,把“师父”教授的个别谈话技巧、内务检查办法、学习教育规范和监区全体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整理装订成工作笔记,每天记录“做了什么、学到什么、哪里不足”,不断总结反思,工作能力在边学边干中快速提升。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省商州监狱充分发挥“师徒制”传统,点对点接续、手把手帮带,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上,“师徒”齐头并进,共同为监狱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