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遇见定州 美不胜收
来源:红河网作者:洞察网2023-05-06 08:25:13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8日至21日,中国报业协会先进工作者优秀案例发布会暨“全国百媒定州行”在河北省定州市举行,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上海、重庆、河北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家主流媒体的280余名“大伽”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精神,深入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同时表彰了149名全国报业先进工作者。其间,与会媒体人还深入定州市古城区、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东亭镇翟城村等地采访,深切感受定州的独特风光、人文历史,探寻定州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见证定州加快跨越赶超、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的生动实践,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定州场景。

有一种大美叫定州

在最美的四月,记者游走在定州城市街头,目之所及,鲜花染红街道,绿叶迎风滴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文保遗存古香古色。夜幕降临之时,华灯初上,处处流光溢彩,夜色如画,游人如织……


【资料图】

记者与各位媒体“大伽”一起,追随着春天的脚步,登古塔、游古城、鉴缂丝、赏定瓷、走桂冠、看田园。走在定州街头,感受到的是空气清新,看到的是花树绿植掩映点缀。正可谓是“城在绿中,人在花中”,出门就是公园,推窗就见新绿。

定州市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千亩海棠园里,海棠树一片连着一片。在这里,记者亲身体验了“浪漫明月照春来”的别样景致。三十里铺村千亩海棠园分为东园和西园,翠绿之间,艳花之下,精心设置了心蕾花卉、鸵鸟蛋雕刻、剪纸艺术、靓音提琴、梨木厨具系列、体育用品、黑小麦、花馍等20余个展位,全方位展示定州特色。定州提琴悠扬悦耳,笛子、中阮、二胡、古筝合奏古意悠远,小小“书法家”凝神挥毫,书写定州“春天的故事”……

绿色是定州最亮丽的底色。据定州融媒体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定州规划增设了体育公园、复兴公园、紫东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改造提升了时代公园、中山公园、张寒晖广场等一批公园游园,形成了布局合理、绿植多样、绿量充沛、绿意浓郁、景观优美的城市空间大绿化格局。截至2022年底,定州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779公顷,绿地率40.25%;绿化覆盖面积1985公顷,绿化覆盖率44.91%;公园绿地面积4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1平方米。

定州市还注重将本地文化元素融入公园绿地之中,绿中尽显文化韵味。在苏东坡文化广场融入“三苏”文化、书香文化,建设书香雕塑、文化灯光、主题长廊、景墙小品等;在张寒晖广场、清风园等摆放景观树、景观小品260个,定瓷小品26个;在城市重要位置建设“四书主题雕塑”,在“口袋公园”中植入竹简。文化与绿意相融相成,让人们看得见乡愁,更感受到了乡愁。

一个奔跑在春天里的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即将再现祖祖辈辈定州人记忆中的“唐水秋风”,一条阔大的生态景观廊道,届时将串联起成片的“旅游打卡地”。这就是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唐河定州段上游,起点为南水北调唐河退水闸,终点至京广高铁跨河桥,治理长度约29公里,宽度约400米,项目总投资达29.65亿元。

曾经的唐河沿岸,良田肥沃,盛产水稻,百姓依水而居、因水而兴。但后来,由于长期断流,变成了如今的土沙滩,再加上非法采沙,变成了坑坑洼洼。黄沙,让这条定州人的“母亲河”早已没有了灵性。为让“母亲河”重获新生,定州市持续推进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揽河入城,构建“以水润城、蓝绿交织”的城市景观,可增加绿化面积510余万平方米、湿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广场30个。彼时,唐河沿岸绿树成荫,再现蓝天碧水,一处处水上娱乐区、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传承体验区和农耕体验区,让人有看的、有玩的、有品的,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路风景。

有一种人文叫定州

这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实,记者一路走下来,感受到的岂是一个“厚”字了得。位于京津之翼、雄安之侧的定州,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

定州历史悠久,4300年前尧帝就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自古是辐射周边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定州古遗迹众多,开元寺塔、文庙、南城门、贡院等令人叹为观止,又引人入胜。开元寺塔高83.7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塔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塔”。定州文庙在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称。南城门高12米、宽22米,城楼高8米,建制雄伟,气势恢宏。定州贡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宏伟阔大,古色古香,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科举考场。定州还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传承地,被命名为“中国秧歌文化之乡”“中国吹歌文化之乡”。定州人杰地灵,廉颇、崔护、刘禹锡、程颐、程颢、张寒晖等都出生在这片土地,杨坚、司马光、韩琦、苏轼等曾在此任职,被誉为“诗歌之城”“状元之乡”,即使在定州的乡村,也可见随口吟诗的农民。

文化璀璨,必然物华天宝。定州拥有河北省第二大博物馆定州博物馆,该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965件,“颜色天下白”的定瓷、“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远近闻名。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定州深厚的人文资源迅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引领,持续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唐河综合治理、众春园、“五馆三中心”、大道观玉皇殿环境整治等项目早日竣工;力促总投资73亿元的郊野公园、古城三期、南城门片区改造、汉文化苑、王灏庄园保护修缮等项目尽快开工;高标准建设第七届河北省园博会主展馆、各地市展园,实施贡院、文庙周边改造扩建项目,构建体验儒家文化的新地标;推进王灏庄园保护修缮,再现河北平原地区古民居群;启动古城三期项目,建设集中连片的文化旅游综合景区;大力支持缂丝、秧歌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依托文物古迹、馆藏资源、非遗产品等要素,创新研发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定州特色文创产品,推动以文兴业;深入挖掘苏东坡、晏阳初平民教育文化,讲好定州历史故事,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经常来”。人文定州,正处处展现一种别样风采。

走进定州,记者时时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种勃勃生机和争先赶超的热力。

感受之一,这是一个交通高度发达的城市。定州处于京津冀战略腹地,位于“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距北京18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石家庄、雄安新区分别为70公里,50分钟可进京,半小时可登机,两小时可入海。“三高三铁三国道五省道”交通网络在定州交汇,可直通海港和空港,是华北地区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交通枢纽。定州将依托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市域高速“大外环”,让定州城市框架更大、格局更高、气派更足。

感受之二,这是一座产业基础扎实的城市。位于城市西部的千亿级经济开发区是河北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平台,培育了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械器材、食品医药等8个特色产业集群,其中,2个产业集群超百亿元,2个产业集群超50亿元。首创、国研科技、华电科工等20多家央企名企落户定州,形成了长安汽车、金牛药业、宝塔医疗、复朗施纳米科技、天华体品等一批知名品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定州被纳入国家第二批氢能示范城市群,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园一基地”加快建设。

在定州,有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超,有国贸中心等超五星级酒店,还有正在加快建设的园博园、唐河生态水系、郊野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高品质休闲、娱乐、消费首选地。2022年,定州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获评全国县级投资潜力百强、科技创新百强、绿色发展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

感受之三,这是一座奋发有为的城市。未来的定州,科学系统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定州场景。定州市委书记张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定州将重点在4个方面发力。一是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京津研发、定州转化,雄安研发、定州智造”产业发展计划,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吸引一批科技成果到定州孵化转化。二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实施支柱企业裂变、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三个工程”。三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聚力打造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市,风力发电、光伏、生物质能、氢燃料电池车、氢能制储运等一批新能源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四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建立“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到2025年,定州市将建成超百亿产业集群5个以上,创新型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特色产业集群规模较“十三五”末实现“四个翻番”。

定州,一座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正迈出稳健新步伐。

(责任编辑:韦鸣 审核:卢秀丽)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