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正文
新资讯:《冰海战记》第二季 — 一个崇尚暴力的时代与悲剧
来源:哔哩哔哩作者:洞察网2023-06-21 18:49:37

《冰海战记》第二季 完结撒花!

虽然今年的四月是一个挺强的季度,佳作数量可谓是近期之最;但这阵子我自己追番体验最好的,带给我最多思考、让我最为沉浸的一部作品,却是这部从一月就连载至今的《冰海战记》第二季。

《冰海战记》的第一季其实就称得上是当年2019年的最佳候选人,其凭借着足够扎实且细致的描写,为我们献上了一部让惊艳的、以中世纪时期北欧维京人为背景的历史冒险战记。该季度以群像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战士与人民的所思所想;更是将叙事重心投放在男主父亲托尔兹、男主杀父仇人阿谢拉特、以及维京王之子克努特三个角色身上,并借由这三个角色的思想与转变,向我们辐射出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些想法。


(资料图片)

然而,从我的这个简述中也能看出,第一季的故事几乎没有着重去描写身为男主的托尔芬;事实上托尔芬在整个第一季,除去一些打架的高光表现之外,也的确没什么思想上的成长,成日就只想着要向阿谢拉特复仇,这就促使了当时部分观众的不满。不过,一方面是该季度对那个时代的描写、对于其他几个重点角色的塑造,就已经表现得很好,所以我自己对此也不算特别在意;另一方面,则是借由第一季末尾阿谢拉特的结局,以及托尔芬对此的反应来看,我就知道这个角色的成长,会在失去复仇的目标之后,才正式开始。也是因为这样,尽管几个极具魅力的角色在第一季中就已然退场,我也一直对后续可能会出的第二季,抱持着不小的期待。

事实也确实印证了我当时的念想。刚播完的这个第二季,确实将很大一部分的力气与篇幅,去构写托尔芬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成长与改变的;甚至在此之上,由于托尔芬此时身为奴隶的这个视角,作品相对于第一季,也予以了一般普通人、甚至是下等人的视角与态度,并以此去更进一步地向我们展示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性。

当然,第二季也因为是以这样的视角出发,再结合托尔芬的成长与理念觉醒,整个第二季动刀动枪的篇幅是极少的,更多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对谈,以及由此所延伸出来的理念交锋上;所以,如果是抱持着想看与第一季相似的武力交锋、亦或是政局上的博弈的心态来看,那么或许还是会对第二季感到失望。

只是于我个人来说,本作第二季所描绘出来的平民绘像,以及由此所延伸出来的思考,其实是比第一季就已经存在的雏形,还要来得更进一步的。也因此,就我个人来说,我私心可能比起第一季,会更喜欢第二季一些。

而我本篇专栏的后续内容,就会向大家详尽地剖析本作所带来的这些表达、主题,以及那些让我有所思考的事物,究竟是什么。也因此,本作涵盖大量剧情上的剧透与解析,对此非常在意的朋友还请自行斟酌。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逃跑的背后意味着对暴力的否定

首先,我们从托尔芬第二季的成长讲起。

就结果来说,托尔芬第二季最后所思考出来的想法与理念,可以归结成两点:第一,如果暴力是最后的手段,那么最初的手段又是什么?;第二,为了避免动用最后的手段,在找寻到正确的“最初的手段”之前,他选择先“逃跑”来避免武力冲突。

如果单就从结果来看,这样的“逃跑主义”确实是挺丢人的;作为堂堂男子汉,怎么遇到冲突与问题,首先选择的会是逃跑呢?这么去评判确实是有道理的,我自己也认为托尔芬最后的这个“逃跑主义”,还有不少值得去挑刺的地方;但是,借由作品对于托尔芬成长过程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于整个时代背景的悲剧景观的呈现,他的这套主张与理念,放在那个具体环境下,却也还是会如同当下克努特王子所看见的那样,闪耀着光芒。

其实托尔芬的理念,本质上与其父亲托尔兹是如出一辙的。

托尔兹在第一季开篇,就说过一句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话:“真正的战士是不需要剑的”

这句话背后所诉诸的,其实就是对于暴力的否定;这也是托尔芬思考了近整个季度才得到的“如果暴力是最后的手段,那么最初的手段是什么”,几乎一样的理念与想法。甚至,托尔兹当时所做的,其实也是逃跑主义的践行;他从战场上逃走,躲到难以被人发现的冰岛上生活,本质上和现在托尔芬所想要进行的“逃跑”,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换言之,托尔芬所思考得来的结果,其实在故事的最一开始,就已经用他的父亲托尔兹作为例子,去向我们展现出来了。而我也相信,和我一样对当时托尔兹这样一种否定暴力的理想与主张抱持着不小的敬意的观众,一定也是不在少数的。

所以,托尔芬最后的这个理念本身,至少在我这里是ok的、是成立的。

其次,则是托尔芬得到这个想法的过程。

托尔芬为了替父亲寻仇,加入了阿谢拉特的军队,从事杀戮与战争好几年;但是,随着阿谢拉特的逝去,对当时的他来说,自己唯一一个人生目标,也就是复仇,也随之消逝了。那么自此之后,他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由此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第一季里的托尔芬,虽然几乎没有思想上的成长,但是这样一个杀戮与从军的背景,搭配上失去人生目标的虚无与绝望,这一切显然就是作品为了去奠定角色后续的成长与反弹,所安排好的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低谷。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作品来到第二季开头,托尔芬已然成为了一个浑浑噩噩的奴隶、已然对一切都不再在意、已然失去了所有的热情与热忱。而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此时遇到了出身农民的另一个奴隶艾纳尔,以及此时急需人力来开垦新的田地的农场主柯提尔。

后者给予了托尔芬机会,去好好开垦与耕耘农地;而前者,则在这样的劳作过程中,教会了托尔芬种植的魅力、让托尔芬意识到赋予他者生命的那种感动。

这其实是一个我认为非常巧妙的冲突对应。

就作品并没有将杀戮与战争的对立面,直观地放在另一个具体的主体身上,而是将这个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生命剥夺与破坏,与种田这样一个在当代非常基础的劳作中,所能够萃取出来的生命赋予与创造,来进行比较。

破坏与剥夺,虽然或许能够轻易地给予剥夺者快感与满足,但它确实无法带来长远的收益与价值;尤其是其中所孕育而生的仇恨,这股无名火烧到最后,也只会像此刻的托尔芬一样,陷入无尽的空虚之中。

而恰恰是经历过这些的托尔芬,当他亲手将农作物种植出来之后,他站在田野间的小径,望向眼前一片片的农田,这一切都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未来;在这一瞬,我想托尔芬一定被眼前这一道道、他早已遗忘了十几年的光芒,所感动、所感染吧!

也因此,承载自这样的感动,托尔芬知晓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与重视。

而当托尔芬意识到这点之后,他再回望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所作所为,他才会感到如此的愧疚。

他直至此刻,才意识到过去的自己究竟捣碎了多少人的家庭、究竟摧毁了多少人的希望、究竟夺走了多少人的未来。也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不断地做着噩梦、梦见那些被自己所掠夺的人、梦见那个堕入万丈深渊的自己,并不断地自我否定着。

好在的是,站在他身旁的艾纳尔也同样是被掠夺的受害者,而来自于艾纳尔谅解与接纳,很大程度地让托尔芬得到救赎与解脱,并让他得以在内心底里,寻找该如何赎罪的方式与方法。所以托尔芬梦里的地狱、梦里的阿谢拉特,其实分别就代表着他在潜意识中,对于自己的罪孽、以及自己的赎罪,的某种具现化的存在。而在我看来,当他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杀父仇人,以这样的一个形象给呈现出来之时,他才真正地放下了那段糟糕的过去,彻底地做好了往正确的方向迈进的准备。

那么何谓正确的方向呢?很简单,既然自己已经无法弥补过去的过错,那么至少从现在开始,自己要否定自己的这些错误;而很显然的,这个错误,就是暴力。

也因此,我们其实可以由此看出,托尔芬所得出的这个结论,事实上是有着非常厚实的经历与成长来支撑的。

所谓的逃跑主义,它背后所承载的,其实就是对生命、希望、与未来的尊重与重视,就是对暴力的彻底否定。换句话说,所谓的“逃跑”,它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不是打不过你,而是我一旦开打了,我就向那个更高维度的、自己所否定的暴力妥协了;所以与其选择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问题解决方案,托尔芬更愿意去找寻另一条更理想化、也因此更加困难的道路。

当然,这条路必将历经坎坷,从现阶段来看它也有非常多值得挑剔、值得被挑战的问题。这些内容,说实话在本季度中其实也尚未被尖锐的呈现出来,但即便如此,作品也已经借由克努特王子的这个对照组,来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与讨论。

沙漠中的一滴水与一阵风

书接前文,我提到了作品对于托尔芬的理念与道路,其实还落在一个相对理想化的阶段。

就直至目前,托尔芬的理想也才刚刚萌芽,所以他其实还没怎么被更加残酷的现实所压迫,还没有面对到真正意义上更加两难的选择。

或许有人会说,第二季中期,摆在他眼前的,究竟该如何协调阿尔涅斯与农场主之间的矛盾,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理念与想法,提出了足够尖锐的质疑与挑战。这个观点确实也没错;毕竟中期之前,托尔芬的理念还是彻底地不动手、不动用武力,但在上述这段情节中,托尔芬其实也为了守护阿尔涅斯夫妇,与待他不薄的蛇发生了武力冲突;换言之,这段剧情其实已经向我们证明了托尔芬不是一个无脑的理想主义者,并不会宁可牺牲一切也要规避武力冲突的爆发。而这其实也与托尔芬最后所说的,他至少会先逃到逃无可逃的地步之后,再考虑暴力这个最终的手段,是有所相似的。

只是在我看来,作品此时抛给托尔芬的刁难,其实是还不够尖锐的。在演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心中曾一度这样想过:真想要敲打此时的托尔芬,让他对自己的理念产生更多的动摇与坚持,那么如果我是作者,我会直接设计阿尔涅斯的丈夫,也就是格鲁萨尔,去将他的刀子,架在那个对托尔芬等人极好、也帮助他们包庇过格鲁萨尔的大老爷的脖子上。

而如果真的这么去设计剧情,这对于托尔芬来说,无疑会是一个更加两难的抉择;毕竟站在他面前的两人,其实跟属于两种不同的弱势。

格鲁萨尔是身份上的弱势、这也是现版本剧情中,托尔芬有底气去与蛇哥对峙的理由之一;毕竟自己此时动用武力去守护格鲁萨尔,可以被诠释为抵抗来自于上层对待下层的一种隐性暴力,再加上当下格鲁萨尔的确也身负重伤,这也能够使他的抵抗,被解释成一种自卫。

但是,如果现在动手的人,是来自这个各方面都弱势的家伙,只是他现在所攻击的,是身份地位都很高、且对待他们一行人都很好、但身体更加老弱的大老爷的话,那么事情的性质就变得微妙起来了。虽然用比较直观的视角来看的话,阻止格鲁萨尔去使用暴力,是与托尔芬理念更为相近的决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格鲁萨尔在此之前,也才刚刚爆杀了蛇的好几个手下,那么如果此时托尔芬根据他否定暴力的想法去阻止格鲁萨尔的话,他又是出于什么理由,能够在此之前去纵容这样一个早已陷入暴力与杀戮的人呢?更甚者,因为果断行动而阻止成功了的话那还算好的,如果因为自己在这过程中的犹豫,导致了大老爷被杀,格鲁萨尔也因此难逃一死的局面的话,那么此时的托尔芬,又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这个理想主义,最终却促成了最糟糕的这一局面的这个事实呢?

当然,现版本的剧情里,并没有出现如此激进的剧情安排;但作品也还是有借着蛇哥的口,去向托尔芬提出相似的质疑,亦即自己该怎么去向那些被杀的手下交代。而很显然的,托尔芬面对着这样一道难题,他其实也回答不上来。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托尔芬的理念,确实还只是雏形阶段;怀揣着这样相对稚嫩的想法,他确实在后续的故事里,还会吃更多的苦头,还会面对更多的困境。

如果我们说的更具体一些,托尔芬的这套理念目前存在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在于他的能力、一个在于他的标准。

如果托尔芬手上拥有足够多的资源,那么他或许就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扩散不俗的影响力,甚至动用这些资源去调停一些纷争。而这,或许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身边的人避免优先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进而规避因暴力而起的双输局面。但现实就是,当下的托尔芬就只是一介奴隶,即便到了第二季的最后,他也只是变成了一般的普通平民;这样的他,又怎么可能去广泛地影响周围的人,又或者说白了,周围的人又凭什么听他的呢?

而且,所谓的资源与能力问题,其实也只是表面而非实质;能够尽量避免,不代表永远都不会发生。而如果现在就发生了这样两难的事情摆到托尔芬面前,他究竟该如何行动、他的标准又在哪里,他的逃跑主义在面对“自己人”之间的暴力冲突的时候,他又该如何是好。而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一开始说,托尔芬的这套理念,其实尚未接受过非常严格的检验与质疑。

尤其,在这样一个人人以战斗为荣的时代下,他这套特立独行的想法与理念,确实只能说是沙漠中的一滴水了;坚持贯彻这套理想到最后,站在比较现实的角度出发,不太可能会是这滴水硬生生地在沙漠中繁衍出一个绿洲,而只会是这滴水被沙漠的热气给蒸发掉。

换句话说,即便托尔芬在本季度末尾,借着自己挨打100拳的这个举措,获得了一次与王子之间的对谈机会,甚至因此劝退了王子与其军队;但必须得承认的是,这次也只是运气好遇到了王子,如果遇到一个更加残酷的君主、遇到了妥协于时代的战斗狂,那么最终他所迎来的,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结局了。

虽说作品在本季度尚未足够尖锐地去挑战托尔芬,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品在此安排了克努特王子,去作为托尔芬的对照组。

或许有人会认为王子的立场与托尔芬相反,会认为王子所想要达成的理想,与托尔芬是不一样的;但两者的终极目标与理想,其实是一致的。毕竟连王子自己最后也坦言道:能够再遇到一个同路人(代指与他和谈的托尔芬),是他的一大幸事。

只是,虽然目标一样,但是采取的手段却是截然不同的。

托尔芬的那套路线,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总结成“过程正义”;就是为了确保“否定暴力”的这个目标,他尽可能地在过程中也要避免使用暴力。而由此,他得出了“逃跑主义”的这套方法论。

但是王子其实很早就敏锐地洞察出这个问题的源头。虽然他口头上的说法,是否定“神”;但这句话背后所暗指的,是“神”所诺许的这个现状、这个所有人都崇尚暴力与武力的时代背景。而想要彻底掰倒他口中的“神”,想要将这个时代的观念给扭转过来,仅凭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首先想要做的,是先攀上足够高的位置,去获取足够多的力量与资源,进而从根源上,去达成“否定暴力”、“否定神”的这个目标。

换言之,王子的想法其实已经趋于成熟,也早就没有了我前面所提到的,托尔芬的两大难题:资源与标准。只是,对于王子来说,他的路线,其实更偏向于“结果正义”;为了达到这个结果,他却不得不牺牲过程、牺牲路上的很多人、甚至是牺牲掉一些本不该被牺牲的事物。

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也是影视作品中比较老生常谈的设计与表达了。

之所以会很常见,在于两者都有正当性,且后者往往比前者来得更加实际、更有效率,所以就算它因此牺牲了过程、做过一些与其“正义”截然相反的抉择与举措,它也是一个可以与前者相抗衡的价值观与观点。

而放到本作中,王子的确为了获取王位,做了很多不择手段的事情;暗杀自己的哥哥、开启了多少场的战争、虐杀了多少的平民百姓,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最终的目的,那个能够扭转现状、掰倒神明的理念,相去甚远。只是,我们却也不得不说,这样不断积攒着实力与资源的他,比起一无所有的托尔芬,确实是更加实际,也可能对那个时代造成撼动的。

所以如果我们刚才将托尔芬比作沙漠中的一滴水的话,那么克努特就是沙漠中的狂风。狂风或许最终也会变成沙尘暴,甚至因此会将更多沙子卷入其中;但如果它真的足够强大,那么它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机会,能够从中吹出一块净土出来。

只是很无奈的,沙漠之所以是沙漠,就是因为到处都满是沙子;所以无论是水滴还是狂风,终究都很难撼动这一大片的沙漠。

一个崇尚暴力的时代与悲剧

没错,摆在两个人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我前面也已经提到的,这是一个尚武的社会与文明;当大多数的人都在崇尚武力、推崇暴力的时候,一个两个的否定者,又该如何去撼动这样的时代背景呢?

而这样一种时代性的悲剧,其实才是《冰海战记》这部作品、至少是这个第二季度,真真正正想要表达的核心。

虽然我在前面两大段主要聊的都是托尔芬与克努特的内容,但实际上作品为了突显它的这一个表达,第二季中更多的内容与篇幅,其实是落在了身为奴隶的阿尔涅斯,以及收养他们这些奴隶的农场主柯提尔一家身上。

身为奴隶的阿尔涅斯,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作品所想要描绘的这个时代性悲剧的缩影。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能够知道,阿尔涅斯其实比起很多其他奴隶,她的待遇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就虽然她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在提供自己的美色给柯提尔,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她遇到的不是柯提尔、这样一个在思想上还相对现代的农场主,而是一个更不把奴隶当人的、更贴近我们对奴隶主的想象的家伙的话,那么阿尔涅斯、乃至于托尔芬等其它奴隶,或许就会过得和格鲁萨尔一样,只会遭受到更加恶劣的对待与压迫。

但即便如此,阿尔涅斯还是得背负身为奴隶的这个命运与悲剧。她在成为了奴隶的那一刻开始,她便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虽然在柯提尔底下没有受到多少亏待,但这也是被自愿的,也是不自由的。也是因为这样,当格鲁萨尔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尽管理性的她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只要她乖乖的什么都不做,她其实是能够接着享受着这样一个相对安逸的生活的,但感性的她却迫使她如同飞蛾扑火般,奔向她的丈夫。

你说她有做错什么吗?其实是没有的,她无非是想要再见一见自己的爱人而已。你说格鲁萨尔又做错了什么吗?他其实也是在忍耐不了原奴隶主对他的压榨之后,他才会爆发且失去理性的。更甚者,他们本来才是被掠夺者,现在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去夺回自己的过去与自由,他们又凭什么被批判呢?

也因此,我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作品所给予两人的结局,虽然是悲剧,但也称得上是悲剧里比较浪漫的处理了。格鲁萨尔在临终前能够躺在自己的爱人身上,能够再次看见自己的家,或许在这一瞬他也是幸福的吧;而之于阿尔涅斯,她虽然在这之后惨遭暴打,甚至因此而逝世,但同样的,她也目睹了自己的爱人以一个比较幸福的姿态离去,而自己最终也如同她梦里的格鲁萨尔所说,离开了这个对她来说绝望的世界。

只是,就如同托尔芬在最后所说,他无法回答出一个能够让阿尔涅斯活下去的理由与希望;而这背后所反映的,就是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悲剧。

甚至如果我们回看这对夫妻的悲剧源头,他俩无非就是被海盗给掠夺了,仅此而已。而这,正是托尔芬所想要否定的暴力、破坏、与剥夺,所引起的。

虽然阿尔涅斯可以说是作品这一悲剧性表达的承载体,但实际上在我看来,作品对于农场主柯提尔的设计,才是更加有趣、更有意思的。

就阿尔涅斯所体现出来的悲剧,在于她其实没得选;她不是主动成为奴隶、成为最后被殴打致死的那个被害者的。但是柯提尔其实是有的选的,且他在大多数时候,也倾向于选择让自己不去成为那个恶劣的奴隶主与加害者。

只是妙就妙在,什么是时代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就是无论你有无选择权,你也会碍于整个社会的风气与精神,变得无从选择;而这,比起单纯地哭诉受害者的悲惨,更能向我们展现出这个时代真正残酷与残忍的地方。

作品有两处非常厉害的剧情设计与安排。一个,是柯提尔审理小偷的那段剧情;一个,是柯提尔暴走殴打阿尔涅斯的那段剧情。

前者,非常好地向我们说明了即便是整个农场的当权者,他的决策与判断,也非常难以绕过“暴力”概念。尤其,他自己的身旁还站着一个极其崇尚武力与战斗的大儿子托尔吉尔;当托尔吉尔所述说着一个更加残酷、但也不无道理的惩罚时,他其实是有点无从招架的。他的本心,其实没想过要严惩这两个小孩,甚至觉得如果能够收留他们,自己还白赚两个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放在现实的社会压力底下,他最终也只能采取管家那相对妥协的决策,亦即还是棒罚了两个小孩。

这段剧情,就非常好地向我们展现了即便是有选择权的人,他也很难忤逆整个时代对于暴力的崇尚与文明的这件事情,进而突显出时代悲剧的根源之处。

而后者,则是向我们以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式,去展现出在那个时代里,即便是这样一个思想较为靠前、比较否定暴力的人,在碰触到自己的逆鳞的时候,那种由潜意识所生成的暴力倾向,还是会促使自己抛弃理性,并顺从那个时代的本能。

也就是说,借由农场主的暴走,作品其实还为我们展现出这一暴力观念的根深蒂固,并以此来说明要抵抗这个时代的困难程度;而也恰恰是因为要改变它是如此地困难,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宿命感,才会让人感到如此的难受。

甚至,我自己看的时候心里都有这么一层念想,即便来到了现代,即便在这个有着相对完善的道德与律法的世界里,这种暴力的本能真的被抹灭了吗?其实也不尽然吧。

时不时都会被刊登出来的家暴社会新闻,难道和故事里柯提尔暴打阿尔涅斯,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没错,暴力就是这样一个如此根深蒂固的本能驱动;只是比起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我们的现代社会,我们还能够根据我们所制定的道德与律法,去予以谴责、否定、与处罚。而现在想来,那个制定了这一套道德标准,来约束暴力的先辈,难道不就和本作的托尔芬与克努特一样,尝试着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去一点点地改变与动摇那个时代的默认与本能吗?

所以当我们在看着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品所表达的这个时代悲剧背后,作品所讨论的这个暴力本能的背后,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更加地珍惜我们当下的这个和平与安定。

也因此,虽然第二季末尾,克努特王子撤退得有点果断、他后续的“仁政”所带来的良好成果,也被作品草草地一笔带过;而在这其中,显然是有大量的困难、以及这些困难的被克服,值得被作品所详细书写的;所以我对此感到比较可惜。

但是,最后这样一个较为浪漫化的处理,无疑也是作品想要借此所传递出来的一丝希望。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克努特还是托尔芬,他们最终都很难彻底扭转当代的想法与观念;但是,就算是只多影响一个人,就算是只多让一个人理解到暴力背后所带来的灾难,多让一个人对生命抱持着崇高的敬意,并一点一滴地将这些镌刻进这个时代之中,那么或许这样的改变,最终也能滴水石穿吧!

总的来说,《冰海战记》第二季对我而言是一部非常精彩、非常引人深思、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诚然,如果我们去仔细挑剔,包括结局较为浪漫化的处理、包括部分对于托尔芬本人的内心描写的不足与缺失、包括对于艾纳尔那相对工具人的人物塑造等,确实难说本作的故事就是有多么的完美;再加上本季度基本上都是以文戏为主,也几乎没有第一季那相对精彩的博弈与政治描述,这对于那些因此而喜欢上第一季的观众来说,无疑也是有些失望的。

但是,无论是作品所设计的这一个个故事、还是它对于托尔芬整体成长上的描写、理念上的论述、乃至于对于王子克努特、对于农场主柯提尔一家、对于阿尔涅斯夫妇等人的塑造与描写,真的都将作品的这一系列表达,给清晰且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而我也愿意相信,就如同最后第二集末尾的那首诗歌一样,这些故事、这些表达、这些思考,最终也一定能够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简单评分:9.4/10

ps:有关于“逃跑”,其实还有一个值得补充的地方,那就是柯提尔的暴走,其实也只是他在持续的逃避之后,对于懦弱的自己的一种恼羞成怒罢了。就年轻的自己从守护自己的爱人中逃走,现在又从想要掠夺自己的王子(或者说国王)那逃走,乃至于如果我们将他那反对暴力、亦或者说害怕暴力的想法投放进这个时代的话,他其实就相当于逃避了这个时代一辈子。而到最后他真的逃无可逃之时,他才会如此愤怒,并将他身上所攒满的一切情绪,倾泻在阿尔涅斯身上。我将这点给点出来,并不是为了再次去批判柯提尔的做法;更多的,是如果我们将此去和托尔芬的“逃跑主义”做一定程度上的映照的话,如果托尔芬在他后续的人生与故事里,依旧没有找到更实际的手段的话,那么逃到最后的下场,或许作品在此就已经预示了。

ps2:第二季整体的制作质量其实也是比不了第一季的,但好在的是第二季毕竟以文戏为主,所以需要消耗大量制作资源的桥段并不多;且在此基础上,制作组也相当懂得去分配它的资源,将几个非常重要的文戏,给展现得极好。而这也是我自己整体看下来,观感很好的一个理由了。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
Baidu
map