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县以诉调对接为突破口,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和司法确认双向融合。累计调解民事纠纷393件,涉及标的额8000余万元,为群众节约诉讼成本50余万元,实现了降成本、增成效、促治理目标,创出了诉源治理新路径。
建强阵地一个中心作统揽
为了方便当事人,在县法院大楼一楼临街门面房设置了面积200余平方米的诉调对接中心,中心下设诉调对接工作室和诉前调解工作室,实行诉调对接平台、县级“三调联动”平台及在线调解平台联动运行,构建了“一个中心、两工作室、三个平台”运转模式,完成“诉”与“调”无缝对接。统筹调解资源,通过内挖自身资源、外联多方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前推移、向下延伸,以立体、多元、高效的运转模式,主动参与到“三高三区”新柞水建设当中,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推动社会矛盾纠纷从单一化解向多元化解转变,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关资料图)
分类施策“两线”运行抓化解
坚持“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智慧平台两线运行。诉调对接中心落实专人坐班,就近免费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服务,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出具调解书,对需要司法确认的,由驻中心指导法官依法审查,出具裁定书,赋予调解书以强制执行力;对调解未成功的,引导其进入司法诉讼程序,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由县法律援助中心委派律师为当事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了进一扇门,办理咨询、诉讼、调解和法律援助四件事,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县诉调对接中心依托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积极开展线上调解工作,及时上传调解专家库人员信息,由当事人自己点单,及时通过网络调解系统开展三方或多方线上调解工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调解成为当事人化解纠纷的首选,累计通过线上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61件,线下调解332件。
整合资源三支力量齐攻坚
县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了由人民调解员、指导法官、执业律师三支力量组成的调解队伍,建立了人民调解员和调解专家信息库,对全县222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等级评定和公示,评选出一级1名、三级54名、四级167名,将28名人民调解专家纳入信息库,在县诉调对接中心的统一调度和当事人的自主选择下参与调解工作。建立了案件研判沟通机制,由驻中心的专职调解员、坐班律师、指导法官定期开展案件研判和疑难复杂案件攻坚,形成了一套“工作室登记指引、坐班律师咨询服务、调解员积极化解、指导法官审核确认”的协作工作机制,确保了调解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
创新方法“四化”同步提效能
按照“多元化运行、系统化处置、专业化推进、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司法局和县法院主办,各行政部门协同的“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并在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进行实体化运行;对诉前调解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较大、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涉及基层自治组织及党委、政府的案件,由县诉调对接中心联系当地党委、政府,协调联动,一同参与调解工作,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协同处置;诉调对接中心对案件录入登记后,涉及食品质量、建设工程合同、劳动争议、人身侵权、拆迁补偿安置等类型的案件,依托多部门融合资源,由立案庭将上述类型案件分流至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充分发挥各部门、团体、调解委员会的资源集约优势,进行多元化调解处置,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进一步加大调解指导和培训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努力发挥行业化调解的优势,实现了“专业事专业办”“行业纠纷行业调”,提高了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县诉调对接中心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机制,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总结提升五项举措促长效
县诉调对接中心将调解协议的达成作为调解工作的新起点,结合工作实践不断进行提炼,探索总结了“一件纠纷、一本案卷、一份简报、一条经验、一次回访”的“五个一”工作法,有效规范了调解工作程序,提升了案卷标准化管理水平,总结提炼了调解技巧和经验。在全县组织开展的人民调解案卷评查中,县诉调对接中心参评的20本案卷均获优秀等次。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方式开展调解案件回访工作,案件回访率达100%,编撰的20个典型案例汇编成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学习工具书,有效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