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吹了一整年的“霸权”,变成冲击波了?-天天热文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12-06 09:44:53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转载事宜请后台询问哦

文丨折舟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鹿九

在2022年的尾声,回看整个动画业界,电锯人肯定最微妙也是评论分化最严重的作品之一。

从PV诞生之出的“油腻”之争开始,很难见到有什么动画的观众能够从第一集到第八集的每一个要素进行争吵的。

3D该不该用、人物设定、写实系演出的效果、压榨中割、档期紧张、声优棒读、打戏好不好看……

而与争论相伴的,是从开播以来持续下降的讨论热度和收视率,在很多评分榜单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坐拥恐怖的制作以及宣发资源,从一年前就开始造势,背靠索尼,甚至连制作委员会都不用的《电锯人》一路走到今天,它的表现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那么,它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有的话,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在十月底,《电锯人》的监督中山龙因为一次访谈被日推的网友冲到关闭评论。

而这次访谈里,最让人注意到的,是这一条

“因为藤本树本人很喜欢电影,所以想把写实和电影的感觉融入其中。甚至不想做动画,而是做成电影。”

这也是被骂的最多的一点。

其实只从这一点来看,中山龙的想法并没有特别离谱。藤本树热爱电影是人尽皆知的,在讨论藤本树的漫画风格时候最常见的一个形容就是“电影感”。

所以这个玄玄乎乎的“电影感”,到底是个啥?

众所周知的是,漫画的表达框架很大程度上确实借鉴了电影,从三十年代末开始,电影的机位和剪辑就开始在美国漫画中普及,日本的远古大神宍户左行也开始尝试用电影的手法表现持续的动作。而从一九四七年酒井七马和手冢治虫创作的《新宝岛》开始,“模仿电影的镜头意识”成为日本现代漫画方法论的重要课题。

而镜头意味着什么?

电影是一秒二十四帧的真理,而摄影机作为一种人造物,模拟、解放了人的视觉模式,并通过图像的更迭或重复,呈现了时间的流逝。

而漫画作为无法消失的图像,通过对电影镜头的借鉴,获得了表现“时间运动”的能力。就像上图的四格,你可以得到的信息除了“有个人在路上开车”,还可以得到“他一直在开,从路的一段开到另一端”,画格彼此之间差异与联系暗示了时间关系。

当然,这是特别粗略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表达“时间”在故事里的绵延、流逝、收缩或扩张是漫画所谓“电影感”的来源。

而藤本树,是近几年漫画家当中,对各种动作的时间体验把握最精准具体的了。

体现在技术上就是,藤本树经常拆分一个动作,然后把它们分解在相近的画格里,利用它们之间微妙的差别(视角上的或画格大小上的)形成具体的时间感,配合台词和剧情。

比如像这样

在“看电影”—“流泪”—“看玛奇玛”—“玛奇玛流泪”—“转回头(包括停顿、垂头、重新看向电影)”——“两人继续看电影”这个过程里,时间的张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随着电次进入情绪,画格逐渐变大,仿佛离电次越来越近,你阅读的时间增长,然后电次“看”向玛奇玛。

随着画页翻过,在较大的一格里,玛奇玛在光影中无声的流泪,这一刻,在藤本树的诱导下,你体会到和电次一样的心情,就是“霎那即永恒”。

然后在右下角,电次的三个动作,画格规格一致,看向电次的视角一致,你脑海里想象每个动作持续的时间一致,均匀地延宕了上一个画格的情绪,同时距离相比上一页拉远,电次的表情也平静下来,为最后一个画格做铺垫。

最后在左下角,你横在了屏幕和观众之间,用一个漂浮的视角,观看着观看电影的两人。

很少的台词,两页也没有交代什么特别的信息或者情报,也没什么动作设计,但是却酝酿了二者之间微妙的情感气氛。

或者是前年广受好评的《Look Back》里的名场面:

这个甚至不用多做解读,相同的景深,均匀的阅读时间,人物逐渐向前移动,逐渐舒张动作,雨滴逐渐密集,你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生成了,变化了,但不知道是什么,然后一个翻页

非常的顺畅,也非常的到位,对不对?

类似的还有主人公反复出现的背影,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每一次背影出现时,画格规格和画面内容的微妙差别,以及这种模糊了主观客观的镜头,最开始是从哪里进行铺垫。由于版权问题,这里就不多分析了。

当然,“电影感”是一个很大很模糊的范畴,但可以见得的是藤本树在狂气和神经病的内容之外,对他的分镜序列有很工整的设计。

而不是他着力还原现实生活里的动作设计,或者是模仿了某部电影的构图。(不是说他没模仿,而是这个东西不是他漫画里阅读体验的核心)

然后在《电锯人》的动画里,这种电影感被中山龙理解成尽可能复刻真实的镜头拍摄的效果。

其实这种效果虽然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在第一集的前四分之三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由于动画和实拍本身的异质性,反而突出了影像的质感。

问题出在动作戏上。

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镜头调度。

拿藤本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朴赞郁的《老男孩》来说,一样的局限空间里的群殴戏,一样是械斗,甚至脏乱的环境都有雷同,实拍电影导演是怎么设计的?

在这一段长镜头里,布景、灯光、人物的走动、摄像机移动的速度、构图时的视觉重心、打架的节奏疏密都是相互配合的。

比如匀速前进的镜头和漫长的甬道,一起模拟出一种横版格斗游戏的形式感,而灯光的明暗交接恰好和人物的走位和打戏的起伏相合。

最后完整地呈现出暴力、混乱和黑色幽默等美学效果,并且和电影此前的镜头调度有某种接续关系,这就使得叙事格外凝聚且有张力。

好的镜头调度除了气质,更重要的是综合镜框里的一切元素,像厨子炒菜一样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电锯人》第一集末尾的打斗上。

很多人都说这段的问题是不够燃,我们姑且将中山龙想要的演出效果理解为“用一个疏离的视角来观察死斗,从而形成荒谬感。”

但问题是,在战斗铺垫完成之后,一整段的打斗镜头里,一会是近距离电次变身特写,一会切成中景,一会是近距离跟踪镜头,一会又切回中景,而这些镜头在切换时没有保证动作或者视角的衔接,我就感觉我和那个老鼠一样,再犄角旮旯里一边瞎窜一边偷窥他们斗殴。

且不论这一段光影打的非常呆板的问题了,这稀碎的镜头切换破坏了整段动作戏的效果。如果需要一个冷漠戏谑的视角,干嘛设计那几个特写镜头;如果想要流畅的打斗场面,又为什么动不动切得和植物大战僵尸一样。

到底想要什么效果?

这段打戏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想做成普遍的燃系场景,于是把打斗切的稀碎,就像寸止一样,主要目的就是不让你爽。

但问题是,不让我爽的过程里,你的镜头语言没交代更多的东西。除了基本的场景和人物动作,视线引导、光影结构、构图、人物位置、摄像机动作和剪辑,每一个元素都缺乏设计,每一个元素都索然无味。

哈内克是说过:“近距离呈现苦难是下流的。”但人家没说过:“把一场动作戏拍得细碎是不下流的。”

更不要说节奏的问题了。

同样的问题还有和蝙蝠恶魔对战的时候,俩人刚准备打呢,唠上了。

而这段对白也是一样的问题,可以不走燃系,但是荒诞、有趣或者意味深长,这些对白可以呈现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啊。

最后剩下的只有“哦,俩人聊了一会,都挺有礼貌的”这一种感慨。

这几集里表现比较好的,反而是走了常规燃系战斗的水蛭恶魔之战,不再过于频繁的切镜之后,观感起码是流畅的。

不过在这集里负责演出的是吉原达矢。

以及三十号播出的第八集,很有争议的秋和刀哥的战斗。

动画采用了所谓“真实系”的作画,让早川秋的动作规律非常接近现实生活。在由藤本航己和山崎爽太负责的片段里,秋的身体重心、动作启动甚至于衣服褶皱都很接近现实,很强大。

但是问题出在了刀哥身上,受击以后,刀哥的身体会出现一个显著的卡顿,而在回击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有些拖沓的挥刀动作。

这个动作,放在一个和秋一样人类身上没什么问题,但放在恶魔人身上会有种强行被钝化的观感,而更要命的是,这种动作规律和之后二次对战秋、以及迎击幽灵恶魔的时候完全不同。

毋庸置疑的是,这段动作戏,包括之前狐狸出场前的黑白闪效果,原画师们的努力和水平都可见一斑,但最后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为了真实而真实”的奇特感受。

这是《电锯人》饱受争议的最重要的原因,“真实系”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它应该服务于影像的整体效果,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目标存在就够了。

而动作戏的乏善可陈只是一个诱因,在另一层面上,中山龙对电锯人整体基调的把控,也并没有十分精准。

《电锯人》原作里,吸引人的部分有很多,比如癫狂的虚无主义底色,狂气的画面构图,充满无厘头趣味的人物设计。

但支撑起整部作品魅力的,是藤本树非常执著严肃的道德思考。

人应该如何存在?

人应该如何相信自己的道德?

人应该如何与他人共处?

一个非常显著的思路就是,在世界不断灌注恶意,家庭条件颠簸不定的情况下,电次依旧是一个大多数价值评价里的“好人”。

而围绕着道德的,是电次的家庭观念、肉体欲望和社会定位,可以说,这些他从未放弃过的伦理疑虑,始终贯彻电次的人物内核。

这种疑虑外展向世界,则是极尽的破败和芜杂。

不要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风格设定,在漫画的语言里,这直接构成了最基础的世界观:缤纷而肮脏的世界,贬值的、肆意飞溅的血肉,复杂残破的建筑楼群。

这是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在故事之下形成了“血肉—人造物—规则符号”的体系,成为理解人物的无言背景。

这是人物思考的环境,也是他们切实生存着的世界。

但在中山龙的镜头下,整个城市萧索有余,荒诞不足。

当然,还原原作的气质和世界观是不是改编动画的必须,这一点见仁见智。只是对我个人来说,阅读《电锯人》最宝贵的体验不是什么“虚无主义的狂欢”,而是在一个满是恶意的世界里,一个少年应该如何生活。

很多人说,如果这部动画的名字不叫电锯人,那么它早已经被人吹爆。用业界顶尖的质量,收获的却是这样的舆论,百分之八十是观众太苛刻的锅。

但同样的是,如果不是电锯人,那么这部动画还会获得如此恐怖的制作班底和宣发水平吗?

诚然,从平均水平来看,《电锯人》的动画表现根本不能算不好,但是不论是原作、宣传、班底还是访谈里,MAPPA给人的信号都是“做个一百分的作品征服市场!”当最后呈现的效果只有七十分时,不满意是观众的问题吗?

这甚至不是期望过高的问题。要知道在整个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压榨二原和中割”这样的消息被听到了不止一次,甚至在最新一集很明显的出现了二原和中割不够,打磨不足的情况。

在如此煞费苦心的制作力度下,出来这样的效果不说回应观众的期待,能不能够回应制作组的期望都是一个问题。

客观来讲,动画在非战斗镜头的演出表现,比如帕瓦的奔跑、姬野前辈夜袭电次和秋的清晨家务片段,做的都非常好,但是这些片段没能支撑起《电锯人》里坚硬和深刻的部分。说到底,这不是一部用日常文戏来统摄全局的作品。

到目前为止,《电锯人》动画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点子想了很多,但是操作却一般的选手。

在实验和爽感之间不停折衷,最后卡在尴尬位置的电锯人,还能够起飞吗?

hi,这里是情报姬~

想更早看到编辑们的文章,可以wx关注下我的公号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笔芯

往期精彩,点击可达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家庭观念 横版格斗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