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冬至养生,不妨了解一下生脉饮
来源:财讯界作者:洞察网2022-01-27 11:01:34

冬季健康要“储能”。中医认为,冬主收藏,是人体吸收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季节,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备”、少“透支”,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故冬季养生极为重要。

冬至开始数九,天气肃冷,冬至后阳气又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更是关注健康不容错过的养生良机。但冬至开始的养生很有讲究,不少人在这三点上产生误区。

误区1:冬季要坚持多多运动

很多热爱健身锻炼的人认为,天冷了,也要像以前一样坚持多运动。但是往往忽略了中医养生所讲的,冬季要注意“冬藏”,不能像春夏锻炼一样大汗淋漓,要适当“收敛”一些。

冬天人的免疫力和体质会下降,经常锻炼确实能提高免疫力,若在冬天仍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并非明智之举。有些老人起个大早在瑟瑟寒风中活动,如果运动过量、流汗过多,冷风一吹,就会埋下受凉、感冒甚至慢性病加重的隐患。

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把握好度。

排汗过多,元气和营养物质会随着汗水排出,气随液脱,损耗津液,会引起气阴两虚,或让气阴两虚更加严重。

建议:适当运动,注意运动时间。即便是晨练,也需在太阳升起之后,八九点钟为佳。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运动的方式,注意,要适可而止。以活动为主,即使出汗,应以遍身漐漐,微似汗出为宜,不要加大强度。

误区二:冬至需“大补”

很多职场人,因为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稍微动动就会心慌气短。总觉得身体疲惫,口干,口苦,说话声音都变得没有底气,甚至懒言少语,整个人显得没有精神气儿。

以为冬至后就可以“大补”,只要进补,就能缓解状态,改善身体状况。

进补要因人而异,进补前如果不了解自身状况,可能导致错补、白白进补,甚至乱补不适,变成“祸补”。

“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冬至过后更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要注意不能过度。

建议:

有前面说的种种问题,那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你的气阴耗损比较严重,需要益气,养阴了。

这时,不妨了解下生脉饮。

它由古方生脉散经剂型改良而成,成份有大补元气的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性温和,是补充元气的担当。养阴清热,生津润肺的麦冬,又可清心除烦,改善阴虚内热。五味子有营养五脏,除热敛汗,滋阴固精之效。这三种药材合理搭配,功能益气,养阴生津,常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冬天季候干燥,大家会口干,舌燥,皮肤干,唇干。。。。除季候原因外,引起“干”的原因还有体内津液不足,阴虚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养阴生津也是不错的办法。

误区三:保暖御寒=穿的厚实

实际上,保温御寒有多种方法。穿的太厚容易使衣内空气层形成高温、高湿的微小气候,身体散热、散湿阻力增大,影响热平衡的调节;衣内空气层的厚度超过15毫米时,空气对流增大,热量散失过多,保暖性反而下降。

穿厚衣还会抑制体温调节机能,减弱抗寒能力,让人容易感冒。

建议:

厚不等于保暖性强,应选择轻薄,保暖性强的衣服穿着,既保证了舒适性,也有很好的御寒功效。

另外可以通过调理饮食来实现保暖御寒的目的。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带皮的蔬菜。

天人合一是中医传统的养生之道,节气不同,冷暖变化,养生的方式也要随着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养生有道,健康才有益,大家还是要及时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让健康因此受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一下 下生 脉饮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