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从乐手视角浅析《孤独摇滚》中的音乐知识与乐队心得-热门看点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2-12-10 08:01:03

【本专栏由键盘手保护协会赞助推出】

演绎着四位性格各异的少女们在乐队活动中成长故事的番剧《孤独摇滚!》(ぼっち・ざ・ろっく!)开播以来已有一月。创意满溢的演出、激情畅快的音乐还有原作赋予的对社交恐惧的代入感,让无数观众青睐有加。

Up主自己的入坑其实说来简单:因为我曾和小波奇一样,与琴友一同组建过乐队,将一路的喜怒哀乐留在一次次演出的舞台上,看着动画中的共鸣也会会心一笑。


【资料图】

今天,我就从一个乐手的视角来稍微讲讲,截至目前的剧情,细节之中都蕴含了哪些音乐上的小知识:

(Up主毕竟不过是普通爱好者,所以如有更专业的观众朋友希望补充或纠正的,还请在评论区中斧正,之后将统一整合编辑)

我们从第一集开始讲解:

我们的小波奇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他的1957 Les Paul Custom Reissue。熟悉乐器的观众想必都对这款经典琴型再熟悉不过了。这种俗称“葫芦琴”的形状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除了《孤独摇滚》,其他音乐类番剧的角色,例如《轻音少女》的平泽唯、BanG Dream!的美竹兰还有Argonavis的五绫结人等都在使用这种琴体形状的吉他。

在小波奇的吉他上我们能看见一个金色的拨杆。它是负责什么的呢?

这种装置是控制拾音器档位的拨杆

所谓拾音器,就是将电吉他的琴弦(用铁镍等磁性材料制成)的震动通过切割磁感线原理以转化成电信号的部件。分为主动拾音器和被动拾音器。下图展现的是主动拾音器。

对于Gibson的档位而言,最下面的档位接通用靠近琴桥的拾音器,音色偏硬朗;中间档位同时接通两块拾音器,音色变得稍微柔和一些;最上面的档位接通靠近指板的拾音器,音色最为柔和。

我们可以通过细节发现后藤一里在自己录制音频,以及演出时都在用琴桥拾音器,这也与她所演奏的硬朗风格相关。

而她在教导喜多郁代弹吉他指法时(画面展现的是第五集,此时并未接电),可以发现她将拾音器档位调到了中档,即两个拾音器同时接通,提供稍微柔和一些的音色,便于为喜多酱的独奏部分进行铺垫。(当然,也不排除在琴包里有磕磕碰碰把档位碰歪了)

接下来小波奇拿出的这本和弦书中给出了几个大调和弦:E、A、G、C、D

一个大调音阶,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排列,以最基本的C大调为例,我们念的Dol-Re-Mi-Fa-Sol-La-Ti对应着C-D-E-F-G-A-B。

这张图里的和弦用到了吉他的空弦(不需要食指横按),故称为“开放和弦”。

一般的六弦吉他标准调弦是E-A-D-G-B-E,多数情况下以A2 440赫兹作为标准音。当然也有部分乐手或乐队偏好以415Hz或442Hz等频率作标准音。

对应地,第三集中喜多郁代说她不明白Minor Chord是什么意思。

所谓Minor Chord,就是小调和弦。

一个自然小调的排列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以A自然小调为例,是A-B-C-D-E-F-G,Dol-Re-降Mi-Fa-Sol-降La-降Ti

而和声小调将第七级提高半音,变为Dol-Re-降Mi-Fa-Sol-降La-Ti

以此为基础构成的和弦,就是小调和弦了。

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看我的视频:

下面我们来到演出场所。本番剧的场地取材协力是下北泽SHELTER Livehouse。这里也是典型的地下舞台。

在地下进行演出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会扰民。这也是“地下乐队”和“地下偶像”等名词的来由。

(Up主和朋友也遇到过露天演出已经事先获得批准但还是有住户投诉扰民的经历)

当然,现实中不要学广井小姐在不允许卖艺的地方扰民哦。

这里虹夏介绍了音控。虽然乐手在演出前会事先进行试音,这里音控也会负责调台的工作,但实际上台后乐手的站位是在许多音响的背面或侧面,给自己听的是返听音箱。她们可以通过返听音响的音效来进行动态调节。然而面向观众的音响设备确切的音效会如何就需要音控来帮忙了。通常大型演出中,音控的位置会在舞台正对面确保收到的声音最为平衡,也有的会设于舞台侧面定,有独立的音响以供评判音效。

小波奇泄气躲进的垃圾桶上写着“易燃”。因为地下Livehouse堆有大量线材和隔音棉等易燃物质,且要用到许多大功率电器和容易发热的照明设备,且逃生通道狭窄,所以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消防设备也要齐全,员工需要懂得熟练使用,观众也要自觉做好消防安全。

这里虹夏递上了一份乐谱,对一位赶鸭子上架的乐手来说,足足五页(不知道有没有双面印)的乐谱如果是细节备至的话,那光是背谱就足够头疼。所以小孤独如果不是低头照着乐谱弹的话,那么很大可能会结合着和弦走向来现场发挥。不过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而言来现场发挥嘛……

(回想起来Up主第一次上Livehouse和波奇差不多,是给缺键盘手的朋友的乐队去救火,不过起码他们给了两次排练机会)

现实情况下,对于演奏任务十分繁重,演奏乐曲数量非常多的乐手,譬如酒吧驻唱而言,他们的任务十分繁重,是不会有大量宽裕时间来预先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谱的。这时他们通常会利用这种功能谱来识读:

这里第三集波奇教喜多弹吉他的地方也是用的也是和弦表记

讲到这,我们再来说说音响上的细节:

音乐博主Twosetviolin双琴侠曾说过:对于一个乐手而言,他们平时做的事情,除了精进演奏技艺以外,还会花时间琢磨如何将声音投射出去。

这里小波奇将插头接进的器件叫箱头,功放,下面的扬声器叫作箱体。这里的箱头型号是Marshal JCM900。演奏者拨动带磁性的琴弦,通过拾音器的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信号。然而这些信号仍然太弱,必须通过功放设备将其放大并加工,才能在扬声器中播出。

第二集中小波奇在房间中用的音响则是YAMAHA THR5 V2,这是一款十分实用的家用小音响。

但说了这么多,不知细心的琴友有没有发现,从头到尾,有一样电声乐常用的物件好像从未出现过:

效果器呢?

无论是凉的贝斯,还是波奇的吉他,貌似都是直接连进音响,没有经过效果器。

回到一开始,壁橱中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小波奇自己录制音频时是将电吉他接入声卡,并转换成电脑的数字信号的。或许她的电脑中有软件效果器也不一定。

讲回到小波奇的合奏能力上面:

每天练习6小时的后藤一里,三年算下来总练习时长也有6570个小时了。对这个级别的吉他手而言许多基本的操作可以说是刻在条件反射中的。因此,纵使再怎样社恐,像初学者那样按弦按不紧或弹劈的错误犯的可能性不打。她的问题更多会出在例如——把整队节奏直接带崩掉、某些要所有声部一起进或一起出的乐句进不齐或出不齐这样。相信即便是在有班级合唱过的观众都能体会到队友扯都扯不回来的绝望感。

在大家谈论喜欢的乐曲时,凉的选择是Techno和阿拉伯音乐。她的选择体现了她的音乐理念:和波奇的专精吉他演奏不同,她的方向更偏制作,因此会主动去兼收并蓄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充实自身。这也为后面她负责作曲埋下伏笔。

这里(用一个贝斯笑话)提到了乐队业绩与收益挂钩的事实。诚然,对于没有资源的新乐队而言,前期投入是十分巨大,且收益也是不稳定且难以预期的。

例如我们熟知的Beyond乐队在成立早期也为了积累人气而自掏腰包举办演出,初期的大力投入也让他们收获了最早一批忠实听众,为后面的广受欢迎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来到第三集的喜多回

请问:现实中有像喜多一样不会乐器就跑进乐队的乐手吗?

答案:还真就有,例如朋克乐队Sex Pistols乐队的前贝斯手Sid Vicious,刚加入乐队时据闻并没有现场演奏的能力。

在这里喜多说的“我以为这根木棒是装饰用的”,指的是吉他的品丝。通过按压不同的品格,让琴弦压在品丝之上,可以控制琴弦的有效长度以控制音高。

一些有趣的乐理知识是:琴弦上每高八度,振动频率提高一倍,而对应的弦长也缩短一半。

这也是一个吉他弹自然泛音的诀窍:只要估算一下所弹音的一半弦长位置,就能点出对应的高八度自然泛音(譬如,如何在没有24品的吉他上弹出24品泛音)。

这里可以查看一篇专门研究琴弦振动的论文:

此外一些知识可以看我的专栏:

到剧情的这里,其实懂行的观众已经能从喜多的琴包中推断出一些细节了

作为一名Ibanez RG550用户,我眼尖地发现这个琴包的样式有些眼熟

查阅资料后,确定是Ibanez IBB541琴包:这是一个贝斯包。

从这里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喜多的琴包琴颈比小波奇的琴包要长一些。

说到喜多最初买错了一把Ibanez BTB866SC贝斯,她之所以会认错,是因为这把贝斯有六根琴弦。

一般而言,六弦贝斯是在普通的四弦贝斯基础上增加一根低音B弦和一根高音C弦。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还会有更猛的搓衣板贝斯:

在喜多练琴时,这个镜头展现了她的吉他琴面:

喜多的Gibson Les Paul Special Double Cut Junior只有一个拾音器,因此不需要像后藤一里的吉他一样换挡。她的吉他有两个旋钮。靠外侧的是音量旋钮,调整吉他输出的音量(原理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而靠内的则是拾音器功率的旋钮,这两个旋钮都处在10的位置,也就是开到最大。

毕竟喜多是新手,练习闭合的F大调和弦还颇为困难。

正确的F大调和弦按法是这样的(Up主个人习惯是按小横按)

这里,注意喜多的拨弦手,她此时食指第一指节略微弯曲,与大拇指轻夹拨片,其余三指自然舒展。类似“OK”的动作。

在速度并不高的乐曲当中,"OK"型指法可使手腕对整只手的控制集中于大拇指和食指之上,利于经济过弦(不过好像有的吉他手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且可通过大拇指和食指的微妙变化调整拨片触弦角度,以期多变的音色音效。另外,由于右手的后三指以及手的侧面自然舒展,因此在失真的音色下,更加方便护弦消除杂音,减少在大音量下出现回授的可能性,令音色干净倍增。

此外,这是第三集中刚开始系统学习时,由于此处我仅放图片,不能放动画,实际上这里喜多拨动五弦时,相邻的两条低音弦都在振动。这种共鸣是十分正常且频繁出现的,在失真度高的音色中尤其要做好护弦消除杂音的工作。

当镜头来到第四集,这里喜多在练琴时的,相邻琴弦的共振明显减少了,体现了喜多护弦意识的进步,也侧面展现了后藤老师的教导有方。

到了试音舞台上,要用力刷强力和弦的喜多,手势就变成了握拳。手指与拨片接触面积更大,且由于后三指收拢,手腕对整只手的控制范围延展到手本身,使音色更具有冲击力与颗粒感,低音更具爆发力,在长时间速弹时因拨片运动幅度小,而显著提高速度且疲劳感减小。

这个镜头,后藤一里在弹奏高把位分解时,拨弦手法是食指第一指节稍微弯曲,与大拇指紧贴拨片,其余三指自然收拢成空拳,小指搭于琴面作支撑。因有手指为轴作支撑,故对于拨片的控制效果较佳。

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看我的专栏:

这里喜多吐槽了“干主唱唱歌时很拉风,但是间奏时别人都在弹自己干站着很尴尬”。

然而其实只要你够狂够猛,一样有节目效果:

例如某位因为跳水把观众砸进医院而被告上法庭的Skid Row乐队主唱Sebastian Bach。

结束乐队在创作《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的创作模式是,小波奇先写歌词,凉再根据歌词进行作曲。当然,创作无定法,也有不少歌曲是先由作曲者作出乐曲,再由作词者填上歌词,例如古代的各种词牌名曲牌名。

当然,在先有词再谱曲的模式下的作词者作词也不能太放飞自我天马行空。拿Up主自己的经历举例,我曾接受过某位朋友的乐队的委托让我为他们的歌词谱曲。结果我拿到歌词后直接懵了——歌词太长,主体段落很多,有些段落还是奇数句,他们还提出了时长要在五分钟以内的甲方要求。

我:“你莫不是在消遣我?”

当然,如果带着任务,例如为活动主题曲作词或创作校歌的话,甲方要求还是要非常重视的。

后面,凉道出了她从前乐队的冲突史:在“表达自己”与“迎合观众”间的抉择。诚然,所谓摇滚,最为灵魂的并非多么花哨的配乐,而是其自我抒发的心气。

相信不少两广地区的观众,对Beyond的“海大真光喜”一整套歌曲不说是耳熟能详吧,也算是能以歌词对暗号了。这几首热门歌曲的背后,同样是这支初心始终在金属的乐队在践行自己的理念与为了商业成绩而满足市场间的权衡。

不同成员之间理念的冲突,也是做乐队中真实的一面:只要是上道的乐队,争执和不合是永远会伴随的。这也是团队合作的生态: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永远伴随着观念的交织与碰撞。

不过说起奇葩的开除理由,就不得不提铁娘子乐队的前任吉他手Bob Sawyer

他被开除的理由是——经常用牙弹吉他。

这里,我不建议把吉他这样放在地面。因为很多吉他的琴头是有反角的,让琴头触地对琴颈不好,并且也容易刮花背面的漆面。

下面再解说解说试音舞台:

一张图解析虹夏的鼓组配置

更多内容可以看我的专栏:

这里注意一下三把乐器的接线方式:是从下往上,先绕过背带一圈再接上插头。这是为了避免在舞台上因为别的乐手的误踩或移动中勾扯到其他物体而脱落造成的插头松脱。

两个麦克风的音源线都在麦架上绕一圈的做法也是同理

此处店长的评价很对:一场演出主题是音乐,但组成部分不只是音乐。台上人与观众的互动:她们向观众传递什么,都是包含在内的内容。要是台上乐手都在低头弹自己的部分,那观众又何必来听现场呢?在家听MP3岂不是更精致?

如果说录音室的作品是工笔画,一撇一捺都要细致入微,那么现场就是印象派,只要整体结构保持完整,很多细节的东西是可以为了效果而平衡的。用我自己的舞台经历来说,我和观众互动时,和我全力支持其他声部演奏时,所弹的同一段乐句是两种处理方式,比方说保留根音走向的基础上加花等细节减少一些或玩花一点,取决于现场的需求。

(另外,站上过舞台的乐手会知道,在炽热(物理意义上)的灯光照明下,乐手如果不认真看的话是很难看得清观众细节的,因此要主动有意愿地引导观众的互动,而不是等待着去迎合——瞬息万变的舞台上你是迎合不来的)

这里,毕竟凉作为舞台经验最丰富的贝斯手,在其他人相对肢体动作少的映衬之下,街舞跳得也最欢了。

受限于剧情未完,接下来我还会继续从番剧中发掘更多音乐上的细节与大家一同讨论

也欢迎观众朋友们为我补充以及纠纠错~

我是催眠区(确信)Up主不依,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细致考据!

写在最后:无论任何时候,练琴一定要跟节拍器!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LIVE HOUSE 自己录制 现场演奏 青睐有加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