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对话《中国奇谭》导演陈廖宇:主角是十八线小妖怪,起初未设打工人底色-世界时快讯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3-01-16 13:48:26

连日来,国产动画《中国奇谭》走红,自1月1日在B站上线至今,仅播出3集,就获得了逾8000万的播放量,评分9.9。有人称,“这可能是2023年最好的国产动画。”

该片在收获高分口碑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从“家长”角度炮轰《中国奇谭》,质疑其没有教育意义,第一集就把孩子“吓哭了”。“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的童年阴影。”


(资料图片)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曾表示,短片的创作风格比较极致,具有探索性,“不用过多担心我们的艺术形式过于个性,观众是不是不能接受。长远看,如果导演都加入到更为多元的、具有独特审美形式的创作中来,这也是对观众的培育。如果观众每天打开屏幕都能看到风格多样的片子,那他也就见怪不怪了。”

《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提及,在制作过程中,团队也考虑到,这部短片抵达的受众面更广,在结局上做了调整。

“第一版是开放式结局,在大圣将小猪妖打晕时结束。后来,我们担心这个结局有点残忍,因为它抵达的受众群会更广,尤其是少年儿童。我让小朋友看了下,他们普遍说,为什么小猪妖要死呢?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更温暖的结局,留一些希望。”

【1】聚焦“非主流角色”,现实议题引发共鸣

“人人都住在浪浪山。”

很多观众看了《小妖怪的夏天》后都发表了这样的评论。有人感慨“打工人”的代入感很强,“我好像那只小猪妖”。

网友的“二创”,也让导演於水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二创”作品叫“浪浪山五人组”,画着初到浪浪山的五个小妖怪,“那个表情像大家初入职场的合照,每个人都精神矍铄,对未来充满期许。”

谈及创作过程,於水起初并未给小妖怪预设“打工人”的人设。

“一开始我们的设定是,小妖怪一定是‘小人物’,要让人一眼就看出,它肯定不是‘领导’。”在角色设计上,於水给小妖怪们设定了“一眼能看到底”的接地气形象,城府不深,天真单纯。

一个小妖怪,生活在大狼洞,位居最底层,它会遇到哪些问题?於水把人们生活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写进了剧本。团队审片时,有人提出,这不就是打工人吗?“现在反过来想,确实它就是打工人的折射。”

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看世界,是於水作品里的共性所在。200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研时,於水用Flash软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生活原来是这样的》,获得了国内首届学院奖最佳动画片。他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去呈现当代的社会议题。

谈及创作理念,於水表示,他希望作品能与时代合拍,让观众产生共鸣。

“这些短片的主角都是‘非主流角色’。比如,我们找了一个特别主流的小说《西游记》,但是主角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十八线小妖怪。”《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说道。

陈廖宇提到,《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共8个单元剧,由11位导演制作,意在呈现中式美学的多元风格。

“这八个作品,有传统的,也有当下。”陈廖宇表示,这是一个具体而又开放的半命题“作业”,他支持创作者对“奇谭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奇谭”的概念虽诞生于传统文化,但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并不限于传统民间故事。

不同的短片故事,呈现出导演对不同议题的关注。一些导演在短片中讲述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也有关联。

《林林》想表达的主题是身份认同,当人们想要融入不一样的群体,如何与自我和解。导演杨木回忆,他中学时,性格内向,曾羡慕过人缘好的同学。他主动地去模仿那名同学的说话方式、走路姿势,希望以此来获得更多朋友。

杨木提到,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一阶段,“我们会羡慕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时羡慕哪个同学人缘特别好,工作时觉得其他行业是不是更挣钱。但实际上,当你强行让自己去融入那个群体或状态,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可能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林》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她本是一只狼,是群居动物,但是因为猎人大肆捕杀狼,山里只剩下她和母亲。对于林林来说,她难以忍受这样的孤独,于是内心向往融入人类的生活。

杨木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来达到映射的作用。例如,林林居住的山洞有人类的壁画,内容是猎人和狼战斗的过程。包括,人类是狼脚印,而林林反而是人脚印。

“林林住的地方,曾经是人类住的地方,而人类其实又披着一身兽皮,很像动物。”杨木坦言,他想表达的是,片中的人和狼,就像镜子的两面,互相映照出对方的灵魂。

“‘奇谭’是想象的产物,是人们对未知的世界的一种想象,也可以是对内心欲望的投射,甚至是人性中某一侧面的具象呈现。”陈廖宇说道。

【2】用八个不同的方式,尝试国风动画的表述方式

在采访中,导演们都提及,《中国奇谭》能如此出圈,是没有预料到的。

“没想到会这么火。”於水分析,《小妖怪的夏天》的题材视角和他此前的作品类似,但是这次用了《西游记》的背景设定和人物,故事性更为完整,制作更加精良。“这个短片前前后后做了一年半,我做其他动画,可能半年就能做12集。”

谈及如何将传统国风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时,於水表示,传统的国画比较写意,西方的绘画讲究光影,“我们这个题材属于叙事性比较强的风格,会追求代入感,需要有写实的元素,所以加入了一些光影和光线。”

在於水看来,他理解的中国风格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国风格的元素,比如灯笼、熊猫、爆竹等符号,二是中国美学,如画面风格和留白。最深的层次则是民族性格。“看完这个故事,会真的感觉和我们特别紧密地贴合。”

《中国奇谭》的8部短片,采用了多种美术风格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的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

然而,难点在于,大多观众对于三维动画有固定的审美“印象”,认为不够国风。“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欧美的三维动画,更为强调光影、夸张动作、写实表演,其实不太符合中国传统美学。”

如何让三维动画带有中国美学的意蕴?杨木表示,他想用一种“神大于形”的方式去营造东方感,所以几乎没有使用具有中国符号的画面元素,“想把它做得更散文一些,像诗歌一样淡淡的感觉。”

他在三维动画中融入了定格动画技巧,想用更平缓地方式去讲述故事。“有些观众提到掉帧、卡,实际上那是一个有意设计,中国人表达情况的方式是很内敛的,如果做纯写实的三维动画,会显得很僵,反而是融入定格动画,打破一下流畅感,会有‘拙拙’的感觉。”

在美术绘制上,杨木在色调和光影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在美术上,他绘制远山等背景时,用了中国画的三远透视法,使用了大量的雾和留白。在人物光影上,他很少使用三维动画常用的修饰光,所有的外景几乎都只用一盏柔和的灯光。“三维常见的轮廓光,会把冷暖拉得很开,把面部对比度做得很强。但中国画会更注重人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人物塑造上,我会把光线故意‘打得很平’。”

他还在林林回家的过程中,加入了一段原创唱词的片段。他透露,团队制作时,在作词上参考了《诗经》《楚辞》的感觉,但并未完全套用,作曲则是从敦煌壁画的拓印曲谱上获得灵感。

“我觉得《中国奇谭》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用八个不同的方式去尝试一下,国风动画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述方式,在画面上,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杨木说。

【3】打造《中国奇谭》IP宇宙

在《中国奇谭》的众多评论中,於水对一则评论印象很深。“这个评论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触动了我。”

评论里写道:看到这个动画片,突然感觉回到了童年,然后,一个无聊的下午突然变得明媚起来。

不少人提到,“美影厂”是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他们小时候常看美影厂的动画片,如九色鹿、天书奇谭、黑猫警长等,一些作品在如今看来,仍具有开创性。许多人对于美影厂那时的审美体系没流传下来,而感到遗憾。

但是这次《中国奇谭》创作,虽有许多向经典致敬的细节,但是在画面和故事上,没有延续以往的风格,而是呈现出了多种视角的“奇谭故事”,寻找自己独特的中式风格。

对于经典,陈廖宇的看法是,美影厂前辈们创造的经典是在当时的观念和技术之下,“假使那些前辈们到今天还在创作,他也不会一直做那些被我们认为经典作品的风格,一成不变,他们也会有变化。”

陈廖宇回忆,美影厂的前辈对他说过最多的话是,胆子要放大一点,把东西做得极致一点。“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前辈们的创新精神,所以要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利用当代的技术,去确定自己的风格。”

此外,陈廖宇提到,《中国奇谭》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计划,“不是只做八个短片就完了”。

对于《中国奇谭》的未来,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奇谭》在筹备第二季,未来会把《中国奇谭》打造成IP宇宙,每一个短片都会拥有自己的IP发展规划。

“希望我们的创作也能给后来者留下一点启示,如果做到了,那我们就觉得太有价值了。陈廖宇说道。

九派新闻记者 万璇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敦煌壁画 天书奇谭 软件制作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