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每日速递:和原著比起来,好莱坞改编弱爆了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09-06 21:40:42

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听过《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灰姑娘》《青蛙王子》《小红帽》无一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直以来,《格林童话》都受到人们欢迎,并且被认为是面向儿童的最佳读物。但真正的《格林童话》是怎样的呢?

在新书《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中,作者把《格林童话》成为儿童经典的过程为我们娓娓道来。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纯真美好的童话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改写和颠覆。

今天的硬核读书会带你进入《格林童话》的前世今生。 

✎作者 | 夏周

✎编辑 | 张文曦

“小红帽是我的初恋。若是能够娶来小红帽,那我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之口。他是《远大前程》《双城记》的作者,也是《格林童话》的忠实粉丝。不仅是狄更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也曾赞叹,没有任何阅读和《格林童话》一样,能给自己带来相同的激动。

自19世纪出版以来,《格林童话》广受读者的喜爱。它被好莱坞和迪士尼争相改编,也成为一代代人的童年启蒙读物。然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格林童话》的暗黑、重口的一面。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德国与比较文学教授杰克·基普斯发现:现在通行的《格林童话》经过了大量的删减,剔除了不适合儿童阅读、“冒犯中产阶级家庭信仰”的内容。《格林童话》最初的版本充斥着血腥、暴力、乱伦等情节。

为了让更多读者知道《格林童话》的原貌,他出版了《格林童话初版全集》,将初版的《格林童话》翻译成英文,并为每个故事添加注解,将其“成人化”,这部全集因此被一些评论家称为“了不起的版本”。

从初版到最终版,《格林童话》在不断改写的过程中删减了哪些内容?格林兄弟改写的目的是什么?《格林童话》又是如何从暗黑故事变为儿童阅读的经典读物?这背后又折射了怎样的社会文化结构?

一部被“净化”的民间故事

19世纪是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年代,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初并没有一个叫做“德国”的国家,当时的德意志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它的内部有300多个邦国,普鲁士是德意志地区最大的邦国。《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一邦国走向统一、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年代。

《格林童话》最初的名字叫《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它历经了近50年的编辑过程,第一卷于1812年出版,作者是德国人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

当他们发现这本书受到许多德国家长的喜爱后,便继续投入编辑工作。格林兄弟在世时,一共陆续修订、出版了7个版本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现在通用的版本是1857年的第七版,也就是最终版。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并非格林兄弟的原创。《睡美人》《小红帽》《白雪公主》《蓝胡子》等“格林经典”都来源于民间故事。早在格林兄弟搜集、汇编这些故事之前,17世纪的“法国儿童文学之父”夏尔·佩罗汇编的《鹅妈妈故事集》也收录了这些故事。

格林童话流传到英国后,对英国的本土童话产生了巨大冲击,英国民俗学家约瑟夫·雅各布斯因此不满道:“佩罗开的头, 格林兄弟给收了尾,汤姆·提特·桃让位给了皱巴巴高跷垫皮,三个傻瓜让位给了汉塞尔与格莱特,英国童话成了佩罗童话和格林童话的杂乱混合物”。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格林童话》列入“世纪记忆名录”,称: “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仅次于马丁·路德版的《圣经》,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二著名、第二广为流传的德国文化历史书。这些故事是对整个欧洲和东方的童话故事传统的首份系统汇编和首次科学归档。” 这一评价再次肯定了《格林童话》对汇集民间故事所做的贡献及它的经典地位。

然而,哈佛大学文学、民俗和神话研究教授玛丽亚·塔塔尔发现,《格林童话》的最终版与最初的民间故事存在较大的撕裂。从初版到最终版,格林从尽量保留其风貌转变为大刀阔斧地改写。

与其说这些故事反映了民间的文化想象与社会现实,不如说是体现了格林兄弟自身的价值观。

塔塔尔指出,格林兄弟在改写的过程中明显地避开对婚前性行为、乱伦情节进行描写。以我们熟悉的《青蛙王子》为例,在最终版本中,当青蛙想要公主把它抱到床上时,它被公主生气地扔到了墙上,却惊讶地发现它变成了帅气的王子,随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不过,最初的版本并非如此。威廉·格林在1810年寄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青蛙和公主同床共枕的细节,只不过在初版中这一细节就被抹去了,青蛙被隐晦地改成了公主“亲密的伙伴”,“他们静静地睡着了”。

后来,格林兄弟进一步“净化”了这一细节,彻底去除了暗示婚前性行为的部分,公主直到和青蛙王子结婚后才发生了性关系。

和《青蛙王子》一样,在最初版的《野莴苣》中,野莴苣日日与国王嬉戏,导致怀孕。当“无知”的野莴苣问教母为何自己的衣服越来越紧时,教母呵斥她“你这孩子可真不道德。” 

但到了第二版,未婚先孕的片段就被删除了。野莴苣只是每日偷偷拉着国王上楼,直到有一天她说漏嘴了,问教母为何拉她上楼要比拉国王费劲得多。当教母再次感慨“你这孩子真不道德”时,读者很难联想到野莴苣和国王发生了肉体关系,只是觉得她不够矜持而已。

格林兄弟在改写的过程中,还将“母亲”替换成了“恶毒的继母”。例如在原版的《白雪公主》里,渴望杀死白雪公主的并不是“恶毒的继母”,而是她的亲生母亲。

这种转换既不会打破传统叙述中温良慈爱的母亲形象,又巧妙地弱化、掩盖了病态的性嫉妒。

这类将性合法化的行为在《格林童话》中比比皆是,玛丽·塔塔尔指出:“格林兄弟系统性地将故事里的性欲或性欲影射统统净化掉,并将任何涉及乱伦禁欲的描写加以掩盖。但关于孩童虐待、饥饿、无家可归的恐怖描绘,同残酷惩罚的考究详述那样,总体逃过了审查。对于格林兄弟来说,性知识比日常生活的严酷现实还要让人不安。” 

为何要删改《格林童话》?

杰克·基普斯认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初版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初版中的许多故事比最终完善后的版本更绝妙,更变幻多彩,因为它们保留了口头传统中辛辣而天真的风韵。这些讲述之所以令人震惊,恰恰源自它们如此直率、质朴和平实。

格林兄弟这样做,除了自身的价值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最初,格林兄弟出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并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维护并推广德国的民间文化,为德国诗歌史做贡献。

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了神圣罗马帝国,并占领莱茵地区。作为民俗学和语文学研究者的格林兄弟,承担起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他们开始搜集、汇编德国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力图保护德意志文化。

除了童话,在初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收录的210个故事中,格林兄弟还收录了民俗学范畴的寓言、奇闻逸事等内容。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本夹杂着冗长序言和繁杂注释的书,受到了读者的强烈喜爱。在意识到自己搜集的故事逐渐成为孩子们的睡前读物后,格林兄弟决定继续投入第二版的编辑工作。

然而,民间故事原本是供成人用来排解乏味沉重的日常事务的娱乐性消遣,成人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低俗的情节和粗俗的语言。

虽然,杰克·基普斯大力赞扬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初版,认为未净化的童话更加生动,但在19世纪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却因未对原有的粗俗情节进行加工,饱受作家、评论家的诟病。德国古典文学家、翻译家无情地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形容为“地地道道的垃圾“。

受德国当时正在兴起的童话故事市场影响,初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出版3年后,出版的900册就已全部售尽。但格林兄弟在1817年出版的第二卷却反响平平,远未取得他们理想的成绩。甚至当格林兄弟四处找评论家写书评、希望得到文学界的认可时,反而收获了犀利辛辣的讽刺。

1812年,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鲁斯认为读者需要越过“人类可以想象出的最可悲最无味的内容”,才能看到零星的闪光点。即便在1815年,鲁斯仍推荐了这部童话集,但他强调它的故事需要经过家长挑选。

鲁斯认为,格林收录的《野莴苣》因暗含了“未婚先孕”的情节而过于淫荡。他称:“我想不出有哪位有教养的母亲或者保姆可以毫不脸红地把《野莴苣》的童话念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听!”

因此,为了让《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更被评论家接受,成为彰显德国文化的儿童经典,格林兄弟对《格林童话》编辑的标准才发生了变化。在改写过程中,婚前性行为等不符合基督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内容就自然被剔除了。威廉·格林在编辑时会对童话进行各种润色,有时这种添加让故事篇幅增至原文的两倍。

无论现在的读者和研究者是否认可这种大刀阔斧的改编、是否沉迷于初版“暗黑”的内容,他们都不得不承认,《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恰恰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19世纪德国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及教化儿童的需求。

《格林童话》的修改也是为了迎合资产阶级的伦理

如今,当我们回顾《格林童话》的修改史,会发现它暗含的价值观与新教对于劳动致富的推崇不谋而合。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新教强调“勤劳致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精神对于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重要的帮助。新教将劳动归于天职,为了累积财富或者实现个人价值去不断奋斗,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喜闻乐见的方式。

《格林童话》对民间故事的筛选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最初的民间故事里,因为讲述者是德国当地包括工人在内的平民,所以故事里有一些好吃懒做、逃避剥削的内容,但是在改写后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里,格林兄弟却把劳动和运气捆绑在一起,强化了一种“越努力越幸运”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改写后的童话更加注重维护家庭的和谐关系,营造出幸福快乐的结局。但这种幸运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格林兄弟嘉奖那些辛勤劳动的人,认可中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人,这样的人哪怕开场生活得多么不幸,最后也能收获幸福结局。

塔塔尔发现,格林兄弟在改写《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过程中,极其喜欢强调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并将美貌、辛勤劳动和个人魅力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例如灰姑娘在穿上水晶鞋之前,总在黎明时刻就起床劳作,从柴火堆里挑拣豌豆和扁豆;《六只天鹅》中,女孩为了挽救被施了咒语变成天鹅的哥哥,日复一日地纺织;《王子和公主》中,即便贵为公主的女主人公也不得不每日洗碗。

可以看出,格林兄弟在改写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书写会“诱导”人懒散放纵的故事。这种处理与民间流传的故事形成了反差。

在民间看来,辛勤劳作并不一定会引领人走向幸福,反而会造成美貌的消失与身体的损伤。精于纺织暗示的勤奋与心灵手巧,往往是女主人公拥有美好婚姻的保证,但是勤奋工作往往也会造成身体上的压迫。

“人们看到,努力工作是提升社会地位的有效手段,就算不能提升,起码也能够和之前的境况持平,但辛勤劳作也意味着对身体的损害,这就同努力工作的最初目的,即想要过上幸福生活的初衷背道而驰。”

可以看出,从民间故事再到儿童经典,《格林童话》的流变也折射出了背后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它会受制于当时的道德与审美期待。塔塔尔的研究提醒了我们,《格林童话》中有哪些属于民间故事里的文化想象、哪些受到了编写者的价值观的影响。

由此可见,一部童话的诞生与改写,也是时代价值观对文本的渗透。

· END ·

作者丨夏周

编辑丨张文曦

校对丨杨潮

今 日 话 题

你最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是哪一个?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

喜欢这篇文章,请让我们知道↓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 青蛙王子 魔镜魔镜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